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谈奶农倒奶:个体经营显劣势 转型迫在眉睫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世琦
中国山东网1月28日讯 (记者 王永春)改革开放30多年来,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出巨大能量,促使山东农业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开创了粮食、畜牧、蔬菜、水果、水产等30多个产业的全国第一,引领着全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国家强盛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贸易自由化、一体化大市场格局的逐渐形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家一户零散的个体经营主体与现代化规模化大农业的国际化竞争劣势越显突出,山东农业各产业发展遇到了巨大瓶颈和严峻挑战,最近河北奶牛户将牛奶浇麦子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日前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世琦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山东应创新顶层设计战略,尽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经营,突出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积极应对国家战略,加快园艺产业转型升级,广开思路多渠道解决吃饭和增收矛盾难题。
刘世琦认为,山东应应充分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结合我省具体实际,以及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形成的国内外统一市场格局的新形势变化对我省农业各产业的冲击和深远影响,进行充分论证,构建出科学可行的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战略,顶层设计要有前瞻性和超常思维,跳出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制约。
再者,还要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尽快完成土地确权,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发展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农户间合作经营等规模化经营主体。以便彻底解决秸秆还田、焚烧秸秆、饲养场环境污染、土地退化、食品安全、效率低下的难题。
另外,刘世琦还谈到了山东应突出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缺水已成为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制约因子,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降水减少成为新常态,尽快修建一批河道水库、平原水库,把有限的宝贵降水留存下来,实现洪水资源化,以确保农业灌溉用水。同时,修建高标准的农田排灌设施,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实现丰产丰收。”
此外,刘世琦认为加快园艺产业转型升级也是山东农业迫切要做的事。山东是园艺产业大省,园艺产业包括蔬菜、果树、花卉、茶,甚至还包括部分可食中药材。过去我省园艺产业的辉煌令人赞叹,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和著名品牌。“如金乡大蒜、苍山大蒜、章丘大葱、莱芜生姜、滕州马铃薯、潍县萝卜、寿光蔬菜;烟台苹果、沾化冬枣、莱阳梨;菏泽牡丹、青州花卉;日照茶等,都是人们向往的著名产品。为我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环境美化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近年来园艺产业同样受环境污染、土地退化、人力资源短缺制约,面临着产品标准化不高和效益下滑的难题,急需产业升级。”
最后,刘世琦认为山东应广开思路多渠道解决吃饭和增收矛盾难题。首先应加快黄河三角洲及各地中低产田改造挖潜,缓解粮食生产压力。然后构建新型立体种植模式,确保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如:金乡的”大蒜-辣椒-玉米”两菜一粮,滕州的“马铃薯-玉米-马铃薯”模式等效益突出,值得大力推广。大力开发木本油料植物种植。实现生态与食油的完美结合。如核桃、榛子、牡丹、茶等。将海上粮仓建设落到实处。在大力发展近海养殖的同时,应重点构建远洋捕捞船队,走向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