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在上海举办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研讨活动
近两年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文化企业重组、并购风起云涌,民间文化资本规模逐年扩大,投资涉及的行业领域日趋多元化。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控股、参股以及股权投资、业务合作等形式,进入影视、游戏、文学等文化产业领域。万达、恒大等地产商持续投资旅游、演艺、音乐等文化行业。在不少地区,民营文化企业已经成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在此背景下,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于10月30日在上海举办了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研讨活动,主要目的是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剖析文化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对于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积极作用。
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正当时
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布的公报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由此可见,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新将被提到一个新高度。作为文化创新的载体,文化企业的发展尤为引人关注。
不可否认,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备受各路资本青睐,但也有不少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微文化企业依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如何让资本与文化产业实现有效对接一直为各界所关注。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虽然在合理区间运行,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下行压力。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济下行、其他行业相对低迷时,往往是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机遇期。“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的特点会引起投资者的兴趣和青睐,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带来了充裕的资金。”施俊玲说。
的确,在经济新常态下,投资文化产业或转型做文化产业成为很多企业新的选择,不仅万达、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几大巨头在谋划文化产业布局,花大手笔收购文化企业、购买热门IP、笼络文化产业人才,试图在文化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其他资本也不甘被“落下”。此次参会的苏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就是由苏宁集团于2014年出资组建的,经营范围涉及艺术品展览展示、文化艺术交流策划、电子商务等。
深耕细作 寻求突破
新元文智总经理刘德良将万达、阿里巴巴这类房地产商、电商等其他产业投资到文化产业的资本称为产业资本,与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并列为三种资本类型。有数据显示,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比重超过了70%。
随着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内的竞争也日趋加剧,对于中小微文化企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当前产业中出现了一种情况,巨头企业和大型文化企业快速抢占文化产业高地,形成‘三抢’:抢人、抢钱、抢版权,即是抢占文化产业能人、融资渠道、优质IP。相比之下,中小微文化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激烈,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我们深耕细作,寻找机会、寻求突破。”刘德良说。
不仅如此,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新的社会资本在进入文化产业的渠道和寻找优质投资项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惑,而与此同时又有一些项目找不到资金,甚至包括政府部门的很多文化项目也面临招商引资难的问题。在资金与项目对接上显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刘德良看来,对于新进入的社会资本和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来说,应该调整思路,提高自己,迎接经济新常态为文化产业创造的良好发展机遇。刘德良表示:“在巨头抢占热门版权的时候要看到还有海量的版权被忽视,如果精耕细作,运作得当,照样能发挥出作用,企业不能只跟着热点走,要做差异化竞争。此外,文化企业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能给自己带来什么,积极改变商业模式,把握年青一代对移动互联网端的消费需求,创造商机。”
当前,有很多企业在投资文化产业领域时精耕细作,确实也找到了发展的突破点。以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为例,2009年成立以来,该集团就立足陕西本土资源开发,目前总资产超过130亿元,产业范围覆盖影视娱乐、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领域。在融资方面,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也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方式:一是建立金融机构战略合作体系。与26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取得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浙商银行等超过120亿元的集团综合授信。二是开拓境外融资渠道。与中国银行合作,通过内保外贷、融资租赁的组合方式取得首笔境外资金,此外还积极搭建香港离岸公司作为境外融资平台。三是拓展“明股实债”融资模式。既能解决子公司报表盈利低、资产负债率高的融资瓶颈问题,还明显改善资本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大胆探索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与国家开发银行一起共同研发“中小企业批发贷”业务,和陕西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陕西文化产业投资管理公司通过内部协同构建融资平台。此外,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还在积极探索建立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
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为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文化部、财政部自2013年起开始实施文化金融扶持计划,并于2014年3月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共同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明确将“巩固文化金融扶持计划”作为支持重点。
据介绍,接下来文化部将继续从5个方面着手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金融、文化企业孵化、文化众创空间等新领域;进一步深化文化金融合作,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为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会同有关部门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政策保障机制;创新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机制;营造有利于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这一系列政策的密度之大、力度之强是文化领域前所未有的,表明了国家层面推进文化金融合作落地的决心和态度。南京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会计师边晓红表示,政策红利的引导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前,文化金融合作的难点不是缺政策,而是缺乏专业的操作力量去有效推动政策的整合、转换,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落地的过程中需要对社会资本进行引导。首先是国有文化集团的引导,国有文化集团在促进文化金融合作及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中应该担当起引导、带动作用。其次是产业集群的引导,社会或民营资本向文化转型的实施进度是渐进式的,通过建立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社会资本快速进入。此外还有服务平台的引导,平台具有整合政策、信息、渠道等作用,是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窗口,发挥各类服务平台的引导作用,更有利于产生规模效应。”边晓红说。
在文化金融政策落地方面,上海经验值得借鉴。2014年《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出台后,上海于当年10月发布了《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推出六项举措推动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在文化领域首次设立文化创投风险引导基金,由市级财政出资,从2014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拿出1亿元资金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支持文化类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增加文化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建立特色文化支行,鼓励银行提高对文化企业的服务;创设文化合作实验区,推动文化领域的企业集聚发展;用好政府的扶持资金,激发民营文化企业的活力;加大风险的分担,降低文化担保公司的风险。此外,上海在2014年成立的文化创投风险引导基金基础上,正在筹备创设上海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每年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中拿出一笔资金,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来发挥财政资金和国有资本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来吸引各类产业投资机构支持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社会资本投资上海文化产业的企业和项目。六项举措实施一年来,已经初见成效。2015年,上海市级财政资金扶持的民营企业项目185个,占到整个扶持项目的76%。同时,市区两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资金共达3.05亿元,占全部扶持资金的3/4左右,比例不断攀升。
