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布重量级教育规划 青岛两所高校创纪录入围

10.09.2016  11:33
从2006年起,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计划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会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外国专家局刚刚公布了2016年度地方高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新建基地立项名单,在全国15所入围高校当中青岛占据两个名额,青岛大学的“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青岛理工大学的“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榜上有名。据悉,这是首次有地方高校入围“111计划”。

   

  许多人并不知道“111计划”到底是什么?对于未来青岛的发展有何作用?为什么选择青岛这两所高校?

  “111计划”你知道么?很牛的!

  从2006年起,由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该计划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会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每一个“111计划”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180万元。该项目原遴选范围为“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属高校,逐步扩展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今年这一计划首次面向地方高校发布,全国共有15所地方高校获得“111计划”立项。

  青岛两所高校破纪录入选

  在全国15所入围高校当中青岛占据两个名额,青岛大学的“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青岛理工大学的“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大学和青岛理工大学在不经意间打破了一个纪录:此前入围的高校都是国家级院校,综合实力雄厚,这是首次有地方高校入围“111计划”。

  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的“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依托该校国家高分子杂化材料国际合作基地,融合杂化材料研究院一体化运行,由石墨烯应用技术创新研究院和功能材料与工程研究所共同参加,汇聚了来自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白俄罗斯等4个国家的11位(其中9位非华裔)海外科学家。

  青大外国专家“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巴菲奥教授是该创新引智基地的外国专家团队大师。该基地实现了“基地、人才、成果”建设的三位一体,目前已有三项重大创新成果:发明了杂化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其光电转换效率比同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提高17%;发明了金属离子杂化高分子的杂化光电纳米纤维的关键技术;攻克了金属杂化高分子的柔性高效发光薄膜制备的关键技术。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的“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围绕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本理论、先进混凝土材料开发、新型混凝土结构体系、海洋环境混凝土腐蚀与防护等方面开展研究,实现多学科交叉。

  该平台负责人为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赵铁军教授。引进的海外科学家来自德国、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海外团队领衔的学术大师是混凝土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国际著名专家、俄罗斯国家工程院院士威特曼教授。

  “111”计划对青岛未来发展的意义

  助力青岛高校蜕变

  2016年“111计划”首次面向地方高校发布,共有15所地方高校获得立项,其中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都是“211工程”院校。

  本次“111计划”首次面向全国地方高等院校开放,将从一定程度上缩小入选高校与“985工程”等中央部属高校的差距,将为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争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带来新的机遇,是青岛国际化办学进程中的又一里程碑。

  推动青岛石墨烯产业发展

  石墨烯产业一直是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而石墨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撑,青岛大学的“高分子杂化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将成为青岛石墨烯产业的战略高地。

  形成一种类似于“硅谷”和斯坦福大学的共生形态,一方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则成为产业化的生产部门,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青岛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为青岛海洋产业发展蓄力

  海洋经济一直是青岛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而海洋产业又有其自身发展的门槛:对材料、工程要求较高,这无形中为青岛海洋经济的跨越发展设置了瓶颈。

  而青岛理工大学的“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正是青岛突破这一瓶颈所需的,将为青岛海洋工程方面提供更高水平的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工程技术,对于产业的竞争力有着极大的提高。

  (凤凰青岛综合整理,部分内容来源:青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