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 新发展 新跨越

05.04.2016  17:21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全国各省市区社会科学院相继恢复和建立。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地方社科院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支生力军和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才智力优势,在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弘扬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

2015年,是社科院系统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年初,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新型智库发展指明了方向。各地社科院按照《意见》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求突破、加快发展,着力提升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出了一大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科研精品,地方社科院系统新型智库建设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崭新局面。

江苏社科院、河北社科院、贵州社科院、云南社科院网站首页截图

一、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目标的崭新定位

中办、国办《意见》明确提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具备智库实体机构、研究团队、特色领域、资金来源、学术平台和成果转化、信息支持、治理结构、国际合作交流等八个基本要素。这八大要素,成为衡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标准和必备条件。

对照这八大要素,相比较而言,社科院系统智库更具备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基本特征。作为专业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社科院系统智库有实体性研究机构、有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有信息采集分析系统以及国际合作平台,等等。与其他智库类型相比,社科院智库的突出特点和先天优势在于:相对党委、政府部门直属的政策研究机构更具独立性、思想性,在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地方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方面优势独具;相对高校的科研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更具区域性、实践性,在开展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和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方面优势明显;相对党校、行政干校来说更具综合性、应用性,在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和地方特色文化研究中因学术积累深厚、专业特色突出而优势显见;相对社会智库和企业智库来说更具公共性、非营利性,在人才队伍、研究平台、研究手段、基础条件、基地建设等方面优势兼具。这些特点和优势,决定了社科院系统更能体现智库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的特点,具备建设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地方智库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中办、国办《意见》中对我国智库“七路大军”之一的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任务,这对地方社科院来说,既是信任,又是责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2015年,各省市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紧密结合地方实际,专题研究推进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关问题,先后出台贯彻落实文件和实施意见,突出强调了各地方社科院在智库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地方社科院建设新型智库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各省市区社科院也先后提出了打造“社会主义新智库”“国内一流新型智库”“国内高端智库”“高端专业化智库”以及“区域性高端智库”等智库建设的目标定位。

比如,河北省提出,塑造省社科院的智库品牌,从整体上发挥智库核心载体和主体平台功能,成为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50-100家新型智库行列的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河北中心智库。河北社科院据此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有重要影响的新型智库。

江苏省提出,支持省社科院实施社科创新工程,深化对区域发展的研究,努力建成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综合性智库。江苏社科院据此提出了建设新型智库的具体目标,该院新组建的“区域现代化研究院”获批江苏首批重点高端智库。

山东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注重发挥山东社科院综合研究机构的优势,鼓励支持开展社会科学创新工程试点,支持建立“山东智库联盟”,在打造专业化高端智库过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山东社科院据此提出要努力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的目标。

贵州省提出,贵州省社科院作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中心和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要力争建设成为在西南地区领先的知名智库。贵州社科院据此提出要加快建设成为在西南地区有贵州特色的一流新型智库。

  云南省提出,发挥省社科院作为省级综合性智库的优势,使其成为全省新型智库建设的领头羊,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智库,着力打造“云南智库”品牌。

  其他省市区社科院也根据地方党委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积极主动作为,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智库建设目标定位。如北京、天津、河北社科院提出建设“京津冀一体化联合智库”,湖北社科院提出建“荆楚智库”、湖南社科院提出建“湖湘智库”、四川社科院提出建“天府智库”、甘肃社科院提出建“陇原智库”等等。上海社科院则成为首批公布的全国25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中唯一的一家地方社科院。

二、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注重发挥五大功能作用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中办、国办《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

过去一年里,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思想库”“智囊团”的各省市区社科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按照党和国家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关于建设新型智库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各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建言献策、创新理论、引导舆论、服务社会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彰显了地方社科院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实力和水平。

(一)咨政建言服务决策,推动发展卓有成效

2015年,各地社科院按照中办、国办《意见》要求,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去选题、破题,以地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在咨政建言方面出实招、下苦功、见实效。

1.服务决策质量有新提高

成果质量是决定智库建设水平和智库影响力的最关键因素,社科院系统在加强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提高服务决策水平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果质量不断提升。

成果针对性不断提高。上海社科院聚焦中央关心的重大问题,展开国家战略的地方版预研究,将中央赋予上海的全局性战略任务具体化,并及时反馈研究中的新问题新倾向。江苏、山东、江西、安徽、宁夏等社科院在年初就由省领导圈批部分课题作为研究重点,有的放矢地倾力打造精品成果,实现了决策咨询的“靶向”服务。

