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的中国力量(砥砺奋进的5年)
“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今年年初,在瑞士达沃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掷地有声。
5年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活,对中国人民来说,正在从美好愿景加速变为现实生活。
全面深改推动民生改善
这5年,在改善民生领域实现的各项成就,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
截至今年5月,已经有35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上通过审议的200余份方案、意见等文件中,许多涉及民生。真正做到了“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的推动下,改善民生的步伐持续加速。以医疗改革为例,2015年4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4个月后国家卫计委即宣布,当年10月底前要在全国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2月底前在100个试点城市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2014年,中央深改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完成,各方面共出台370条改革举措;2015年,101个重点改革任务完成,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成果415条;2016年,97个重点改革任务完成,各方面共出台419个改革方案。这样的深改成绩单,让百姓心中有了底。
完善制度保障民众利益
在全面深改的支持下,在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领域,科学合理的制度逐步建立,且落实有效、成绩斐然。
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网。截至2016年,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87亿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7.43亿人。2016年底,国际社会保障协会将代表一个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出的非凡承诺和成就的“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颁给了中国政府。
在养老保障上,这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持续增长,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12年的1686元提高到了2016年的2362元。2015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颁布;201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启动运营,未来的“老有所养”也将更有底气。
在产权保护上,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公布,“有恒产者有恒心”这句流传千年的话被写进中央文件。这从顶层设计上强化了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路径,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创业吃了“定心丸”。
在保障就业上,中国连续5年超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都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累计新增就业超过6500万人。截至2016年末,全国就业人员已超7.7亿人。
改善民生不是一时一日之功,但各领域一串串亮眼的数据,让中国人民信心倍增。
惠民工程造福万千百姓
这5年改善民生,除了有制度上的规范和保障,还有更多看得见、摸得到的民生工程建设。无论是在地势险峻的山区高原修路筑桥,还是对城镇之中的棚户区进行改造,改善百姓的居住、交通、用电、用水条件,是惠民工程心之所系。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项目,从2013年通水至今,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已超过100亿立方米,受益人口超过1亿。
在对交通的改善上,中国领跑世界。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超过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中国高铁里程数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为改善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全国多地都持续增加了民生投入,并特别重视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比如,吉林省的“暖房子”工程、二次供水改造工程惠及数百万户居民;山东省济南市创新公租房准入政策,目前已有5000多户外来务工人员在济南住进了保障房;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班玛、久治3个县,在去年12月国家电网果洛联网工程最后一个变电站带电成功后,彻底告别了“电力孤岛”的历史;西藏墨脱加拉萨乡和甘登乡,这中国最后两个没有通公路的乡,也将于今年年底修通到县城的公路……
一盏灯、一条路、一座房,不仅改善了民生,更是温暖了民心。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