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董拍卖公司的诈骗伎俩
古玩拍卖行业乱象丛生,甚至处处是陷阱、骗局。一些打着拍卖旗号的公司恶意抬高市民藏品估价,“皆大欢喜”之际,轻松收取“境外拍卖”运作费,而后再无下文。《天天315》揭秘:古董拍卖公司的诈骗伎俩。
据经济之声《天天315》报道,随着一波收藏热的兴起,古玩拍卖行业变得乱象丛生,甚至处处是陷阱、骗局。最近天天315节目接到多位藏友投诉,一些有拍卖资质的文化公司打着“境外拍卖”的幌子,招摇撞骗,骗取藏友钱财。这些文化公司的“骗钱路线”如下:恶意抬高市民藏品估价,“皆大欢喜”之余,轻松收取“境外拍卖”运作费,而后再无下文。
安徽的杨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事,他用手机浏览过一个叫上海“瑞艺德拍卖公司”的网页,几天之后就接到了这个公司的电话,问他是不是手里有大明元宝,可以拿到上海帮他做鉴定和估价。杨先生自己在网上查的能卖一百万,但“瑞艺德拍卖公司”告诉他能卖五百万,这样的高价让他立刻动了心,随后就到了上海“瑞艺德拍卖公司”。公司的工作人员立刻安排了专家,果然所谓的专家鉴定后。承诺杨先生可以参加公司在香港办的拍卖会。但前提是要交3万元通关费。
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杨先生的大明元宝并没有卖出去,并且公司改口说这画是假的。这讲价下来的一万元也打了水漂,因为这家公司跟他签订的合同上明确写着,如果藏品流拍就不收钱,但通关费和服务费是不退的。
与杨先生有相同遭遇的还有二十几个藏友,一位姓朱的女士,在地摊上买了一个所谓明朝宣德的花瓶,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被这家公司找到了联系方式,告诉她可以鉴定和估值,朱女士到了上海,让她喜出望外的是可以估值高达一千万元。前提是让朱女士交3万元。
朱女士:我也被瑞艺德骗了,当时他说的是现场交易,就是叫我过来这个公司是很好的,你们可以直接跟买家鉴定,我后来也就是过来看一下,东西拿过来。
记者:我问一下,您这个东西是什么东西?
朱女士:我这个是明朝宣德的花瓶。
记者:明朝宣德的花瓶?花瓶给你估价估了多少钱?
朱女士:一千多万。
记者:那你这个花瓶是从哪里得来的?
朱女士:花瓶网上买的。
记者:网上买的?您这个花瓶是哪买的?
朱女士:地摊上买的。
记者:地摊上买的?
朱女士:对呀。
记者:他就跟您说值一千多万?
朱女士:恩。
记者:然后让您交一万块钱跟您做交易是吗?
朱女士:对呀。
还有一位广州的钟先生在这家公司还确实见到了买家,但这买家居然是一位阿拉伯人。“瑞艺德拍卖公司”给朱先生的藏品股价150万,需要交通关费2万。
钟先生:是一个海外的客户。
记者:您是见到了买家是吗?
钟先生:见到买家,它们当时的业务员联系我,他说那个买家要过来,要到我们这边谈,是阿拉伯的,不是咱们国家的,是海外人。
与这几位同行到上海“瑞艺德拍卖公司”要钱的还有二十几位藏友,但钱没要到,还被几个社会上的大汉给关了起来。后来报警后,警察也只能让他们自己协商处理。
记者打开了藏友们所说的上海“瑞艺德拍卖公司”的页面,第一眼就看到了这家公司发的一份声明,声明的颜色是和很多国家机关发布声明用的蓝色相同,并在最下方放上了国徽,这显然是违法违规的行为。记者拨通了这家公司的客服电话,一位征集经理说要想拍卖需要把东西拿到公司去看一下,现场鉴定,并不需要去海外鉴定。但当记者追问为什么有的藏友说要到香港去鉴定还得缴纳通关费后,这位征集经理匆忙挂断了电话。
经理:需要您把东西带过来我们看一下东西没有问题的话就我们现场拍卖会。
记者:怎么收呀你们这个钱?
经理:看您的一个价值吧。
记者:我那个估值120万。
经理:120万的话,我们这边做港拍的话是单件一万五。
记者:港拍是什么意思?
经理:香港拍卖会。
记者:是你们自己办的吗?
经理:对。
记者:那我如果流拍的话你还收钱吗?
经理:不收的。
记者:就是我给你的服务费你都可以退给我?
经理:不是,你流拍这边的话没法退的话,但是你流拍之后我们不收你钱的。
记者:那之前那个收了的钱可以退吗?
经理:不退的,已经用完了,已经花掉的东西了,我们先看一下您的藏品吧,好不好?
记者:你们还用重新鉴定吗?
经理:我们这边要有人看的。
记者:是在上海看还是在香港看。
经理:您来我们这边就在我们上海看,我们这边审核好的话就可以了。
记者:不用再运到香港去看啦?
经理:运到香港是后续,后续的话参加我们港拍的话,这边的话是运到香港的呀。
记者:参加拍卖才运到香港的?那为什么也的人向你们公司准备找你们拍卖的人收了好几万块钱,都说是运到香港的出关费呢?
经理:您的藏品是什么藏品呢?
记者:我问您刚才的问题可以回答吗?
