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筑梦中国
开栏的话 新中国成立65周年华诞即将到来。6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的持续推进,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十三亿人民正在为实现共同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即日起,本报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系列特别报道,展示祖国65年来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敬请关注。
国家博物馆的《复兴之路》展览,浓缩了17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屈辱苦难到再创辉煌的奋斗历程。漫长、曲折、艰难、厚重,回顾这段历史,令人无限感慨。
就是在这个记录历史的地方,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这简短的三个字,浸润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饱含着百余年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热血与汗水,代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声与期盼。
人间正道是沧桑。无论披荆斩棘的先辈还是砥砺奋进的今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我们脚下这片广袤的土地。
筑梦中国,历史正在书写气势恢宏的全新篇章。
道路,通向亿万人梦想
120年前的今天,甲午战争的硝烟还在黄海弥漫。
知耻而后勇。觉醒之后的中国人,苦苦求索强国复兴之路。
道路决定命运。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富强之路无先例可援,亦无模式可复制。
历尽千辛万苦,付出沉重代价,中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自信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报告表述得清晰有力。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提速。
这是历史的选择,是长期实践探索经验的结晶。这条道路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时代发展新变化,是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追梦路上,鲜有坦途。行进在通往中国梦的道路上,并非尽是鲜花铺就,依然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最令百姓关注的,莫过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两个“全面”,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以踏石留印的力度,以持之以恒的毅力,震动了世人。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之无愧的热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动力尤为强劲,措施更加密集。
——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市场体系、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扩大开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仅经济和生态方面2014年要推进的改革举措就有60项。
与亿万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改革难点,以啃“硬骨头”的扎实举措不断推进,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一考定终身”被打破,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9月4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我国将从今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在上海和浙江两个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两地的统一高考都将不分文理科。
——被称为众多经济社会政策“根目录”的户籍制度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项助亿万人圆梦的重大改革,打破了城市人和农村人、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长期存在的利益藩篱,附着在户口背后的教育、医疗、社保等诸多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显著差别将逐步成为历史。户籍制度改革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2013年6月18日启动以来,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持续聚焦“四风”,从领导干部抓起,从具体问题抓起,政风为之一新,作风为之一变。各类新规密集出台:从节日禁令到日常的衣食住行,从公车改革到清理会所歪风、调整清退“裸官”,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铁腕反腐到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补钙”,一系列“组合拳”让作风建设实实在在又立竿见影。新一代领导集体兑现了给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逐渐呈现在亿万百姓眼前。
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今天,走出国门的中国人,不再容易惊奇,也不再需要仰视。让中国人挺起胸膛的,是新中国成立65年来铸就的辉煌,是改革开放36年来创造的奇迹。
中国梦,是责任,更是号召。民族的复兴,与个人的梦想,在新时代里走出了同样的节奏。家国一体的中国梦,因此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也因此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靠自力更生圆梦,靠自主创新圆梦,中国梦已经成为遍布神州大地的火热实践。新时代的中国人,不仅勤劳勇敢智慧,还塑造出活力自信友善的新形象。
——当中国梦与创业梦重叠,收获的是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世界的赞誉。9月19日的华尔街,最大的亮点来自中国。纽约证券交易所223年来最大的IPO,属于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的上市,不仅是这家企业的成功,更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经济全球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今天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诞生财富神话的热土。
——当中国梦与科学梦重叠,收获的是稳稳的归属感和沉甸甸的成果。施一公教授在不惑之年离开待遇优厚的美国名校,重回母校清华大学。回国后,他在世界三大顶级刊物《细胞》《自然》《科学》上发表论文13篇;首次成功解析了细胞凋亡小体的高分辨率空间三维结构、早老素原核同源蛋白的晶体结构,为癌症等人类重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途径。
——当中国梦与个人梦重叠,收获的是充实精彩又健康向上的人生。80后城市姑娘康洪莉,手握武汉大学生态学硕士学位,却甘愿到乡下种田。改造土壤,改善生态,她的努力让萤火虫重新照亮孩子的笑脸,让夏天的菜田重新传出蛙声一片。85岁的许瑞闽老人,退休后当起了不拿工资的社区老干部“领导”。她为社区的老人奔忙,她的梦想是“让社区的老楼装上电梯,方便老人上下楼”。这些善良美好的愿望和真诚的付出,本色演绎了“最美不过夕阳红”。
无论一流的科学家、创业精英、年轻伙伴,还是耄耋老人,都在分享社会的进步,都在社会的发展中发出自己的光亮。正是这样的合力,汇成了推动社会进步民族复兴的巨大力量。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是我们给共和国65岁华诞的最好献礼。“成为祖国变化的一部分”,见证着、推动着祖国的发展,何尝不是生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我们的幸运?
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13亿人继续同行,续写新的中国故事。(经济日报记者 姜范)
原标题【 【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筑梦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