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文广新局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今年以来,德州市文广新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加大措施,创新形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扎实推进优秀文化遗产载体建设。 大力建设市博物馆第四展厅,充分展示了我市1946年解放至2013年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成就以及2020年我市发展的美好愿景;积极参与大运河申遗工程,南运河(德州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市第一个世界遗产,全市国家级文保单位上升至4处;全面开展“乡村记忆”工程,重点推进“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工程,积极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推荐完成了200余处“乡村记忆”工程,武城县四女寺村和临邑县闫家村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制定印发了《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初步摸底调查,各国有单位共收藏可移动文物 4000余件,推动了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
二是全面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非遗名录体系建设,《德州扒鸡》和《德州黑陶》成功入选了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市非遗名录分别为国家级4项、省级17项、市级65项;组织开展非遗展览展演活动28场,重点扶持和资助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60位;积极筹备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对宁津杂技、临邑一勾勾、金丝贴等33个德州特色非遗项目进行了集中展示,市文广新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28个非遗项目传承人荣获传承人展示奖,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是大力实施“尼山书院”和“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建设。 按照省厅有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我省儒家思想底蕴深厚的优势,大力建设“尼山书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尼山书院”在设施布局上实现一个统一标牌、一尊(幅)孔子像、一个国学讲堂、一个道德展室、一个国学经典阅览区和一个文化体验室‘六个一’,包括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道德实践、情趣培养五个活动板块。截止12月底,全市5个国家一级图书馆(德州市图书馆、陵县图书馆、平原县图书馆、禹城市图书馆、齐河县图书馆)将全部成立“尼山书院”,实行“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让藏在图书馆的文献典籍走近百姓,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乡村(社区)儒学方面,在天衢新四合社区、武城县四女寺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簸箕刘社区等10个试点开设了儒学讲堂,招募传统文化教授、学者等儒学讲师成功举办儒学讲堂10余期, 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倡导孝道、感化心灵,形成“乡村儒学现象”,进一步提升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四是以文化活动为载体,深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活动,积极推动农家书屋建设、送戏下乡、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民生实事,共开展农民文化艺术节、传统文字展、国画山水画展等有规模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打造了董子文化街庙会等特色文化活动品牌;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万余场,全面启动“德州市中小学影视教育”活动,放映600余场,积极引导大众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弘扬传统美德;大剧院实现托管经营,管理规范有序、演出丰富多彩,组织上演京剧、话剧、相声、黄梅戏、脱口秀、魔术等传统文化剧目50余场,为全市人民搭建了近距离欣赏传统文化艺术的平台;深入推进“百场演出下基层”、“一村一年一场戏”等送戏下乡活动,送戏剧、河北梆子、相声、杂技等传统文艺进基层867场,让全市群众充分享受了文化发展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