成果应用性更加凸显。各地社科院把人才智力资源更多地聚焦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长期性、战略性与前瞻性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成果的应用性更加凸显。如:北京、天津、河北社科院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展开专项研究;江苏、浙江、山东、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社科院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决策咨询;陕西社科院发布了国内第一部丝绸之路经济带蓝皮书;四川社科院瞄准灾后重建进行持续深入研究……这些成果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果有效性显著增强。通过政策研究和调查研究而转化形成的决策成果逐渐增多,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脱节的“两张皮”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各地社科院得到省级及以上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数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吉林、贵州社科院同比增长超过了60%;上海、内蒙、辽宁、江西、西藏等社科院不但为地方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服务,部分成果还得到中央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服务决策渠道有新拓展

各地社科院在智库建设过程中,更加重视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的研究,把拓展服务决策渠道作为提升服务决策质量、扩大智库建设影响的重要抓手。

浙江社科院除了报送《智库报告》供省领导参阅外,还通过报送“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理论支撑”课题成果、法治政府建设专业机构评估报告等,进一步丰富拓展智库研究载体。

重庆社科院创办了专门呈报市领导的内参《决策建议》和《领导决策参考》,为科研人员决策咨询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搭建了直通平台,受到市领导的重视。

青海社科院通过《青海研究报告》《青海社会科学》《青海蓝皮书》以及新创立的《青海研究报告·建言版》四个平台,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咨询服务的同时,努力打造多渠道的成果推介机制,智库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江苏社科院的《江苏发展研究报告》、河北社科院的《智库成果专报》,贵州社科院的《社科内参》、云南社科院的《云南智库要报》《云南智库建言献策》、山东社科院的《科研要报》《呈阅件》、新疆社科院的《要报》《专报》、福建社科院的《福建社科院专报》等也都不断提升报送成果质量,成为领导案头不可或缺的决策参考资料。

各地社科院积极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同时,还根据自身条件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如江西社科院通过江西省委办公厅、广西社科院通过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上报中央办公厅,畅通了应用对策研究成果报送中央的渠道;另一方面,及时打通“向下”渠道,扩大智库的影响区域,让基层党委政府的决策也能得到社科院智库的支持,如湖南院在为省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根据工作需要把智库成果发送给市州和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受到基层的欢迎。

3.服务决策形式有新尝试

服务决策形式多样化是智库服务决策水平提高的重要体现,各地社科院在打造精品调研报告、提出切实管用的对策建议的同时,还注重利用学术论坛、分析预测、成果发布等载体平台,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形式多样的智库服务。

举办高层次论坛是政策、思想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上海社科院连续五年成功举办“世界中国学论坛”,在增进国际学术交流的同时,也为“讲中国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论坛通过影响参会的世界各国“中国通”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世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同时也通过他们的视角为中国政府的部分决策提供了新角度、新思路。此外,宁夏社科院的“中阿智库论坛”、四川社科院的“中印论坛”等都对中央和地方决策拓宽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产生了积极作用。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分析预测是社科院智库服务决策的有效形式。江苏、浙江、山东等社科院联合有关部门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年度“经济形势预测分析会”,在分析当年经济形势的同时,对来年经济发展态势加以科学客观地预测,并就地方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支撑。

4.服务决策品牌有新提升

智库的发展必须强化品牌意识,在提高自身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对自身品牌和影响力的塑造与维护。《意见》颁布以来,社科院智库在打造特色服务决策品牌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贵州、河南、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山东、广东、陕西、山西、甘肃等社科院编辑出版的地方蓝皮书,统一纳入全国皮书出版平台,在加大自身智库成果宣传推介力度的同时,形成集团优势,使“蓝皮书”成为社科院智库的知名品牌和强势品牌。

除了“蓝皮书”这一共同品牌,各地社科院还积极打造特色品牌。广东、山东、福建、浙江等社科院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打造特色智库,形成了独特的“海洋”研究特色品牌;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四家社科院共同打造《东北蓝皮书: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西藏、新疆、内蒙古社科院依靠区位优势,形成了“边疆”问题研究特色品牌;甘肃、青海、宁夏社科院突出民族优势,形成了“宗教”问题研究特色品牌;等等。此外,湖北社科院的“三农”研究品牌、江苏社科院的“区域现代化”研究品牌也在智库品牌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基础与应用双轮驱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地方社科院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中坚力量。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各地社科院在加强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始终没有放松基础理论研究,坚决贯彻落实《意见》要求,主动承担起理论创新的功能。

