潍坊:关于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的几点认识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政府公信力的塑造,而伴随着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和依法治国方略的逐步推进,如何提高政府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已经成为各级行政机关乃至社会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也对提高行政执法公信力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在此,笔者就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信力谈以下认识。
一、文化执法公信力的定义分析
所谓“执法公信力”,是指社会公众对执法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和由此产生的对执法行为、执法结果及执法者本身的心理认同、尊重和行为认可、服从,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建立对公平、正义、民主、效率、权威的普遍信服度和影响。执法公信力代表着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反映了法治的发展程度及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威信程度。执法公信力的内涵呈现双重维度,其核心在于执法对于社会公众的信用以及社会公众对执法的信任。公民一旦对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形成社会公信力,则会对政府的执法活动起巨大的支持作用,并形成有益于政府推行政策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心理基础,进而成为社会秩序实现良性循环的精神力量。
由此,“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信力”就是指社会公众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的评价和对执法者、执法行为、执法结果的评价度、认可度和服从度。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信力的目的在于提升文化执法机关的整体效能,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依法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群众满意的社会效果。
二、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信力的必要性分析
(一)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是加强文化执法部门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 文化执法部门是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护航军,承担着打击文化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由于文化体制不断改革发展,文化执法部门也在衍生、变化、成长,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有利于规范各类文化执法行为,完善各项内部管理机制,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因此,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是加强文化执法部门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是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 规范化建设是省委、省政府适应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安全执法水平、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部署。2012年,我省提出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工程,内容覆盖了管理体制、执法机构、执法队伍、统一体系、制度体系、监管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紧密联系,因此,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是开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是树立良好部门形象、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力举措。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宁,关系到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衡量文化执法执法工作的根本标准在于能否满足群众的需要、符合群众的需求,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就是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要求文化执法人员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内容,依法执法、规范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文化权益和根本利益。
(四)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是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面临着小队伍管大市场的重任,执法任务重、执法范围广、肩负责任大。而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也在向高科技、高层次、隐蔽性发展,执法难度越来越大。提升文化执法公信力能够提高文化执法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文化执法工作效能,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远程执法监管,推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科学化,实现对文化市场的科学管理、依法管理、高效管理。
三、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公信力的对策分析
一是统一执法主体资格,理顺执法管理体制。 统一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和人员性质,即行政机构或参公管理;统一文化综合执法的模式,独立行使政府授权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行政许可和综合行政处罚两权分离,权责明确一致;统一文化综合执法机构的名称,进行规范;统一各级文化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责和职能界定,实现真正到位的“文化综合执法”;统一理顺与建立起县市区基层与地市级综合执法机构重心下移、职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发挥市文化市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与公安、工商、消防、电信、司法等成员单位,建立文化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案件移送协查机制,建立完善文化综合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形成分工明确、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执法业务水平。 按照“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形象良好”的总要求,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实行执法人员严格的资格准入。组织执法人员尤其是新进执法人员进行执法资格考试,对考试合格者统一颁发行政执法证,实行持证上岗。二是不断加强对文化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重点,落实培训任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系统培训,着力提升业务素质。三是全面提升文化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增强依法行政意识,熟练掌握运用文化市场法律法规,依法查处文化市场各类行政案件。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加强市场日常监管和研判,做好基础性工作,增强对文化市场的洞察力、判断力和控制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制度建设和实战能力训练,提高文化执法人员的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对内对外的交流沟通,提高协调上下、组织内外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学习研究能力,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是建立执法流程体系,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根据监管行业特点、规律,有重点地建立分类执法流程,对检查前、中、后的每一环节,对检查的内容、方式、频率、覆盖率和应急处置及案件查处等,均依法作出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为执法岗位、执法环节、执法行为提供遵循依据和运行内控机制。通过细化执法流程,构建文化综合执法流程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建立执法队伍的自律机制、惩戒机制和防范机制,切实做到“以权力制约权力”、“以制度规范权力”。扩大执法业务公开的范围和层次,最大限度地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深化执法质量考评,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完善案件审查委员会制度,确保执法人员安全执法。理顺内外监督机制,发挥法制、纪检、人大等监督力量,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有效防止执法不当、执法不作为等影响群众满意度的问题发生。
四是加大执法保障力度,创新执法监管手段。 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结合地域实际,增加执法人员数量,配齐配全现代化执法设备。推进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文化市场应急指挥系统,指挥系统由调度指挥、移动执法、视频会议系统组成,依托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定位导航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统一调度文化市场执法指挥,开展移动终端执法。实现文化市场执法中心、移动二级指挥系统和移动执法系统的统一调度、统一协调、实时共享,提高对文化市场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是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守法意识。 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是改善和优化执法环境的基础,法律宣传教育对公众法律意识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和权利意识需要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舆论阵地,积极宣传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宣传文化市场动态,宣传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宣传文化建设的最新成果,公开曝光一批违法违规案件,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