相关发言: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
在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旺盛,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更好地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对于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积极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
当前,文化产业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外溢、辐射和带动作用正在显现,特别是文化产业日益受到资本市场青睐,文化金融合作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此外,“互联网+”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业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文化产业的基本产业链结构出现新变化,投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思维审视文化产业业态,透视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市委宣传部文化改革发展办公室主任胡明华:
社会资本有序、有效地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离不开政策引导。近几年,上海市在这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文化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的背景下,去年10月,上海也发布了《上海市关于深入推进文化与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对下一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进行了部署。具体做法有:在文化领域首次设立文化创投风险引导基金;支持发展文化类小额贷款公司,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加大文化企业融资担保风险分担比例等,这一系列措施实施一年来,上海市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方面收效明显。
《光明日报》经济部主任童怀:
文化产业是一个有着很大盈利空间的行业,但投资也存在风险。一方面,从整个文化产业领域来看是“不差钱”的,而另一方面,有很多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微文化企业又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还要鼓励进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领域。此外,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设。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文化产业很难有美好的未来。
新元文智总经理刘德良:
资本可以分三类,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到文化领域创办文化企业形成的产业资本。当前,社会资本与产业资本共同作用于文化产业。新的社会资本在进入文化产业寻找优质投资项目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惑。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中小微文化企业,都需要积极寻找机遇和突破,迎接经济新常态为文化产业提供的良好发展机遇。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董事会秘书朱劲松:
投资文化产业是能挣钱的,只是比金融领域要困难一些。因为文化产业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文化产业又是眼球经济,需要在创意上花费更多心思,要做差异化竞争。
这些年,在文化部和相关部委的积极努力下,文化产业的有关政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文化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用好、用足政策。希望下一步政府部门将文化资产鉴定评估体系建立起来,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加放心地进入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服务的领域。
西岸集团副总经理干瑾:
在文化产业领域,应该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介入,从这一两年的情况来看,正是社会资本的介入让文化产业更具活力,在短时间内涌现出了一批现象级的文化企业和领军人物。
从打造美术馆大道到改建西岸文化艺术示范区,西岸集团正在积极布局文化产业。虽然政策利好,资金充足,但集团的文化产业之路还很长,现在还处在边走边摸索边做的阶段,但这条路是正确的,一定会成功。
南京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会计师边晓红: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不仅解决了资金的问题,还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产业思维模式。因为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偏感性,而市场则需要更多理性思维。此外,引入社会资本,有利于文化产业领域的专业分工和产业合作。传统文化企业里,有一些企业发展到了瓶颈期,资金是它们遇到的一个问题,在经营方面,它们也多是小而全的模式,这就需要金融资本对产业进行分工,帮助小微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苏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马莉莉:
今年有一个关键词是“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互联网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产业领域自然也逃离不了互联网的影响。和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的发展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为文化创业者带来了很多契机。在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资本,所以,现在人人都在谈BAT,这几家巨头的介入,让文化市场异常热闹,但谁超越它们进入下一个领域,我们还无从得知。
四川自贡市海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裴笑丛:
海天是一家民营企业,发展近20年,在自己的专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关于文化与金融的融合,海天之前鲜有涉及,始终靠自有资本进行运营。但从20年的发展经验来看,今后想要走得更远更好,不仅需要在产品上推陈出新、严控质量,还需要借助外来资本的力量。
巨人网络集团对外事务部经理胡志伟:
有人说投资文化产业是“赔钱赚吆喝”,很累又不赚钱,不可否认,文化产业是一个高风险领域,赔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可一语而概之。当前政策基本面向好,如果资金配备充足,文化产业这一绿色新型产业类型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将为投入的社会资本带来可观的回报。
政策脉络: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是加快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经济新常态下更好发挥文化产业稳增长、调结构、扩内需作用的重要方面。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在这里特进行梳理,以供读者了解。
●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的战略任务,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积极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要求,方便国内投资主体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方向,2009年,文化部制定了《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精神,2012年,文化部文化产业司会同部内相关司局,结合文化改革发展实际,制定了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通过营造舆论氛围和政策环境,增强了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信心与意愿。
●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
● 2014年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文化部联合财政部连续三年实施中央财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大项目——文化金融扶持计划,通过贷款贴息、债券贴息、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了超过400个文化产业融资项目,累计资金超过23亿元,极大地调动了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 2015年,文化部结合国家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参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文件起草工作,积极争取将文化领域纳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推广范围,对各类金融资本支持文化类PPP项目作出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