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新材料产业是制造业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我省工业门类齐全,有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新材料产业有较强的市场空间。在国家划定的新材料6大领域中,我省均有覆盖,新材料产业已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领域和重要推手。
按照2015年全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2万亿元计算,我省约占四分之一,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形成了以聚氨酯、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先进陶瓷、粉末冶金、新型隔热保温等新材料为主导,稀土功能材料、石墨烯、高端晶体、纳米材料等前沿材料为新增长点,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产业园区集聚提升
聚氨酯是一种先进高分子材料。“通过技术改造,万华突破了用于飞机、高档汽车、舰船涂料关键原料ADI全产业链产品及技术瓶颈,建成了ADI特色产业链,使我国成为德国后第二个掌握气相光气化反应技术的国家。”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增太介绍,万华国内外MDI(聚氨酯)年产能已提升至230万吨,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从企业看,万华集团聚氨酯、东岳集团氟硅材料、翔宇化纤高分子聚乙烯等原有优势企业,规模效益进一步显现;威海拓展碳纤维、烟台泰和芳纶、泰山玻纤等新材料下游市场应用扩大,带动企业稳定发展;中铝稀土、利特纳米石墨烯、天宇晶体材料等前沿新材料创新成效明显,为社会所关注。我省不仅拥有万华、东岳、鲁西等百亿元以上的大个头企业集团,也涌现出山东国瓷、威海光威、金威化学、吉青化工等一批成长性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小巨人”企业。企业成长速度和产业集聚程度明显提升,一批重点企业稳步壮大。
目前,我省拥有国家及省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和园区25个。莱芜市是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化基地,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大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之一,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到全市的8%。淄博市打造“大企业+基地”园区发展模式,以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齐鲁化工区、鲁中耐火材料、中铝山东稀土公司等园区和企业为龙头,不断加快氟硅材料、精细化工、无机非金属材料、稀土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建设。万华集团分别投资150亿元、700亿元建成了宁波工业园和烟台化学工业园,集聚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到园区配套生产,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MDI生产基地。
131个项目投资388亿元
“我们加大创新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聚碳酸酯生产技术,并建成了10万吨己内酰胺、10吨尼龙6、10万吨高氟聚合物和新型制冷剂生产线。”鲁西化工集团董事长张金成介绍,目前新材料产品收入已占企业的65%,实现了从单一化肥企业向综合型大型化工企业的成功转型。
新材料产业是科技创新活跃的领域,也是投资的重点领域。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我省新材料投资项目131个,总投资额388亿元,其中在建项目74个,总投资189亿元;拟建项目57个,总投资199亿元。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等重点应用领域急需新材料,石墨烯、3D打印、超导等前沿新材料。
南山铝业成为国内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及航空用铝材产品生产企业。莱钢集团粉末冶金拥有专利30项,在粉末生产关键技术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鲁阳股份公司建成全国首家省级陶瓷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同行业国家标准起草单位,获得专利授权49项,20项研发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全省创新投入持续加大,重点调度的206家新材料企业2015年研发支出72.9亿元,申请专利2492项,其中青岛市新材料产业申请专利567项。
智造提升深度融合
2014年以来,东岳集团氟化工智能制造、鲁西化工集团化肥生产智能工厂、泰山玻纤玻璃纤维智能工厂等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我们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大数据应用、工业软件技术与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氟化工智能制造。”东岳集团董事长张建宏说。该集团聚四氟乙烯新品“18A-30”成功应用于高铁车厢间顶部耐磨板,替代原橡胶材料,寿命提高2倍以上。F206分散树脂承担了大飞机密封材料国产化替代子项目,目前已完成了所有实验和测试。
2015年底,东岳集团建成了国家首个含氟功能膜材料重点实验室,全力打造以新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产业的氟硅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绿色环保制冷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了氟利昂的国产化替代,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居全球首位。
新材料产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领域,也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集成领域。近年来,新材料制造、器件、应用相关产业结合越来越紧密,产业呈横向扩散和相互包融趋势,我省一批企业在生产制造、产品质量管理、安全环保、物流管理等方面持续进行智能化改造,不断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其中,鲁西化工集团生产智能工厂以“互联网+化肥”方式改造传统化肥生产、流通服务环节,建设工艺流程数字化模型。泰山玻纤打造全链条全系统智能化,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0%以上,产品不良品率降低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