1.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丰硕

山东社科院整合优势资源,追踪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先后出版《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伟大工程与伟大梦想》《全面深化改革面面观》等十几部专著。2015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求是》杂志等中央媒体共发表理论文章15篇,实现了年初每月1篇的设想,为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应有贡献。

四川社科院深入探讨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汇总分析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的最新动态,先后推出《邓小平理论史》(四卷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实践与创新研究丛书》(十一卷本)、《邓小平理论发展史》《邓小平与当代中国道路》《邓小平“两个大局”理论与西部大开发》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专著,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力量成立了邓小平研究院,创办了《邓小平研究》杂志,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广东社科院利用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区位优势,在经济领域展开深入研究,既充分运用好传统研究方法,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在较高层次上的深度融合。《加快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园区建设研究》《港珠澳大桥对珠三角西岸带来的战略机遇》《港口联盟: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平台》《广东省地方性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研究》《以海外并购推动广东“稳外贸、稳增长”的对策研究》等一批研究成果得到了省领导的肯定,为推动广东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

江苏社科院坚持问题导向,既做理论之思,也做实践之问,以理论的清醒回应时代关切、提供应对之策,紧紧围绕区域现代化这一重大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深入研究,推出了《江苏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创新路径》《文化认同、跨国文化竞争与中国品牌国际化》《产品创新与经济转型发展》《比较优势与示范效应——江苏现代化事业持续走在全国前列的思考》等研究成果。

内蒙古社科院发挥自身特点,提出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三大主源之一、重要组成部分等一系列重要学术观点,归纳提出“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创建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崭新学科——草原文化学。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草原文化研究成果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中得到了充分彰显,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此外,湖南、湖北、江西、陕西、山西、河北等社科院也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了毛泽东研究、革命老区研究、革命精神、红色文化等特色研究,一大批成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山东社科院的齐鲁文化研究、湖北社科院的楚文化研究、山西社科院的晋商学研究等也为应用对策研究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2.智库建设研究逐步深化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重大,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持续推进,更需要在理论上深入研究、不断创新。社科院系统智库在积极参与建设实践的同时,也为智库建设理论的深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围绕中国智库排名与智库研究报告、国内外重要智库研究动态跟踪分析、上海新智库专报系列以及新智库论坛、国内外智库合作交流与调研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2015年1月15日推出《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为智库建设实践提供了量化指标和数据支撑。

四川社科院联合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发布《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4》,从决策影响力、专业影响力、舆论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五个方面,对我国276家智库进行综合评价,在智库评价体系研究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反响。

湖南社科院在推进智库建设中,立足国内智库建设与研究实践,出版了《智库学概论》,回答了党和政府的“合格智库”应具备哪些条件、智库的运行机制与学术研究机构的运行机制有何差别、如何对智库研究成果进行科学精准评价等智库建设与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山东社科院在积极推进“创新工程”实践的同时,注意吸收国内外先进智库建设经验、总结创新工程实践经验、深化对智库建设规律的认识,组织精干力量编写、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型智库建设理论与实践》一书,回应解答了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此外,不少地方社科院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建设特色智库、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如何解决人才队伍问题、如何保障智库经费、如何处理好智库建设中几个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有益借鉴。

(三)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坚守阵地亮剑发声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前提。各地社科院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组建专门研究宣传机构,研究阐释宣传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

1.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和舆论引导工作

江苏社科院搭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宣传”一体化科研平台,推出《新常态,新江苏》《多重国家战略与江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江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新动力、新优势研究》等观点鲜明、文风清新的研究成果。

山东社科院努力打造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思想高地”,以“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为依托,联合山东大学、山东省委党校等,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连续10年推出《马克思主义论坛》专辑。

四川社科院为配合宣传落实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组织编写理论普及读物、干部教育读本,让专家参加省委讲师团宣传宣讲重要会议精神,还组织以“百花潭”署名的写作班子撰写重头理论文章。

新疆社科院通过组织专家编写大众理论读物,促进各族干部群众的政治理论学习,在澄清模糊认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积极的宣传教育作用。

重庆社科院充分利用《改革》的舆论先导作用,推动科研成果传播与推介,扩大在事关全国重大改革发展问题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2.推动新型智库与新闻媒体融合发展

在信息化和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智库和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智库成果通过媒体展现出来,媒体也具备了一定智库的功能。当前社科院智库与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主要表现为:在舆论引导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加强对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成为亟需。

