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就是按照文化与旅游的发展规律进行有机结合,既能让传统文化资源‘活化’,也能进一步提升旅游的人文品质和精神内涵。”山东省旅游局副巡视员周晓明在接受中国山东网记者采访时,对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
山东省重点打造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山东省是旅游资源大省,全省拥有3345公里海岸线、世界自然文化遗产4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0座、国家A级旅游景区665处。同时,山东地方特色文化积淀深厚,鲁文化、齐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泉文化、海文化在齐鲁大地上交汇,几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 “文圣”孔子、“武圣”孙子、“科圣”墨子、“书圣”王羲之、名医扁鹊、“工圣”鲁班、“农圣”贾思勰、“智圣”诸葛亮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名人。蓬勃发展的工业、农业、商贸交通等为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空间和更加优越的环境条件。
按照“突出文化唯一性、代表性、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可能性”的原则,山东省旅游局整合文化资源、凝炼文化特色,策划了“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齐国古都”、“天下泉城”、“儒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华夏龙城”好客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这十大品牌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既有文化内容,又有产业基础。首先这些品牌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脉络,同时它们还有现实市场,又符合发展趋势,更满足了文化和旅游的双重需求,体现了对文化和经济规律的双重尊重。”周晓明表示,十大品牌旨在让这些散落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串”起来、“活”起来,与现代生活产生共鸣。通过对每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变为有说头、有看头、有玩头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周晓明表示,打造品牌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让广大游客游得放心、游得舒心、游得开心,在旅游过程中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通过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旅游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使更多更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向品牌目的地聚集,推进山东省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双赢。
在刚刚闭幕的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上,52个重点文化签约项目中,文化旅游项目占了26个,投资额865.9亿元,占总投资额的76%。其中包括东方威尼斯水上主题乐园、曹州古韵牡丹小镇、诸葛亮文化旅游产业园、章丘复华未来世界、山东天湖旅游度假区、高密东北乡文化旅游区、祝阿古城等。26个文化旅游项目中有8个为好客山东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项目,彰显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如儒风运河品牌中的曹州古韵牡丹小镇项目,由美国全家福集团投资,计划投资200亿元。天下泉城品牌中的东方威尼斯水上主题乐园项目,计划投资60亿元。
旅游业发展要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周晓明说:“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基础,保护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天经地义的责任。北京、伦敦、曲阜等古城正是得益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才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去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规定:对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利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资源、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维护资源的区域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周晓明认为,这些条款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更正了“旅游开发就是破坏”的片面认识,强调旅游除了经济和文化建设功能以外,还有生态建设功能,有利于改变过去旅游规划只注重开发而忽视保护的状况。
在世界旅游组织牵头编制《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期间,专家组长埃瑞克了解到济南市有关方面要拆除芙容街80%建筑的情况后,连夜致信济南市市长,痛陈利弊,最终保住了芙容街80%的老建筑,为济南城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载体。《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了7个优先发展项目,其中将济南市芙蓉街、烟台市开埠区历史街区确定为世界级的历史文化资源,要求进行最严格的保护,虽然后期的城市开发建设中有些建筑依然被拆除,但旅游部门从未停止对这些历史街区保护与传承的呼吁。“就像是周村古商城、台儿庄古城、朱家峪、竹泉村、潍坊坊茨小镇、荣成海草房旅游景区,很多城市历史文化是因为发展旅游才得以保护和传承。”周晓明表示,对涉及历史文化方面的旅游规划,山东省旅游局在编制规划以及规划评审等环节,注重广泛征求文物等部门的意见,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对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山水圣人旅游区规划、水浒旅游区规划、运河规划、齐长城旅游线路开发营销方案等,都征求了文化、文物部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