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等多部门联手推动《意见》贯彻落实

22.01.2015  18:05

1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王威、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分别介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创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良好态势,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与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

杨志今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见》的下发,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标志性重大节点,是推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文化部将联合各相关部门,抓紧部署《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重点在建立机制、落实措施、新闻宣传、督促指导上下功夫,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政策,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今年下半年将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各省区市开展文件落实督查工作。

杨志今说,下一步,文化部将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指导各地结合《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研究制定地方实施标准,建立科学、规范、适用、易行的标准体系;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制定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制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结合贫困地区实际策划一批新的文化惠民项目;加快推进公共文化立法进程和规划制定工作,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立法进程,同时结合《意见》精神,统筹编制涵盖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分阶段、按步骤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发现和总结地方创新典型,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助推各地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积极稳妥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现路径,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他表示,目前,文化部已经研究起草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指导性目录,将于近日提交中央审议。

杨志今强调,将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为依托,制定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制定贯彻落实措施,“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照耀到所有的角落,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福利。”

在回答记者关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问题时,杨志今表示,下一步文化部将从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群体均等三个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目前正深入开展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已确定了10个国家级试点地区。

田进介绍了新闻出版广电领域公共文化服务的情况,表示将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大力加强地方指导,实施重点工程,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强化内容和服务供给,大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着重围绕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等基本文化权益,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细化工作措施,完善体制机制,完善配套政策,确保按要求到2020年全面完成《意见》中的各项任务。

王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规划研究落实,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要在城乡规划中充分考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用地需求。各级政府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的设施条件,重点支持贴近基层群众的服务设施建设。中央财政将重点加强对连片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等区域的支持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衡分布。在具体推进中,既要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又要注意设施建设规模适度、功能优先、经济适用,避免出现“贪大求洋”、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此外,还要监管并重,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

赵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财政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由2011年的15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08亿元,年均增幅11%。下一步,财政部将配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标准,完善财政保障机制,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体制,重点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扶贫扶弱,为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兜底线、补短板”,雪中送炭。与此同时,财政也不宜大包大揽,要从资金引导等方面入手,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

数据链接

1

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农家书屋。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3100多个,文化馆3300多个,文化站4万多个,博物馆、纪念馆3400多个,农家书屋60多万个。

2

公共文化机构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截至2013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达4.9亿,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参观人次超过5.1亿,文化馆站举办各类服务活动共惠及4.4亿人,比免费开放前大幅增加。

3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43个市县支中心、35523个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70万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截至2014年底,数字资源总量达到408.68TB。

4

2011年至2014年,中央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累计安排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资金704.53亿元,其中2014年安排208.07亿元。

5

截至2013年底,农民人均图书拥有量达到1.13册,人均报刊拥有量达到0.65份;全国各地建设城乡公共阅报栏(屏)7.2万个;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举办各具特色的读书月、读书节等活动,每年有超过7亿人次参加。

6

截至2014年底,全国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99%,全国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6%;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2.31亿户,全国数字电视用户近1.9亿,高清电视用户超过4000万,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示范网覆盖用户超过5500万;全年电影故事片产量61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