湖南社科院加强了门户网站、毛泽东研究网、中国乡村发现网、文化创意产业网、湘学网、美国问题研究中心网等网络平台建设;创办了“湖湘智库”公众微信号,作为发布智库研究成果,分享智库研究资讯、探寻智库研究路径的新平台,同时作为省委宣传部《决策参考·智库成果专报》的官方微信。

山东社科院成立了对外宣传办公室,打造科研成果宣传平台,创办“山东智库网站”,开通“山东智库联盟”微信公众号,加强与中国社科院、地方社科院、省直部门、地市、企业、中央媒体和省内媒体的联系,定期发布创新工程成果,推动了智库成果的及时转化应用。

四川社科院组织专家学者通过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政策措施进行专题解读,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智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建立了全省哲学社会科学门户网站——四川社会科学在线(中英文)和院网——天府智库(中英文)。

3.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增强智库传播能力

各地社科院着力加强与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智库研究、智库活动“走出去”,发挥智库研究的服务功能,促进科研资讯的及时分享,增强了自身传播能力。

江苏社科院与南京大学合办的“江苏发展高峰论坛”,每年召开两次经济分析会,每次省委书记、省长都到会,听取专家的分析判断。与省统计局合办了“江苏经济运行研讨会”,研究江苏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创办“现代智库论坛”,分析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湖南社科院重点打造“湖湘智库论坛”,邀请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和省级重点智库为组委会成员单位,旨在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围绕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打造符合改革实际、服务地方发展的高端智库峰会。

云南社科院与高校合作举办“云南智库论坛”,让“云南智库论坛”走进政府部门、企业、学校、部队、农村,让智库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论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江西·智库论坛”是江西社科院全力打造的一个重要学术交流平台,旨在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关注、解读、谋划江西”,研讨江西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吸取专家学者的智慧,为江西发展出谋划策。

安徽社科院以“安徽学术年会”和“安徽文化讲坛”等高水平学术交流会议为平台,主动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提升社科研究服务安徽改革发展的能力。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广西、云南沿边九省区社科院共同组成了“中国沿边省区新型智库战略联盟”,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知识与信息分享,提升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2015年在甘肃成功举办了以“促进沿边开放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主题的高层论坛。

此外,重庆、四川、湖北、贵州、吉林、海南等社科院也举办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学术论坛。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升能力服务社会

各地社科院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进行调查研究和理论阐释,坚持把中长期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和当前热点难点问题研究相结合,在多个国家战略和区域战略的制定中发挥了先导作用,并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

1.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上献计策

各地社科院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通过深入调查、前期研究、协同攻关、跟踪推进,提出了许多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对策建议,推动多个区域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地方社科院智库在推进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江苏沿海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沈阳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等国家及区域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推进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实招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获取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建设新型智库,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必须走出书斋接地气,深入基层找答案。各地社科院建立分院和调研基地,让研究人员加入到“接地气”从而“强底气”的调研活动中,使调研活动转变为有组织的常态化行为,在服务地方改革发展上下功夫。

江西社科院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原则,与两个县级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挂牌成立“江西省社科院省情调研基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全面合作关系。在推进市、县、乡、企业等多层次的社科调研基地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搜集各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建立省情数据库,为研究省情、社情、民情、党情提供依据。

山东社科院下大力气建设山东省省情研究数据库。由山东社科院牵头,跨学科、跨部门组建综合性智库研究平台,建立全省17个市及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中心,开展山东省综合经济社会调查、山东省发展指数调查分析、山东省17城市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专题调查,打造权威的发布与品牌服务,定期推出数据产品,逐步形成具有独立信息来源的全省权威数据中心。

贵州社科院突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搞好超前调研,预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及时发现经济社会“亮点”,搞好典型调研,及时推广典型先进经验;围绕领导决策“高点”,搞好主动调研,找出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和破解方法;深入剖析社会“焦点”,搞好跟踪调研,直到“焦点”问题得到解决;注意解决工作中的“弱点”,搞好专题调研,促进薄弱问题解决,形成了多层次调查研究格局。

天津社科院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联系,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连续开展“大调研、大走访活动”,不断提高研究的针对性。

河北社科院在已有资源的基础上,创新载体,整合资源,打好“组合拳”,重点打造河北省社会科学数据信息网络平台、评价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

