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建立政府长效投入机制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5.02.2017  03:31

  近年来,崂山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服务网络,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广大群众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一是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就医环境得到优化 。医改以来,崂山区投入1.4亿元完成了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的建设改造,北宅卫生院项目列为区政府实事,预计投资4200万元。投入9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95家一体化卫生室,并按照服务人口规模为每家卫生室配备2-3万元医疗和办公设备;由政府提供房屋,引入社会资本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减轻了运营成本,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目前,每一个城乡社区至少有1处卫生服务机构,15分钟便民医疗服务圈基本形成。

    二是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投入800余万元创新建设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综合医院的无缝衔接。远程心电诊断系统打造了社区卫生室/服务站与青医心血管远程诊断中心对接的实时诊断平台,已累计诊断心电图约4.4万余人次,几十名心梗和隐性心脏病患者得到及时转诊救治。通过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系统,崂山区群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就诊,医学影像可以上传到市立医院进行评审读片、远程会诊,诊断结果在当日就可回传。远程实验室检验系统实现了区域内医学检验信息共享,检验结果可自助打印,现已累计检测2.15万余份。远程质量监管系统具有远程监控、双向通话、实时业务指导、绩效考核、安全监管等功能,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日常管理;将青医、齐鲁、市立等三甲医院预约挂号系统延伸至街道卫生院,方便居民自助挂号、预约就诊。

   三是专家下基层进社区常态化,打造“名医下乡”服务品牌。 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级综合医院的医联体已实现全覆盖,每年拿出100万的专项资金,聘请医联体专家到基层进行坐诊,“名医下乡”服务实现多专业、大扩面,涉及心内科、呼吸科、儿科、骨科、传染病科等10个专业,侧重偏远山区、侧重中医技术,累计诊疗患者4万余人次。区域内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偏远山区群众就诊不便的问题。

中国战疫观察之三:党旗高扬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山东网
绿色中国 加速前行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中国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