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涉深水 改革攀险峰 ——“深改元年”济南全面深化改革综述(一)
编者按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系列改革部署要求,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积极稳妥、有序有力推进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本报从今天起刊发“济南深改这一年”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展现济南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进展。
冬,本是一个大自然逐渐沉寂、万物复始积蓄力量的时刻。然而,这样一个时间维度却成为和中国改革大业息息相关的重要节点。
2012年初冬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大会报告中出现了86次“改革”。这为中国这条前进中的巨轮在新起点上高举改革大旗迎风破浪铺垫渲染。
2013年初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决定。“深改”的路朝哪走、怎么走有了明确的路线图。
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东考察工作,强调改革蓝图有了,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希望山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锐意改革,敢闯新路,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山东、济南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挂挡加速、疾驰向前。
时光荏苒。来到2014年初冬,济南迎来了“深改元年”的时间分节点。
“深改元年”,济南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山东考察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入手,着力提高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稳妥、有序有力推进各项改革,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展开,有些领域改革甚至已取得明显成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今年62类改革任务已经全部启动,承担的21项国家级改革试点、20项省级改革试点正在积极推进。
济南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苦干,写就了令人难忘的“深改”2014篇章。
全面深化改革,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
经过35年的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比较难啃的硬骨头,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不断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全面深化改革,绝非一日一时之功。推进“深改”,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善于“谋全局”的智慧、集中精力“谋一域”的执著。
推进“深改”,济南有基础、有自信、有积累。近年来,济南在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的平衡中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在复杂严峻的挑战和深化改革的推进中掌控稳步前进的节奏,在迎面而来的转型发展浪潮中积极作为、趁势而上。2012年2月,济南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破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这个要求已经成为各级各方面的共识。在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济南需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全面开放要活力。2012年12月,济南出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意见和十大改革方案,行政审批事项缩减到173项,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最少;对42个部门168项行政许可事项、223项行政责任事项进行梳理审查,合计压缩审批时限103天;创新实行建设项目审批“一号通”、企业设立审批“一表通”新模式,企业设立审批由14天压减为6天……推进“深改”,济南已然氛围浓厚。
推进“深改”,济南有力度、有步骤、有作为。上下衔接、点面结合,紧密结合济南实际谋划济南“深改”蓝图。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总体部署和措施的基础上,立足济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影响和制约全市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入手,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出台了济南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46条改革措施,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以上率下、精心组织,推进“深改”的组织架构在第一时间建立并发挥效力。2014年初,市委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全面深化改革的贯彻衔接、研究设计和协调落实。“深改”领导小组建立了重大改革事项调研、决策、执行、监督、评估等工作机制,制定了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成立10个专项小组,制定专项小组工作规则,组织研究相关领域重要改革问题,提出和协调推动各领域改革实施方案。改革办负责改革日常工作,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作用。各专项小组、市委改革办、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建立了联络协调机制,各负其责、协调配合,推进工作落实。各县(市)区委、高新区党工委已基本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制定了规章制度,凝聚起改革的强大合力,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小组制定了改革重点举措分工方案,明确了247项重要改革任务的协调、牵头和参与单位及相关责任。按照“符合实际、具备基础、重点推动、当期见效”的原则,选择20项任务作为重点推进的改革事项。
深化改革,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推进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要进一步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提高政府效率和效能,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营造环境、增强活力、提高效能……把握济南推进“深改”的关键,必须找准着力点和工作抓手。着力点和抓手是什么?阻碍改革的条条框框、不合时宜的制度条文、滞后陈旧的文件规定、拘囿一域的部门利益、恋栈不去的难解情结。
啃硬骨拔尖刺,“深改”需要勇于担当、下大气力。济南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序推进改革,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市委改革办与各专项小组、各县(市)区密切配合,认真贯彻落实领导小组2014年工作要点,扎实推进十大领域重点改革工作。目前,领导小组确定的今年62项改革任务已经全部启动,承担的21项国家级改革试点、20项省级改革试点正在积极推进。
民主法制领域和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事关社会公平正义,攸关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现在与未来。这一年,济南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制定了关于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城市社区全面落实社区党员和群众代表议事制度,健全社会组织依法自治制度。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意见,对法制领域的改革和建设做了全面部署。随着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制度出台,依法治市水平及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农村综合改革攸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这一年,济南制定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持续加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全面展开,总结形成智能式一体化图解实测法,得到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全部完成,登记发证1.4万余宗。为让贫困乡村的困难群众早日过上正常生活,今年8月27日,济南市启动乡村扶贫解困工作,在精准识别的955个贫困村中选定100个特困村由市、县两级示范帮扶。
行政体制改革事关政府职能转变,是推进“深改”的重点。这一年,济南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整减少行政许可项目30项、行政备案27项、行政确认9项、审批要件148项。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12个部门设立了专门审批机构,整建制进驻审批服务大厅。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检查,取消或免征35项,降低收费标准20项。政府管得少了,效率高了,办事的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改革的实惠。
城乡建设管理和生态建设体制改革事关一座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提升和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改善。这一年,济南铆足力气啃硬骨头,着力解决城市建设管理难点问题,制定了处理国有土地上历史遗留无证住宅问题的意见和配套制度,已妥善处理历史遗留无证住宅总量的10%。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南部山区生态保护、绕城高速以内126座山体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有序推进,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热火朝天,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十大行动方案紧锣密鼓向雾霾宣战,“六城联创”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老百姓关注的一些城市建设难点问题开始“破冰”前行。