内蒙古社科院通过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创新合作等方式,探索建立协同运行、机制灵活的智库体系,在全区12个盟市中的9个盟市设立了分院。

安徽社科院通过在全省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行业建立省情调研基地,选派科研人员下到基层一线,定期开展省情调研活动。同时,积极与省文明办、妇联、经信委、住建厅等省直相关部门联系,合作建立一批非编制研究中心。

新疆社科院与5市合作建立了研究所,在墨玉县建立了调研工作站。黑龙江社科院在12个地市建立了分院。

北京、福建、云南、江苏等社科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调研活动,使科研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实际,积累详实的研究素材。

3.在推进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

辽宁社科院拓展成果转化的渠道,创办《辽宁智库》,采取一册一期的形式,2015年研究成果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达到60余项,一些成果如“一带一路”、朝核问题、网络舆情安全等能直接送到中央领导的案头。

湖南社科院将《决策参考·智库成果专报》打造成报送和发布重要智库研究成果的平台,建立了由省内外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会;选用稿件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采取自由来稿、社科基金成果报送,以及向知名社科理论专家约稿等方式,每月报送4期,每次报送1篇文章。

河北社科院积极建设河北省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平台,建立与大报大刊合作制度,积极推送重要研究成果的发表;建立智库报告制度,在办好《决策参考》的同时,重点打造《智库前沿报告》,使成果更具权威性、前沿性和实用性。

黑龙江社科院编发《要报》230余期,编著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蓝皮书30余部,其中经济社会蓝皮书已入选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

安徽社科院刊载的重大现实问题调研报告、专家建言和政策建议,得到省领导多次批示,被有关部门采纳,促进了社会研究成果的转化。

(五)注重打造学术品牌,创新加强交流合作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合作交流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新型智库建设百舸争流、风潮涌动,各地社科院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明显提高。通过国内外智库间研究成果和工作信息的互动互鉴,既交流了思想,也开阔了视野,研究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大提升。

1.平台搭建意存高远,呈现专业化、高端化趋势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目的在于实现智库信息资料的共享互动,服务新型智库建设,加强与国内外高端智库和知名专家的联系交流,学习借鉴知名智库的研究方法,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上海社科院的“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是由文化部设立的唯一一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平台。基地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文化走出去及引进来的相关战略研究,为提高我国在国际文化语境中的地位,建设具有中国话语权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应有贡献。

广西社科院通过举办“东盟智库论坛”,搭建中国与东盟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平台,编织中国与东盟智库联系沟通网络,建立东盟国家专家库,形成常态化学术交流机制,积累人脉关系,促进与东盟国家智库交流合作。

黑龙江社科院通过举办“哈尔滨与世界犹太人经贸合作国际论坛”“中俄区域国际合作区域论坛”“中朝韩抗日历史国际问题研讨会”,承办“中俄经济合作高层智库研讨会”“中俄蒙经济走廊经济带建设高层论坛”,极大地提升了服务对外经济合作交流的水平。

北京市社科院举办了“一带一路与区域投资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与趋势研讨会”等,通过定期主办系列性的讲座、座谈会等学术活动,为政策界、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通力合作提供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平台。

2.合作研究日渐深化,呈现国际化、协同化趋势

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型智库建设必须重视的新课题。社科院智库不但要为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还要通过与合作走出中国、影响世界,不断扩大国际学术话语权和学术影响力。

湖北社科院与韩国忠清北道发展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忠北发展研究院是韩国国内第一个地方性研究机构,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助推和深化湖北与忠清北道、武汉与清州市在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了解与双向合作。

西藏社科院与尼泊尔中国研究中心开展学术合作,签订《学者视野下的西藏发展探讨》英文和尼文翻译协议,《学者视野下的西藏发展探讨》汇集国内外学者对西藏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对策建议。

山东社科院与美国兰德公司、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京畿开发研究院、韩国水产研究院,以及俄罗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研究机构和高校签署研究合作协议及备忘录,对外交流迈出新步伐。

  江苏社科院通过学术访问、合作研究等形式,先后与同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联系,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3.智库外交亮点频现,呈现区域化、特色化趋势

智库外交是当前智库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智库作为公共政策研究机构,既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社科院智库利用不同的地域优势、历史优势和文化优势,积极开展与国外智库及高校、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新华通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福建社会科学院共同承办。包括高峰论坛及“海上丝绸之路: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抓住发展新机遇,拓展合作新空间”三个圆桌会议。

