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发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 理论文章:开辟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
开辟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人民要论)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年多来,围绕这一总目标,各个领域改革联动集成、相互呼应。我们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保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5年多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900多个改革方案,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保证。
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新时代,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着眼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使各领域改革联动集成、相互呼应,有力地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年多来,各领域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我们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围绕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制定一系列制度,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制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着力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对外文化传播和对外话语体系、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出台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制度,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有力促进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推动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框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更好地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对政府职能转变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能否成功转变政府职能,直接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到位。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这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5年多来,抓住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比如,全面推进简政放权。简政放权是政府“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提速,以减税降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完善负面清单制度,不断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日均新设企业数量由5年前每天0.69万户提高到2018年的1.84万户。尤其是随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公布,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实现清单之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有效破除了市场准入壁垒。又如,全面推进监管方式转变。为破解“重审批、轻监管”问题,大力推动监管方式转变,出台《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出台《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等,提升各级各部门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出台《“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构建以法治为基础、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市场监管新格局。再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创新。为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烦等问题,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形成了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群众深切感受到政务服务效能大大提高了、自己跑腿大大减少了。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有序有力推进。同时,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一环。只有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证。
5年多来,中央出台《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比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组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等。同时,强化党的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同级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又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修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牵引,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等,大力培养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执政骨干队伍不断壮大。再如,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组建各级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起点上继续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不停步,进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着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5年多来,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5年多来的砥砺前行,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
也要清醒认识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要深入总结5年多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新起点上进一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是聚焦问题、实事求是。着眼于解决国家治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大胆探索,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进一步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二是全面部署、整体推进。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矛盾,以创新思维增活力,以法治思维图善治,以底线思维定边界,以系统思维明部署。三是加强督促、狠抓落实。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狠抓落实,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实下去。领导干部必须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把责任压实、要求提实、考核抓实。
(执笔:唐洲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