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是“深改”重中之重,关系能否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和改革红利。这一年,济南把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此举引发企业注册井喷式增长。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视察济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政策措施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继续推进国有困难企业帮扶解困,18户企业一次性安置职工退出工作已按要求完成预定目标,安置职工1583人。进一步健全经济发展协作工作机制,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济莱协作区建设加快推进。
文化体制改革迈入“深水区”。这一年,济南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研究提出了关于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的初步意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培育了世纪金榜、爱书人、新广传媒等一批年收入过亿元的民营文化企业和齐鲁创业基地、西街工坊等文化产业园区。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事关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能否落实到位,新时期党的建设水平能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这一年,济南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整改落实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深化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改革,清理规范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和行业协会兼职(任职),开展了干部超职数配备和提前离岗整改工作,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任务。市委就进一步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出33条意见,着力破解“四风”问题,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完成精简调整各类议事协调机构,着手对党内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积极拓宽党务、政务公开领域范围,深化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创新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和群众关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推广农村党支部“1+3”(支部+便民超市+合作社+服务队)试点经验。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事关党员干部能否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这一年,济南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严格执行党内监督制度,开展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向同级纪委全委会述廉工作,实行市纪委常委同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制度。创新民主评议体系,首次将政风行风评议拓展为党风政风行风评议,推动民主评议工作全覆盖。
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这一年,济南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义务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化医疗卫生改革,落实了一方独生子女夫妻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完成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整合工作,将86所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完善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机制,健全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制度,建成孵化基地106家,带动就业11.3万人。深化基础保障改革,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连续第10次调整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完善农民工服务保障机制,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与激发市场活力息息相关。这一年,济南全面公开市、县(区)财政总预决算、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盘活存量资金2.5亿元。创新产业引导资金使用方式,发挥济财控股集团平台作用,吸引社会资本8亿元。积极稳妥发展民间融资机构,5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开业运营。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建成并正式运营,挂牌交易额已达390亿元。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融资,19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挂牌数量全省第一。
十大重点领域深化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济南的“深改元年”增光添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深改”带来的种种变化,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也为济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更大机遇。
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积小胜为大胜。
深化改革,最终的成果还是要让人民群众受益分享。也许,改革发展可以表现为厚厚的统计数据,但更准确、更直接、更真实的还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
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快速成长。市中区社会组织创新园创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社区相互协作、共谋发展的新模式,在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社区百姓、提供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已有21家社会组织在接受孵化培育后成功拿到公益项目书,逐步在社区开展活动、服务居民。
章丘市垛庄镇十八盘村是济南市百个特困村之一。没有集体经济,交通不便,没有幸福院,特困户百无依靠,这样的村落的未来让人揪心。作为农村综合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济南市乡村扶贫解困工作,彻底改变了十八盘村。扶贫解困启动3个多月来,村里的合作社投入使用,幸福院开始供养老人,利用废弃宅基地修建的农家乐也开张营业。过去的特困村,正在加速向贫困告别。
对企业来说,行政审批环节快一天,企业产生效益就多争取一天。今年伊始,市国土资源局率先“自我革命”,“首席代表负责制”、“审管分离”、“集中审批”等一系列审批服务新举措齐发力。负责公司土地估价报告备案业务多年的黄德民对此深有体会。市国土资源局“即时办结”的效率让他由衷满意:“一个窗口办理,半个小时办结,企业不用多跑腿就能早投产、早见效。”
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让济南经济发展驶上快车道。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61.71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目标,主要指标都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
越深化改革,城市越有活力,群众受益越多。“深改”路上,看得见摸得着的“硬骨头”还有很多,有的甚至还深藏在水下难以捉摸。面对这些“硬骨头”,做一个敢于面对的勇者,是人民群众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期待,也是对这座城市的期待。只要把勇敢和智慧相结合,就没有解不开的结,没有跨不过的沟壑。
推进“深改”必须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必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不可迟疑、不可退缩。应当看到,济南市“深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能否将势不可挡的改革气势贯穿始终是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条件。相信从上到下的改革勇气和无畏无惧的改革担当,能推动济南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效。
越难越进“深改”有为
改革只有深化再深化才能触及矛盾最深处,改革只有具体再具体才能破除发展障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既没有捷径,更没有轻松闯关的妙药,唯有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以更大的魄力坚定立场、坚定前行的方向,开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天地。全面深化改革是一盘棋,需要随着棋局的变换因势利导。我们要坚持从大处着眼,坚持从长远考虑,走好每一步,想好下一步。唯有如此,才能牢牢把握主动权,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