中印国际论坛是由四川社科院、四川博览事务局、印度社会与经济研究院、印度国际管理研究院共同举办的重大国际学术活动。2015年,重点探讨了中印关系新变化背景下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云南社科院参与主办的“中国—南亚智库论坛”已连续举办三届,深化了与南亚智库的合作交流,扩大了在南亚国家的影响力,提高了国际话语权。

三、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注重激发智库创新发展活力。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要求,各地社科院高度重视智库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推进实施创新工程为抓手,以努力建设哲学社会创新体系为目标,加快实现由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转型发展。

(一)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科研组织运行机制

激发智库创新创造活力,推出智库优秀研究成果,必须转变智库的科研组织运行机制。围绕科研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增强服务意识和强化精品导向,各地社科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河北社科院不断完善重大课题选题机制,将省委、省政府领导圈定的选题作为院重大研究课题,通过招标和委托研究的形式,组成跨部门、跨单位、跨领域的课题组,集中优势力量,精心组织调查研究,确保高质量决策咨询成果的产出。

内蒙古社科院突出特色,将智库建设的重点放在草原文化研究和民族文化建设工程上来。围绕草原文化,每年列一个主题,召开一次论坛,建立草原文化研究基地,推出草原文化系列研究成果。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包括六项重要任务,即社会历史调查、重要专题研究、文献档案整理出版、蒙古学翻译、文化的普及与走出去、民族文化数据库等。

上海社科院提出,要实现中央决策与地方实践、全国经验与上海探索、国际战略与国内战略、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社科人文与科学技术、学术研究与国情市情等“六个打通”。

江西社科院重点组织开展江西经济社会实践重大课题研究。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重要会议精神,选择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由省委书记、省长圈定年度重大研究项目,组织全院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做好理论阐释。

山东社科院从整体上率先实施创新工程,依托创新工程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创新单位—创新团队—创新岗位”为主线的科研组织形式,坚持“严进严出”、“能上能下”,严格准入和退出制度,遴选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开展事关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三五”等中长期战略研究等。

湖北社科院根据决策咨询工作需要,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整合研究力量,集中学科优势,建立跨所、跨单位、跨行业的特色研究中心,与现有研究所实行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西藏社科院从创新研究体制出发,对课题管理各环节实施重大改革,重点支持决策咨询类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突出服务西藏发展这一主旨,以多领域、跨学科、部门联动的研究方式助推智库建设。

(二)构建符合智库特点的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是科研工作的指挥棒,关乎科研导向。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各地社科院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加大了应用对策类研究成果的评价权重和激励力度,以此为引领,将科研重心引导到智库建设上来。

北京社科院对《科研评价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提高了影响党委、政府决策的科研成果的计分比重。对研究所的考核实行科研质量目标管理,既包括完成课题、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基本指标,又包括编写皮书、召开论坛等特色指标,还包括领导批示、核心期刊重要媒体的发表转载等影响力指标。

吉林社科院在咨询报告方面实现分类评价制度,区别性对待肯定批示、一般批示和圈阅批示,引导科研人员主动提升咨询报告调研强度和撰写质量。

浙江社科院将各类智库成果如《蓝皮书》、“重大决策理论支撑课题”、“智库报告”、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件,以及各类智库活动成果,扩容纳入到院科研成果管理、工作考核、业绩奖励、成果评估等机制体系中,从机制上建立智库加快发展的制度保障。

山东社科院结合创新工程实施制定了《创新团队、创新岗位考核办法》,建立起管理规范、考评严格、评价科学的动态考核竞争机制,强化精品导向,在创新报偿中设置了精品成果报偿,鼓励多出原创性、高质量研究成果。

湖北社科院坚持分级分类考核,区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两大类别,按照职称等级分别设立考核标准。同时,扩大科研所的考核权限。

重庆社科院创新奖励制度,将咨政能力作为研究所目标任务和所长职责考核的重要指标,把咨政能力与科研人员的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紧密挂钩,重奖咨政服务突出贡献者。

青海社科院建立探索统筹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成果评价办法,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为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正能量导向。

(三)创新拓展智库合作协作机制

各地社科院充分发挥学科研究优势,不断创新合作协作机制,注重加强与实际工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沟通联系,不断拓展智库生存与发展空间。

四川社科院积极拓展院外渠道,与中国社科院、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向中央和国务院报送对策建议;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和部分市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新型智库。

山东社科院以山东智库联盟为依托,整合省内高校、科研机构、社会智库资源,与省规划办共同设立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专项和山东智库联盟调研基地项目,举办“泰山智库论坛”,叫响“山东智库联盟”这一含金量很高的品牌。

