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版头条评论员文章:熔铸到发展基底层 ——绿色发展漫谈之一
■编者按
近日,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这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新理念的山东版本,山东的绿色发展由此迈入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绿色发展,认识要深入,行动要到位,要把绿色理念一丝一扣地拧进发展全过程。本报从今日起就此推出系列评论文章。2.5万字的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除了部署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一系列环保新政,更在以绿色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推进城镇化等方面颇多着墨。读罢全文,一个以绿色生态统帅发展全局的新格局跃然纸上。由此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绿色发展是一个熔铸到发展基底层的基准理念,是一种统领发展全局、指导一切发展实践的施政方式。
一种发展理念的威力,与它在发展格局与价值体系中的地位息息相关。谈起绿色发展,有一些说法耐人寻味。“就是治理污染、节能减排”“那是环保局的工作,跟我关系不大”“还是原来那一套,换了个包装”等等。很难想象,一个把绿色发展简单等同于治污的地方,这一新理念能够引领发展方式与工作方法的深刻变革。没有根子上的认同,就不会有根子上的转变。绿色发展要发挥出巨大的真理力量,必须融到思维深处,沉到理念底层,把发展的每一项决策、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节都放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的坐标中仔细度量权衡。如此,绿色发展才能如预期的那样,成为一场“发展方式革命”。
为何要从根子上认同?遮挡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表面上看是超出环境容量的排放,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我省钢铁、化工、火电等重工业行业,一直是污染排放的大头,全省15.7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耗煤量占到了全世界二十分之一。显然,绿色发展之于山东,绝非某个部门、某个领域的事,而是一个攸关发展大局的根本性问题。事实上,解决山东经济产业结构偏重、能源资源消耗大、创新能力不够强等一系列要害问题,关键要靠生产方式实现绿色转型,要靠以绿色低碳为指引完成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增长结构的重塑。可以说,就山东现有的环境容量和发展阶段而言,发展每前进一步,都要以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前提。绿色,必须成为发展中永恒的底色,成为一条片刻不能偏离的发展主线。
打通当前结构性改革的诸多现实障碍,同样需要绿色发展从观念底层发力。若干高耗能行业去产能正在全省铺开,有的同志却舍不得那点GDP和财政收入,行动上有些犹疑。拿绿色发展的尺子量一量就会明白,去产能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没有一时的“舍”,哪有未来的“得”。还有些人,面对降杠杆、补短板等改革需要的新知识、新要求有些有心无力,不知该往哪个方向使劲。其实,用绿色发展对接一下发展现实,各发展领域绿色化方面大有潜力可挖,绿色能源、绿色制造、生态农业等等,有的是机遇和项目。
让绿色的基底层更加牢固,必须对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绿色新理念能否入脑入心,制度设计到位不到位,政策导向准确不准确,配套设施完善不完善,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在政策层面进行科学施工,一方面要引导市场主体往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方向积极作为,鼓励企业采取节能环保新技术、新设备。另一方面,要为发展划出一条红线,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新出台的实施方案,从管制和激励两个方向出发,综合运用法治、规划、财政、金融等多个政策手段,围绕绿色理念打造了一整套制度体系。绿色发展要融入现实,就要发挥好这些制度的引导力和约束力,用制度涵养绿色理念,引领绿色实践,筑牢绿色防线,使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成为全社会奉行的发展准则,使不碰红线,不闯红线,成为自觉认同的共识。
报道链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PDF/20160524/0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