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丢失或篡改文化遗产核心内涵” 烟台打造胶东文化的龙头城市

19.09.2014  00:51
胶东,名称来源于秦朝胶东郡,因处胶莱谷地或胶潍平原及其以东地区而命名。根据大量的考古遗址、遗存证实,胶东地区曾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尤其是随之诞生的海阳大秧歌、彩塑面塑、烟台剪纸等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备受当地人和游客的推崇。今天,记者跟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团对烟台山、朝阳街历史街区等地进行了一番探访。

朱曼华展示《八十七个神仙卷

朱曼华的剪纸作品

  鲁网9月18日讯(记者 刘梅婷)胶东,名称来源于秦朝胶东郡,因处胶莱谷地或胶潍平原及其以东地区而命名。根据大量的考古遗址、遗存证实,胶东地区曾是中华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尤其是随之诞生的海阳大秧歌、彩塑面塑、烟台剪纸等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备受当地人和游客的推崇。今天,记者跟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风团对烟台山、朝阳街历史街区等地进行了一番探访。

  八仙传说、长岛渔号…… 13个非遗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

  胶东地区大范围指胶莱河以东地区,小范围指烟威地区,是全国第一大半岛。烟台是中国古代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早在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7000年,这里形成了繁荣一时的白石文化,至清代晚期,烟台已经成为粤、闽、浙、辽船帮云集,粮、鱼、盐、丝诸产集散的北方著名商埠,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之一,为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烟台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33个项目进入省级名录,13个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八仙传说、长岛渔号、胶东全真道教音乐、海阳大秧歌、八卦鼓舞、蓝关戏、胶东大鼓、螳螂拳、烟台剪纸、掖县滑石雕刻、莱州草辫、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渔灯节),其中,烟台剪纸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烟台唯一入选联合国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

   “万人空巷”的朱曼华剪纸艺术:剪纸来源于生活

  作为中国民间剪纸的主要发祥地的山东,剪纸样式更是丰富多彩。其中又以精巧的胶东剪纸最具代表性。在朱曼华剪纸艺术馆,记者看到,馆中展出了很多体现烟台风土人情的作品,一幅幅剪纸有炕墙花、天棚花、面缸纸斗花、门花、灯花、窗花、帽花、衣花、鞋花、兜兜花等几十种图案。

  据了解,出生于剪纸世家的朱曼华6岁开始拿起剪刀,在她60多年的剪纸生涯中,她秉承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精髓,并注重吸纳各种名家流派风格大胆进行艺术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浑厚、精细、清雅、明快的特殊风格。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山东文博会烟台展区,朱曼华剪纸就曾作为参展商现场为大家制作剪纸,其受欢迎程度甚至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剪纸来源于生活。”朱曼华告诉记者,平日自己喜欢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将它们用剪纸的形式描绘出来,即便是花费半年、一年的功夫,也很有成就感。在现场,她为采访团展示了自己制作了5个多月的《八十七个神仙卷》,画上有87个神仙从天而降,列队行进,姿态丰盈而优美,深受在场记者们的喜爱。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不能丢失或篡改文化遗产核心内涵

  近年来,烟台文化建设总投入达70亿元,列全省地级市前茅,成为烟台文化投入最大、发展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如何叫响胶东文化龙头城市品牌,深度挖掘烟台历史文化资源是关键。从历史沿革来说,烟台是胶东东夷族地最早的发源地,也正是因为我们有着悠久的胶东文化历史积淀并做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才具备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烟台市政府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胶东文化龙头城市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相得益彰,是打造胶东文化龙头城市深厚底蕴的强有力支撑。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的发展不免会和文化遗产保护发生矛盾或冲突,对此,在利用开发的过程中,烟台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保护是利用的保证、基础和前提。“关键是要把握好利用的‘度’,不能丢失或篡改文化遗产的核心内涵,不能伤害文化遗产本身的重要特质,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利用,使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民众、融入生活,为当代人服务。”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王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