湖南社科院充分发挥全省地方智库之首的示范引领作用,负责组织全省社科研究单位对口服务联系点建设工作,依托这个平台,在省直部门、市县乡、企事业单位建立了90个改革对口服务联系点,密切了与各方面的联系。

贵州社科院注重搭建合作平台,与中国社科院合作设立了学部委员贵州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启动了中社科(北京)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分院、黔学研究院、三线建设研究院,与省直厅局、市州县、高校建立常态合作机制。

青海社科院实现“上中下”纵横联合。“”与中国社科院等国内高端智库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与各省区市社科院合作,增进学术交流;“”与省内各州市合作设立地方研究所。

内蒙古社科院积极加强与其他智库的合作,与中国社科院联合举办论坛,合作开展北疆工程研究等。

(四)推出智库建设人才队伍培养新举措

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关键在人才。各地社科院始终把人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创造条件招揽、引进和储备优秀人才。

北京社科院坚持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博士、培养博士后工作站人才三管齐下,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和能力建设工程”,积极为智库建设培养人才。

江西社科院建立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引进机制,完善首席研究员、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制度,建立院嘉奖令制度、领军人才延迟退休制度,实施引智入院工程和“青年科研英才培养工程”。

河南社科院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以聘代评”改革,明确了学术成就突出人才申报条件,不拘学历、资历等条件,创造科研人员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同时,设立应用型研究岗位,引导科研人员更加重视应用对策研究。

重庆社科院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将咨政能力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除注重扎实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首先提交1-2份针对重庆发展的决策建议。

贵州社科院围绕引才、用才、留才三个重要环节做文章,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青年科研人员培养办法、在职人员提升学历办法、学术带头人选拔办法,为打造“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俯下身能听、走出去能干”的“四能”队伍创造了良好环境。

宁夏社科院参照“西部之光”人才培养模式,选派青年科研骨干到中国社科院做访问学者。同时,启动新型智库人才、中阿智库人才、重点和优长学科学术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优秀人才、复合人才、人才关怀与保障等八大人才建设工程。

山西社科院着眼新型智库建设,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中层干部实行任期制和竞聘上岗。作为最晚成立的省级社科院,海南社科院着力“小机构、大网络”的体制机制创新,聚集起一支专职和兼职人才队伍。

四、推进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目前,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开局良好、成效初显,党和国家已经启动全国25家高端智库建设单位试点工作。但是,也要看到,中国智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与国际一流智库,尤其是顶尖智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目前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的总体情况来,智库建设目标基本得到认同,智库建设步伐正在逐步加快,智库成果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特征明显、各具特色、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系统性规划和国家层面的指导;改革创新力度不够,体制机制方面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综合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研究资源相对分散,研究内容碎片化,基础研究创新性不强,应用研究“管用”性不够;研究手段、研究方法相对滞后,智库建设评价及成果评价体系需要完善规范;人事管理中如职称、岗位、编制等计划性、指令性强,自主性、指导性不够,高层次智库人才引进困难;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使用管理中的部门化、行政化难以适应智库建设需求;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够等等。

下一步,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应当贯彻落实《意见》部署要求,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党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以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重点,积极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研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功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决策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水平。

(一)加强对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的规划指导,形成特色鲜明的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新格局

社科院具有鲜明的智库特征,是智库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加强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的规划与指导。建议由中国社科院对各地方社科院的新型智库建设给予指导,为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条件保障,不断开创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的新局面。可由中国社科院牵头,各地方社科院积极配合,成立全国社科院系统智库联盟,出台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对于社科院系统智库的目标定位、科研组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评价体系、经费保障措施等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

(二)加快推进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改革发展步伐,全面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动学科体系创新、学术观点创新、科研方法创新。中国智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远未达到决策者的需要和期望,迫切需要通过改革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社科院系统智库加快发展。目前,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山东社科院相继实施了创新工程,也取得了一些可资其他地方社科院学习借鉴的经验。如何通过实施创新工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固有矛盾和突出问题,为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松绑助力,成为各地方社科院面临的十分迫切的共同课题。

