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东呈现“七个走在前列”
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实施县及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1月15日,在全省文化工作会议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表示,“2015年,我们要努力实现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山东道德文化高地,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
过去一年,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模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建设、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对外文化交流模式、政府信息公开工程等七个方面工作,山东均领跑全国。省文化厅在全球华人首届国学大典上还被授予“年度公共服务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建设,山东走在前列。”徐向红介绍说,我省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传承保护、对外交流工作体系,精心打造了世界儒学大会、尼山论坛、尼山书院、乡村儒学、乡村记忆工程等文化品牌。
目前,我省“文化传承阐发展示工程”顺利实施,编撰出版古籍保护成果28种50册,启动出版《山东儒学文献珍本丛刊》、《孟子文献集成》、《儒学与艺术学论丛》等一批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此外,全省艺术科学传统文化课题立项196项,孔子研究院“儒学研究”、“孔子文化传播”2个学科命名为全省“十二五”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
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山东“走在前列”。2014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63亿元,公共文化馆站建设、服务品牌打造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有5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入选数量全国第一,总数达到40个,位居全国第二;探索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服务标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服务标准、山东剧场地方标准,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管理办法,为制定全国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成功实现十艺节场馆有效利用,演展活动持续不断,社会反响良好。
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模式“走在前列”。舞剧《红高粱》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吕剧《回家》获“中国戏曲学会奖”,山东梆子晋京受到好评。文化部推荐吕剧《百姓书记》在全国巡演,并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优秀剧目展演”。
“我们认真总结艺术精品创作经验,从规划选题到专家论证、精品创作、打磨提升、市场展演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作路径。”徐向红表示,我省舞台艺术创作“4+1”工程成功实施,文艺创作繁荣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建设,山东同样“走在前列”。去年,大运河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省世界文化遗产达到4个,还有20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总数达到173项,入选数量、项目总量均居全国第二位。而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走在前列。我省率先在全国建成了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北方分中心,服务覆盖全国12个省份,运行质量得到文化部充分肯定。文化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全国第一个所有市、县全面实现平台上网运行的省份,健全了实时监控、远程指挥、内容监管、移动执法、电子案卷、执法办案等6大系统21项功能,是全国科技监管体系最完善、功能最先进的省份。
对外文化交流模式走在前列。2014年,我省成功举办第三届尼山论坛,成功参与韩国陶山论坛,成为推动中华文化在核心价值层面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澳亚文化节山东周活动取得丰硕成果,青岛荣获第二届“东亚文化之都”。
政府信息公开工程走在前列。省文化厅官方网站蝉联全国省级文化行政部门第一名,获“年度最佳奖”、“公众参与领先奖”,跨入文化行政部门官方网站发展“卓越阶段”。山东文化宣传推介工程取得丰硕成果,中央媒体和省内媒体高度关注和支持,有效扩大了齐鲁文化影响。
“‘十二五’收官、‘十三五’规划为文化强省建设带来新机遇。”徐向红表示,全省文化战线要认真贯彻省委提出的“走在前列”的要求,着力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着力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着力创新文化市场管理,着力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提升对外文化开放水平,努力实现各项文化工作都要坚持高点定位、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