记者再次尝试播打这个电话,就没有人接听了。古典家具商会副会长于鸿雁说,由于收藏热的兴起,打着拍卖旗号行骗的公司不少,但他们往往钻了法律的空子,很难将他们绳之以法。
于鸿雁:这样的公司很多,它利用现在收藏热兴起的诈骗,但是这种诈骗又不是违法的,现在运作的非常巧妙,使得你无法去告它。比如你的东西是假的,它现在采用的方式是如果你东西拍不出去,我给你放到我们网站上拍卖,直到拍出去。你只要签了它的合同,你交出的钱就拿不回来了,还有各种解释方法可以把你消化掉。在这种情况下,它本身也是公司行为,你跟它签的合约也是双方认可的合约,只不过你被它设的套骗了。比如你花200块钱买了一件东西拿去,他说你这能拍100万,你交一万块钱就行,200块钱能拍到100万,你的贪心使得你容易中他这个圈套,后边的圈套设计的非常完美的骗局。按照拍卖法来讲,拍卖公司不允许在成交之前收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分钱。
编辑梳理了当前古董拍卖公司的诈骗招数,有以下几个方面:
手段之一:没有拍卖资质的公司十有八九是骗子公司。
这些公司都是属于违法经营的公司,对外不敢明目张胆的挂牌,办公地点通常是设在一些高大的楼层上,偷偷摸摸的经营,其主要目的是骗取买家前期费用,以拍卖无关。他们可以把你的东西放在仓库里,过一段时间让你去取,那还算有点良知,有的甚至连公司都会消失了,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让你血本无归,是十足的骗子。藏友们千万小心。
手段之二:打着知名公司的品牌经营的公司十有八九是骗子公司。
这些公司既没有营业执照,也不敢对外明目张胆的挂牌,躲在高楼里偷偷经营,为诱骗买家既挂知名公司的牌子,也有自己的牌子,你问他的营业执照,他说是在总部,其目的是骗取拍卖的前期费用,以拍卖无关。在网络上通常打着知名公司的牌子打广告,宣传自己是某知名公司的藏品征集部,尤其是打着佳士得、苏富比、香港、澳门知名公司牌子的几乎都是骗子公司。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运送、邮寄、携带文物出境,应当向海关申报;海关凭文物出境许可证放行”。这些名不正言不顺的骗子公司打着为这些知名公司征集,实际上藏品是带不出去的,是骗人的一种借口。藏友们不可轻信。
手段之三:对藏品估价离谱的公司十有八九是骗子公司。
为了迎合买家想要高价的心理,他们把你的藏品估一个高价,其目的是要按一定的比例收取前期费用。比如:某公司把1953年出版的一分和五分的两张普通纸币估价为9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按公司规矩百万元以下的按1%收取前期费用,那位藏友得要交9000元的前期费用,能拍得出吗?这两张纸币现在的实际行情就是4元钱。前期费用一骗到手,拍得出去与拍不出去是市场的事,是你的东西的问题,与征集部一点关系都没有。藏友们也不可轻信。
手段之四:以现金收购为名的公司十有八九是骗子公司。
这些公司以通常以藏品仪器检测过关为条件可以现金收购为名,其目的是诱骗藏友收取检测费。检测一件东西有的检测公司收取3000、5000、6000元,最多的收取10000元不等。大家知道,再先进的仪器都是人做出来的,是要靠人来掌握的,骗子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需要输入数据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骗子公司检测的目的很明确:以现金收购为名骗取检测费,再老的东西也是新的,以买家想拍高价的心里,检测公司和拍卖公司打联手同时骗取检测费和拍卖前期费用,再新的东西也是老的,检测费和前期费用骗到手,卖得出去卖不出去是市场的事和拍卖、检测机构没关系。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仪器检测瓷器本身是有局限的。
今天的节目嘉宾: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立栋,北京潮阳律师事务所律师郑传锴,一起来讨论相关问题。
郑传锴律师表示,骗子是钻了执法的漏洞。按照执法的规定,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钱财的构成诈骗罪,这样的行为实际上初步判定可以认为它已经涉嫌诈骗。但是消费者向公安进行举报时,公安一见到合同一概把它定义为经济纠纷不予处理,这种做法折射出公安在现阶段在执法水平和法律素养的一些缺失,实际上我们国家的法律对这样的行为是有明确规定的。
若遇到此类情况,郑传锴建议藏友保留一些初步的证据,如钱财已经被相应所谓的拍卖公司收取,并且沟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承诺,实际持有的藏品是什么样的现状,这些初步的证据可作为线索,提供给侦查机关。
张立栋指出此类事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收藏市场通过前些年社会氛围的烘托,人们手里有了一些余钱之后,对收藏市场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产生巨大的泡沫。在泡沫下面产生了不同的利益链条,有很多的所谓的中介公司利用法律法规或监管上的漏洞。另外,收藏者存在一种投机心理,甚至自己也间接参与合谋中介机构欺骗他人的情况,所以收藏者收藏目的如果不端正,也会给这些违法分子制造机会。还有行业管理的问题,很多的收藏市场有一些行业自律组织,如每个省有一些拍卖行业协会,全国有一个中拍协,这些行业组织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有两块工作还不够,一是明确黑名单制度,出现了这些问题之后,哪些公司不值得信任,哪些公司存在巨大风险,黑名单只是一些少部分人知道,但是大多数普通藏友是看不到。此外具信誉比较良好的拍卖公司,也要进行公示,促进好的公司发展,淘汰不好的公司,这个制度现还不够规范。
郑传锴还表示,藏友要从两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第一是知识储备方面,有些有心的藏友还知道去买一些书,但是有些藏友是凭着想象,或看过几集电视节目就到收藏市场里凭自己所谓的眼力去捡漏,这种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藏友如果想进行收藏,首先要走进博物馆看一看真的东西,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从事这样一个行业。另外在收藏的过程当中,还是需要摆正心态,收藏更多的是一种修身养性,而不是要抱着一种投机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