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型城镇化规划公示 中小城镇落户将再无限制
导读:山东青岛新型城镇化规划公示,将全面放开中小城镇落户限制、放宽新区落户限制,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千万。
大都市区城镇化总体格局:一核三带多组团
“一核”——
以胶州湾为核心,建设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东岸、西岸、北岸三大城区,打造青岛大都市区的核心区,发挥对大都市区的辐射与引领作用。
“三带”——
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滨海大道、青连铁路等交通廊道,集中布局港口、滨海旅游、行政商务中心、蓝色硅谷,打造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
以青龙高速公路为轴线,串联即墨城区、莱西城区、姜山组团等组团,打造烟威青发展带;
以青新、青银等高速公路为依托,串联胶东空港组团、平度城区、新河组团等组团,加强与腹地经济联系,打造济威青综合发展带。
“多组团”——
立足青岛全域,依托生态中轴和城市综合发展带,形成功能互补的多个城市组团。
全面放开中小城镇落户限制,基本实现“零门槛”进入;中心城区至周边县级市、重点组团1小时可达;实行差别化住房税收、信贷政策,探索房产税征收体制和具体措施……《青岛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完成,11月21日起向社会各界公示,征求意见。《规划》公示稿提出,青岛将构建“一核三带多组团、山海田园生态型”大都市区。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左右,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
《规划》公示稿分为11篇39章,对稳步推进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城镇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
在城镇化总体格局方面,《规划》公示稿提出,青岛将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战略,以“山、海、河、岛、城”关系为本底、以大沽河等生态网络与生态间隔区为绿楔,实施沿海适度松散发展,向内陆组团延伸的发展策略,以中心城区三城联动发展为核心,以胶州、即墨、董家口港城组团、胶东空港组团等次中心城市、小城市以及重点小城镇为节点,以市域主要交通干道衔接,构建分工明确、有机联系、功能互补的新型空间与功能体系,打造“一核三带多组团、山海田园生态型”大都市区城镇化总体格局。公示稿提出,未来青岛将依托复合交通廊道的建设,重构城市的功能支架,以轨道交通与高速公路为引领,形成沿交通走廊轴带展开的多中心集合型城市群;通过轴带展开,带动全域梯次推进、均衡发展。同时,完善以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城市为骨架、以小城市和特色镇为补充的市域城镇群体系,按照确定的组团规模和功能定位,强调层次化、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突出、职住平衡、运行高效、联系紧密的空间布局。
《规划》公示稿提出的实施差异化的户口迁移政策备受关注。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全面放开中小城镇落户限制,在县级市和小城镇有合法稳定职业并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的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本人及其配偶、未婚子女可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基本实现“零门槛”进入。二是放宽新区落户限制,在黄岛区(不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岛经济区实行低于主城区、高于县域和城镇的分层次落户政策。适当降低人才引进对学历、职称等条件的要求。落户新城区满5年并全额缴纳养老保险的,可向城区迁移。三是合理确定中心城区落户条件,根据综合承载力,适度控制落户规模和节奏,在吸引高科技人才落户的同时,科学制定外来人口阶梯式落户通道,实施积分落户制度。四是推进由吸纳劳动力迁移向接纳家庭迁移转变,优化完善“三投靠”、投资兴业、购买商品房等人员落户政策,积极推进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迁移。
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创新和完善人口服务和管理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并作为申请登记居住地常住户口的重要依据。居住证持有者享有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就业权、社会保险权益和基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养老服务、计划生育服务、证照办理服务等权利。
便捷完善的交通对区域融合至关重要,《规划》公示稿提出,要规划建立与市域城镇化空间布局协调合理的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系统。到2020年,实现轨道交通基本覆盖县级市和重点组团,高快速公路网密度达到10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51公里/百平方公里。青岛中心城区至周边县级市、重点组团1小时可达,建制镇2小时通达。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60%。(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崔武)
原标题【 青岛新型城镇化规划公示 中小城镇落户将再无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