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的审计故事
潍坊市审计局 郭晓磊
有人说审计是悲观主义者,看到的永远是只剩半杯水;也有人说,审计很有意思,可以跟不同的数字打交道。个中滋味,只有真正从事审计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近期,中国青年报与审计署办联合推出了国家审计故事系列报道,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枯燥数字背后的中国审计故事。细读之下,案例故事详细地披露了案件查处的详细思路和过程,让人不禁为审计人的智慧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击节叫好,原来审计真的可以很有意思,也对我们查办案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案例涉及到医疗、国土、畜牧、国企等多个行业领域,违法违纪的手段和方式各异,但最终都没有逃过审计人的“法眼”。掩卷而思,审计发现案件线索的方式其实也不尽相同,但窥一斑而知全豹,会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审计署的案例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审计思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笔者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做足审前调查功课,确定审计重点。从讲述的案例来看,很多线索并不是在针对违纪违法者及其所在单位的审计中发现的,经常是在审计A单位的过程中延伸审计到B单位,最终发现了C单位的违法违纪线索。如葛兰素史克行贿问题的发现,就起源于国税税收征管审计。通过对多家药企营业费用的审查发现,一家名叫“临江国际旅行社”与许多药企都有业务往来,审计人员延伸审计了临江国际旅行社,发现该旅行社为葛兰素史克高管支付购房款,并最终查实了葛兰素史克通过旅行社套现、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部分医药行业协会和医院领导及医生行贿等一系列违法犯罪问题。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一个审计项目之前,我们就要做足相关的审前准备工作,仔细梳理审计资料,了解相关政策,审计方案内容不能泛泛而谈,要根据行业特点和问题高发易发点,确定审计的重点和目标,对发现的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疑点线索要一查到底,不能轻言放弃。
建立审计合理预期,保持职业怀疑精神。审计人要摒弃“存在即合理”的思维定势,要善于从细微之处发现疑点,对看到的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不是有不合理之处,只有深入思考,才有可能把握关键点发现问题。如湖北省畜牧系统腐败窝案。最初审计人员在对某国有集团下属的生物制品公司延伸审计发现,该公司4000多万元资金以“技术服务费”的名义支付给了武汉康泰的民营公司。从账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但审计人员没有就此放过,他们反复询问该公司武汉康泰到底提供了什么技术服务,却没有一人能说清楚这些问题。审计人员保持了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对武汉康泰进行了延伸审计,最终发现的结果是惊人的:湖北省畜牧系统公职人员利用国家免费疫苗采购之机,为疫苗生产企业中标提供了便利,代价是疫苗生产企业要将好处费以技术服务费的名义转到公职人员指定的中介机构,供其提现或转账消费,多的受贿竟达1400多万元。审计关注此问题也是基于一个事实的了解:大部分养鸡场经营者都是全部使用自己从正规渠道购买的疫苗,而非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由此,审计建立的一个基本预期是,在缺乏权力监督的情况下,主管资源分配的人员可以凭借手中权力进行肆意寻租,存在极高的违法犯罪可能。
从内部控制入手,锁定审计疑点。对大型部门单位进行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完善不意味着不存在问题,但内部控制不完善,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将会大增。因此,要从全面了解单位内部控制入手,对内部控制缺失或执行不到位的要重点关注。如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原院长王天朝受贿案中,按规定单位应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购置医疗设备,但当审计组要求医院提供M公司(王天朝女儿为其股东)医疗设备招投标材料时,医院只能提供与M公司签订的采购合同,无法提供招投标材料。经审计人员了解,在医院的公开招投标中,中标的六家知名公司都与M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医院将全部采购资金付给M公司,由M公司代理中标公司采购进口医疗设备,M公司由此违规获利1320万元。内部控制是发现问题的有效切入点,尤其是对重大异常关联交易来说,内部控制的缺失往往会伴随重大问题的发生,极易造成腐败问题的滋生。
创新方式方法,实现精准打击。传统的审计方法有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等,这些基本的审计方法在查出问题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审计是个开放性的学课,逻辑性比较强,一些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方法都可为我所用。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代,大数据分析技术也为审计发现问题提供了一臂之力。如在一汽贪腐大案审计中,审计的重点放在了营销费用上,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但为一汽公司提供营销广告代理服务的广告公司就有20多家,对它们全部进行审计和延伸调查是不可能的。面对卷帙浩繁的资料,审计人员运用数字化审计技术,按照与营销合同金额的大小及各广告公司每年业务量的增幅排序,选出了业务量靠前且增长迅速的3家。发现其均为某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并且其在收到一汽公司的广告款后将部分资金以“学费”“生日快乐”“中秋快乐”等名义支付给一汽公司多名人员,一起贪腐大案就此揭开。大数据分析将是现在和未来审计的大趋势,只要思路清楚、逻辑无误、数据合适,数字化审计大有用武之地。
案例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大都有中介“忙碌”的身影。掌握资源的公职人员或默许亲属成立中介机构,或暗中指定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从事的业务或目标明确,就是为了套取资金或谋取非法利益,中介机构成为了违法违纪人员的资金“蓄水池”和“提款机”,为腐败分子的贪污受贿提供了便利条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