(三)深化地方社科院体制机制改革,为地方社科院系统新型智库建设注入生机活力

深化地方社科院体制机制改革,对于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来说关乎长远、意义重大。总体来讲,要建立和创新以下体制机制:一是建立社科院系统智库与决策、行政部门之间交流互动机制,使社科院智库成果能够顺畅地送达有关领导和部门,实现公共决策“”与“”的有机结合,推进智库参与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二是建立有利于提升专业能力的社科院系统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在科研组织形式、课题管理制度、成果评价体系、人事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方面深化改革,激发和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出智库精品成果;三是建立智库人员流动制度,不断把有思想活力、有实践经验、有政策研究能力的专业人士根据需要吸纳到社科院智库队伍中来,重视引进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改变专家一元导向为多元结构导向;四是建立国际交流合作体系,加强智库间国际交往,解决当前智库单一于国内问题的研究状况,参与到重大国际问题研究中去,增强社科院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四)建立地方社科院智库成果评价体系,提升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成果的影响力与转化率

智库的主要产品是科研成果,如何对智库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目前对智库的考核评价存在着诸如评价对象模糊、评价标准不一致、对智库产品认识存在误区等一些问题。为了不断提升智库服务决策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必须通过完善能够科学反映新型智库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智库机构、智库产品、智库专家和智库活动,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一是加大成果转化激励力度。按照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大进入决策层的研究成果的评价激励力度,对于那些得到党委政府文件采纳、获得领导肯定性批示并进入决策的智库成果,给予客观的评价及一定的激励。二是针对智库主要是应用对策研究的特点,建立形式多样化的智库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将决策咨询报告、舆情分析报告等应用对策类研究成果,纳入国家和各省市区评价、社科评奖及考核内容,综合评价项目立项、研究过程、科研成果以及社会效益。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决策咨询类成果面向实际需求,加大智库成果营销宣传策划,向实际工作部门、基层及企业等推广智库研究成果,充分实现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

(五)建立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定期交流机制,建设地方社科院智库学术交流和对话平台

学术平台建设应当立足社科院系统的实际,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学术界的前沿问题,通过举办各类年会、高层论坛、专题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交流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和信息,宣传、推介、转化新型智库的各类成果。可以在现有社科院学术交流平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学科性的交流平台,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渠道,扩大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的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例如,中国社科院的各类高层论坛、蓝皮书发布会,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各地区社科院院长联席会等,都是很好的工作交流平台和学术研讨载体。2016年,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将在山东召开,也将举办首届全国社科院智库论坛。

(六)加大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经费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经费使用管理

中办、国办《意见》指出:“建立健全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资金管理机制,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智库运行特点的经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学合理编制和评估经费预算,规范直接费用支出管理,合规合理使用间接费用,发挥绩效支出的激励作用。”对于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来说,在财政经费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应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智库经费投入体系,健全竞争性经费和稳定支持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要探索建立符合智库研究规律的成果报偿制度,开“前门”堵“后门”,使智库研究人员的智力成本、智力投入得到合理地体现,合法地获得应有的报偿。同时,改革现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规范直接费用支出,明确间接费用支出,通过统一采购、定点采购等方式,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七)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必须坚持走特色之路,努力建设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地方智库

中办、国办《意见》明确提出,重点建设50至100个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总体来看,目前地方社科院分布在全国各省市区,所有副省级城市和部分地级市也设立了社科院,成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经过30多年的长期积累和改革发展,这些社科院都有自己的特色领域、特色学科和研究专长,集聚了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社科院系统智库应当切实发挥这些特色优势,加强指导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充分挖掘发展潜力,打造专业化特色智库。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内外高端智库的合作,特别是加强各地社科院之间的合作,整合相关研究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将特色研究转化成“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但是,也要看到,与中国社科院等“国家队”相比,地方社科院很难成为面向全国的、高端的综合性智库,因此,必须坚持“有守”、“有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在打造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地方智库上下功夫。

总的来看,2015年各地社科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精神,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以推进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抓手,着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目标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措施更加有力,效果更加明显,国际国内影响力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我们相信,2016年作为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意见》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各地社科院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面必将迈出新的步伐,地方社科院系统新型智库建设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新的成绩。

(注:本报告参考借鉴了2015年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2016年全国地方社科院科研处长座谈会及其他相关材料,得到了中国社科院、各省市区社科院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光明日报》理论部李向军主任、智库专版王斯敏主编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专家的有力指导。

  本报告在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唐洲雁研究员的具体指导下,由山东社科院“2015年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课题组研究撰写。

  本报告已在2016年3月9日《光明日报》发表。

  执笔人:杨金卫、崔凤祥、王颖、李兰永、张勇;统稿人:杨金卫、崔凤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