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储政策调整节点 玉米仍将弱势运行
7月份以来,农产品市场中各品种表现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品种走势分化严重。一边是菜粕和豆粕的持续强势上行,不断创出本轮上涨的新高,自7月1日以来菜粕1601累计上涨幅度高达13.52%,豆粕1601累计上涨幅度也达到了9.04%;另一边则是玉米期价的不断下挫,自7月1日以来,玉米1601累计下跌幅度达到3.9%。是什么原因让玉米表现出如此弱势?当前临储玉米政策如何调整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7月10日,农业部网站公布《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1480号建议答复摘要》指出,我国将设施有差别的大宗农产品收购价格政策,对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决定性作用。鉴于今年玉米已 经完成播种,同时根据当前黑龙江省深加工企业竞拍补贴400元/吨和吉林省深加工企业竞拍补贴150元/吨的差异来看,未来临储玉米收购下放至省级的可能性较大。如果最终政策转向,将意味着玉米价格市场化,国家托市收购的隐性政策底不复存在。而即便是临储定价不变的最好预期情况下,也很难实现玉米收储价格和收储数量维持上年水平,这一点从今年夏粮收购中对小麦收购数量同比大幅下滑的情况中可见一斑。无论如何,收储政策如何调整将挑动市场神经,但最终政策将很难与去年政策相抗衡无疑打压了市场人气,对玉米期价形成压力。
过去一周,东北临储玉米拍卖总成交率为1.37%,2012年产三等玉米价格区间在2100~2180元/吨。
华北多数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多数持稳,个别企业送货量变化在10~20元/吨,山东、河北地区玉米深加工收购价在2290~2420元/吨。由于玉米淀粉报价持稳,吉林玉米淀粉加工亏损30元/吨,山东淀粉加工亏损290元/吨。玉米酒精北跌南稳,黑龙江酒精加工亏损420元/ 吨,玉米淀粉和玉米酒精加工亏损将会限制玉米加工企业的开工率,对玉米消费形成拖累。虽然在豆粕现货大涨的带动下,玉米蛋白走货情况明显好转,不过由于下游企业玉米蛋白库存充足以及养殖行业整体需求仍旧偏弱,饲料企业在经历短期补库之后再度转为观望,玉米蛋白缺乏持续性的消费推动。
整体来看,在玉米收储政策如何调整的关键时间节点,期货玉米1601的交投明显趋于谨慎,资金参与热情下降,整体弱势特征明显,仍处于下行通道之中。同时自身基本面环节上游临储玉米拍卖压力,下游玉米消费疲弱使得整个产业链自上而下的供需宽松格局形成,玉米1601在市场资金面以及供需基本面的双重打压之下仍将弱势运行,5日均线将成为短期的重要压力,不排除再创新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