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定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7.01.2015  13:54

        习近平总书记在访欧期间,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中华文明、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其中特别提出“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的要求。“定力”的本义是能够克制物欲诱惑的坚固理念和坚强意志。但一经延宕和引申,便成为对目标、信念、意志、决心等的恒定表达与强力昭示。至于文化定力,那当然就是指面对多种价值观念、文化思潮的冲击,而终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的能力了。文化定力不足的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躲躲闪闪,在理应作出性质与价值判断之时却缺乏社会责任心和正义感,面对无法回避的意识形态斗争就更是犹恐避之不及,甚至公开申明“去政治化”,表现出明显的思想惰性与精神“软骨病”。特别是在面对诸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袭扰,如果文化定力不足,就会在意识形态领域偏离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方向,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轨道,从而对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造成损害。

  文化定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和具体运用

  由于文化是精神、思想、意识、观念的集中体现,所以文化定力也就自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最为本质的关联与切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定力提供了内涵与动力,同时也使文化定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选择,是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之一,而任何正确的选择,都必定要以内在的文化定力作为准则和依据。干什么,不干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坚守什么,拒绝什么;追求什么,向往什么等等,无时无处不充满着选择性和决断力。但只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到位、践行到位,具有了相应的文化定力,就自然会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而总能做出正确无误的选择。因为文化定力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的准则与能力,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义。只有拥有了这种定力,才能恒定而自觉地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并毅然致力于文化的提升与创新。显然,这是个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的大原则。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当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发生巨大变革之际,面对各种错误思想的蛊惑、社会热点问题的负面投射、网络不良信息的淆乱视听以及多元价值观蜂起的冲击,如果没有足够的鉴别和判断能力,精神上就会因“缺钙”而致病。但若拥有了坚定的文化定力,那就自会从风起青萍之末便可见微识著,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每遇风浪袭来之时敢于坚持真理,面对各种诱惑而仍心有砥石、纹丝不动,特别是每当锋起飙落之际更敢于奋然竖旌,昂然亮剑,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文化定力虽然在形态上是“虚”的,但它的存在和作用却是实的和硬的,无时不体现在人们的思想与行动上,既起灵魂的作用,又有罗盘的功能。因为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承载与体现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个过程也恰恰正是文化定力的集中展现。

  文化定力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与必然结果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定力。因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就是要以高度自觉和自信来塑造我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这其中,非善不为、非义不取、非礼不执、非真不信,自当是我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最起码的标识与要求。当然了,这同时也是文化定力的导向作用所滋养和凸显出来的精神底蕴与时代风采,并因此而使文化定力理所当然地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有效和有力地引领并服务当代人的社会生活与精神构建,从而使我们在走向文明、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加具有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也就必然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让每一个人都能文明、礼让、富裕、和谐地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对照和规范自己的社会意识与言行举止,并提出具体标准和要求,自觉做到知荣辱、明是非、尚道义、求真理,坚决拒绝一切不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侵蚀,在整体精神风貌上彰显出时代的文化定力。由此可见,文化定力不仅来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来自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准确把握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认知。故而,文化定力既是铸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种精神素质和理想追求,文化定力不仅是文化建设所需要的理性精神与责任情怀,而且它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架构和内在动力。所以,我们不仅要形成文化定力、提升文化定力、淬炼文化定力,而且更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以之来对待当前文化由内容到形式的各种变革,坚持不懈地将其贯穿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领人们形成自信力和创造力的思想旗帜与精神烽火。

  文化定力有利于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有文化定力,才会有文化主见。有文化主见,才能主动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尺度来考量当前的各种文化现象,特别是要在潜意识中拒绝把欧美发达国家以经济和科技支撑为饵料所膨化起来的强势文化遵奉为一种现代的、先进的、时髦的圣物。这可是个立场问题、原则问题,它无疑是对我们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严峻检验和考验。因为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无选择、无条件的认同乃至膜拜,其在本质上必当是弱者对强者的顺从与臣服。而有了文化主见,就自然不会受囿于他人的文化樊篱,更不会成为所谓强势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附庸者和应声虫,当然也就自然不会因之而自甘附庸、自造藩篱,形成民族文化发展的歧异与滞胀。这说明,只有在有了文化定力之后,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袭扰之时,仍旧坚定而清醒地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心。

  显然,有文化定力,才能有文化警觉,才能有防范文化风险的自觉意识。一些发达国家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的威胁,他们既要唱衰中国、遏制中国,又要宣扬“中国威胁论”。其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事业进行攻讦和中伤。就中,作为政治和军事霸权之强大助力的软实力,便是携带其价值观念的文化输出。对于此,我们既要看清楚,更要有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理论的自觉性和实践的主动性,必须不断提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和坚强意志,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明确划清是非界限,以十足的文化定力来驱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正因为文化定力有利于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所以我们才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和提高理论修养而不断地增强和提升文化定力。为此,就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主动性与自觉性,通过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地领悟文化定力的真谛,力促中华文明尽早尽快尽多尽好地走向全世界,赐福全人类。

  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不断提升文化定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濡化与强化作用

  文化定力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因为文化定力既不会自然产生,也不能自然发力,而是必须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与灵魂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加以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才能逐渐形成和确立。正如《大学》所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是要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来适应当代人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和对文化精神的统摄。这就需要我们面对纷繁而芜杂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现象,在继承、整合、融会、吸收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实现再创新,以形成符合我们需要的精神正能量。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要想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就离不开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的景慕和靠拢。所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身,就正是追求新文化与吸收新观念的过程和结果。其实,培育文化定力也是这样。正如王蒙先生所说:“如果我们有足够的汲取、选择、消化、平衡、引领、整合的能力,我们在文化上就可以充满自信,就可以有足够的定力。”

  对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其本质就是要积极适应先进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和人们对精神文化利益的新期待,并为此在转化与创新的实践中,高度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抽象的道德范畴和价值观念,一步步地具象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文化滋养和思想熏陶,从而形成社会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与共有精神家园。

  创造性的转化与创新性的发展,质言之,就是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性加以艺术化的处理,以达到对文化进行平衡和整合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必定是在避免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的同时,更能使文化定力的“优质基因”以时尚的方式和方法而深刻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显而易见,在涵育和培养文化定力时,只有把积极的精神追求、先进的思想意识和崇高的道德情操,同健康的身心娱乐结合起来,才能更大地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与社会凝聚力,也才能在揭露和批驳具有迷惑性、诱拐性、煽动性的精神销蚀中鲜明地树立起积极正确的导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