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警惕当代中国文化的“巫术化”现象

25.08.2015  09:54

  近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在《联合早报》上撰文指出,文化的“巫术化”成为中国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

  一、中国当代社会的乱象与文化堕落紧密关联

  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有很多时期流行过“巫术”。今天“巫术”又流行起来,术数等传统命理学和道观、佛寺香火大量复兴,各种民间“巫术”不仅占据底层社会的各个角落,更登上精英文化生活的舞台。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堕落的一个表象。类似王林那样的“气功大师”的例子,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层出不穷。背后强劲的权、钱、色和学的推动,使得“巫术”有效流传开来,官(权力)、商(金钱)、色(性)、学(知识)和巫(术)得到有效的结合。

  当代文化的堕落远远不止于“巫术”活动,它表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社会行为乱象,难计其数:官员和有钱人“包二奶”、大吃大喝、大众炒股、公知骂人等等,都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文化的堕落。

  中国社会的种种乱象是和这种文化堕落紧密关联。文化堕落了,人们的行为便仅仅停留在本能的阶段,而本能的思考和行为,就为类似“巫术”文化提供了理想的文化环境。

  二、文化的“巫术化”反映出民众对社会的焦虑

  历史上看,当社会成员对其所处环境感到不理解、不确定、不安甚至恐惧的时候,“巫术文化”就会兴起。文化的“巫术化”能反映当今社会,尤其是精英阶层对于中国社会的焦虑。这种焦虑的原因在于,既有的社会理论,无论是官方所认可的,还是流传于民间的各种本土版,或西方进口版,都无法对当代中国风险社会的遽然兴起做出合理解释;或者即使可以从学理上解释,也无法在个人情感层面消除不确定感和恐惧感。于是,这种极大的不确定感造成了无法满足的知识需求,只好求助于“巫术”。

  造成这种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当代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期,传统道德价值体系衰落甚至解体;通过各种途径而获取的巨大财富缺失正当性;巨大的社会分化导致着穷人“仇富”;公权力的傲慢使百姓“仇官”;法制和法治的缺失使社会没有有效的方法调解矛盾等。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几乎和其读书的多少画等号。尽管传统上中国是读书的民族,但当代中国人却不爱读书。研究发现,即使是本应该读书的大学生,除了教科书之外,一年也读不了几本书,远远低于日本、韩国和欧洲。在社会层面更是如此。当代迷信“巫术”人群的问题在于,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解释不通了,就去找“巫术”。

  三、科学启蒙不足,文化创造者只提供心灵鸡汤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问题的根源在于文化创造者或者思想创造者那里。有研究发现,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是科普读物,而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便是心灵鸡汤。这个现象换一种方式理解就是,西方的知识提供者所提供的主要是科学知识,而中国的知识提供者所提供的主要是心灵鸡汤。

  近代以来中西方所经历的启蒙运动差异造就了这种不同,理性主义贯穿于西方近代以来的文化和社会科学,西方启蒙运动并没有消灭宗教,而是给宗教以更为合适的位置,即人们的信仰领域。宗教不再解释一切,而是作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存在。

  相比之下,中国主要是政治和革命启蒙,政治启蒙过度,科学启蒙不足。宗教被强制性地驱逐出人们的文化领域,使得当代中国既脱离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多神教),也把自己和其他宗教文明区别开来。但人是有精神需要的,如果不能在公开的市场上得到,就会千方百计去地下黑市(例如各类家庭聚会甚至邪教)寻找。没有了科学启蒙,很难对传统文化进行去“巫”化,所以今天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幌子下,各种低劣的“巫术文化”公然登上舞台,并被一些社会群体所拥簇。

 

  (根据《联合早报》文章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