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家庭事迹展播】王芳家庭:尊重包容筑就幸福家
王芳一家合影(资料图片)。图片由王芳本人提供
12月15日中午下班,王芳和丈夫亚提卡尔·木哈提来到自治区党委党校家属院看望82岁的婆婆。王芳参加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归来后,赶快来与婆婆分享这份家庭的至高荣誉。
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区10户文明家庭受到表彰。王芳家庭是乌鲁木齐市百万家庭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
进门后,丈夫为母亲倒茶,王芳拿出手机让婆婆热比娅·沙帕巴依娃看她在北京京西宾馆参加表彰大会的照片。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王芳告诉记者,婆婆用维吾尔语与他们交流,她都能心领神会,她说的汉语,婆婆也基本能听懂。这种默契是王芳结婚21年来与家人心与心交流的结果。
“儿子正在上大学,他有一个汉族名字,还有一个哈萨克族的名字,这就是我们家庭的特点。”今年45岁的王芳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新疆分公司综合人事处处长,丈夫亚提卡尔在乌鲁木齐市公安局工作。她已去世的公公是哈萨克族,婆婆是维吾尔族,大嫂是回族。
相濡以沫 孝亲敬老
“结婚21年来,我们始终以尊重包容作为家风,坚守孝道,营造和睦和谐的家庭环境。”王芳说。
王芳和丈夫亚提卡尔曾是自治区党委党校文书档案班的同学。王芳的善良、乐于助人给亚提卡尔留下了美好印象。1989年4月,王芳骑自行车上学时左腿受伤,住院期间,亚提卡尔经常去探望。王芳对这位宽厚、热心的哈萨克族小伙子也有好感。
1995年,王芳与亚提卡尔结婚,加入了这个由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回族组成的大家庭。
婚姻生活不比恋爱时的浪漫,总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烦恼。20多年同一个屋檐下的生活让王芳感受到,不同民族要很好地生活在一起,关键是相互尊重与包容。
结婚初期,王芳和丈夫因饮食习惯产生了分歧。
“我喜欢吃素,不太喜欢吃肉,而丈夫则是顿顿饭要见肉,不吃素菜。”王芳说,婆婆知道了此事,将儿子和儿媳的饮食习惯折中调和,做抓饭时,总要为王芳准备凉拌萝卜。至今,只要王芳事先说要回去吃午饭,婆婆都会精心准备一上午。
看到婆婆如此包容,王芳很是感激。隔三差五去给婆婆送菜,出差也会精心挑选礼物,就在去年冬天,她专门把婆婆带到海南,圆了老人看海的梦想。
王芳父母也很心疼在公安系统工作的哈萨克族女婿。女婿爱吃饺子,家里会经常包羊肉白菜馅饺子,每逢女婿除夕夜值班,老两口还把可口的饺子送到女婿的工作单位。
无论是过春节、古尔邦节还是老人过生日,双方家人都会欢聚一堂,送上彼此的节日问候和祝福。
春节快到了,王芳托澳大利亚的朋友买了羊毛披肩,准备送给婆婆和大嫂。
“王芳家兄妹四人,我们家兄妹五个,两家共三十几口人,亲戚经常走动,谁家有事儿都会出手相助,两大家子人相处融洽。”亚提卡尔说,这种和睦的家庭氛围从他们结婚时就开始了。
传承好家风 家和万事兴
“是上一辈人的传承让我们的家庭拥有了和谐包容的家风,我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一定能很好地传承家风。”王芳说,父母从内地来新疆支边,经常教导他们要有家国情怀,还把“家和万事兴”的牌匾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婆婆每逢家庭聚会时也会给大家讲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导儿孙爱国爱家。记者了解到,王芳的父母是老一辈兵团劳模,婆婆也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老人,曾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被评为自治区杰出母亲。
家庭的和睦幸福令王芳夫妻的事业顺风顺水。2012年,王芳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还先后获得自治区巾帼建功活动标兵、优秀妇女干部等荣誉称号。丈夫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荣立三等功1次。夫妻俩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事业,号召同事、朋友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为自治区红十字会捐助贫困儿童帮扶资金4万多元;向新疆妇女发展基金会捐助1万多元。2014年,王芳家庭被自治区妇联授予五好文明家庭,2016年又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
在大人们的影响下,儿子夏甫凯提·亚提卡尔有礼貌,懂得感恩。让王芳印象最深的是,但凡父母为他做点什么,这个大男孩都会说“谢谢爸爸”“妈妈我爱你”的暖心话。一家人吃饭时,他会主动收拾碗筷,为长辈们添茶倒水。亚提卡尔说,儿子上初中时,无意中看到了一条厚实的围巾,就用自己积攒的钱买了下来,在王芳父亲生日那天作为礼物送给了老人。
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也成为王芳今后努力的方向。
王芳说,她的家庭只是新疆众多家庭中的一个,和新疆其他获得全国文明家庭的家庭相比,她的家庭还有一定差距,今后要更加努力,把家风家教融合在工作中,教育好子女,把好的家风传承下去。
编辑:李真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