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领导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解读《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魏建强同志对《规划》进行解读
郭晓东同志回答记者问题
发布会现场
2016年12月16日(星期五)上午10:00,省发改委、省煤炭局、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联合举办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解读《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魏建强,省对口支援办主任、省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郭晓东,省煤炭局党组成员于秀忠,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继东出席发布会。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布处处长陈强主持发布会。中央驻鲁新闻单位、香港新闻媒体驻鲁分支机构、省直和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记者参加了发布会。现将发布会文字实录刊载如下: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陈强: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能源发展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经济繁荣,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能源工作,做出了编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按照省政府部署安排,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日已经省政府批复并正式印发。今天我们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魏建强先生,省对口支援办主任、省发改委能源处处长郭晓东先生,省煤炭局党组成员于秀忠先生,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继东先生解读规划有关内容。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鲁新闻单位、省直及济南市主要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魏建强副主任介绍规划相关情况。
魏建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省发改委向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新闻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对您们长期以来给予发展改革事业和能源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根据省政府部署,我委牵头编制了《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经省政府批复并印发实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规划》的有关情况。
一、《规划》的编制背景和意义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当前,世界能源发展正迈入全新变革期,科技创新加速推进,新的生产消费模式不断涌现,能源发展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变。为引领世界能源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以及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指明了我国能源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和生态文明省份建设的关键阶段,能源发展也面临着总量与强度“双控”、资源生态约束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做出了编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打造山东能源升级版的战略部署。省领导同志高度关注规划编制工作,郭树清省长、孙伟常务副省长、张务锋副省长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遵照省领导指示精神,省发改委牵头组织精干力量研究编制了《规划》。今年9月8日,省政府第8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规划》,按程序向社会公示后,于11月22日正式批复实施。《规划》编制过程既全面贯彻了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又充分吸收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建议意见,体现了开放、民主、科学、严谨的原则和要求。
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我省第一部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其编制实施对于汇聚全社会力量,将能源发展的思想行动迅速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上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生产消费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必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特点
《规划》通篇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立足我省实际,谋划确定了未来能源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就是坚持“一个方针”、倡导“一种模式”,构建“一个体系”。
“一种模式”,即:倡导节能型生产消费模式。
“一个体系”,即: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围绕贯彻总体要求,《规划》对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重点等作了全面部署安排,突出体现了四个特点:
一是前瞻性强。紧盯能源发展前沿趋势和需求特征,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即,加快推动能源发展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由高碳为主向低碳为主、由单纯保供向供需互动、由集中为主向集中与分散并举转变。
二是针对性强。深入分析当前能源发展形势,聚焦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煤炭消费占比过重等突出问题,统筹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省内开发与省外合作,着力拉长短板、厚植优势,指明了能源发展的着力点。
三是创新性强。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以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推进能源体制革命。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树立科技决定能源未来、科技创造未来能源的理念,把创新作为激发能源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操作性强。《规划》不仅明确了近期五年能源建设的重大任务、重点工程,也对远期的能源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实现了战略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六章35节,对我省能源发展现状、主要特点及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对未来能源发展趋势和能源消费总量强度“双控”要求进行了认真分析,确定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夯实供应基础等七大主要任务,重点实施煤炭转型发展等十大行动计划、40项具体工程。《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战略思想,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方针,顺应能源发展大势,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30年,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保障更加安全、多元,化石能源实现清洁高效利用,新增能源需求全部由清洁能源满足,能源环境与生态问题得到根本扭转,主要工业产品能源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乡用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均生活用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规划》从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治理生态以及改善民生五个方面设置了19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的设定,既与国家、省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又考虑了我省能源发展实际;既有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约束性指标,又有激励能源结构调整、推动绿色发展的引导性指标;既体现了能源发展的宏观性战略,又兼顾了民生改善。几个主要指标的考虑是:
1、能源消费总量。针对能源消费总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经济发展受总量控制约束愈加明显的现实,未来我省将坚持节约优先,逐步构建起节约高效、清洁低碳的用能模式。经与国家规划指标衔接,规划到2020年、2030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分别控制在4.2亿和4.85亿吨标准煤左右。
2、煤炭消费总量。煤炭消费总量大、占比高是我省能源结构的突出矛盾。根据大气污染防治约束性要求,未来我省将努力压减省内煤炭消费。规划到2020年省内煤炭消费较2012年下降2000万吨以上,到2030年继续下降5000万吨左右。
3、清洁能源发展。发展清洁能源是优化我省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也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规划到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目前的3%提高到7%和18%左右;天然气消费占比由目前的3%提高到7%至9%和12%至14%。
4、电力供应保障。未来我省将坚持“从身边取”与“从远方来”并举,构建统筹内外的电力供应保障体系。规划到2020年和2030年,省内装机分别达到1.37亿和1.95亿千瓦;省外来电能力分别达到3500万千瓦和5000万千瓦。
(三)发展任务
《规划》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提出了能源发展的七项重大任务。
一是夯实能源供应基础。煤炭坚持内压外拓,到2020年、2030年省内产量压减到1亿吨和6000万吨,其余需求依靠省外供应保障。油气坚持内外并重,省内原油、天然气产量稳定在2500万吨、5亿立方米左右。电力同步推进“外电入鲁”与省内电源建设,到2020年、2030年全省可用电力装机达到1.72亿和2.45亿千瓦。
二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主攻方向,同步推进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到2020年、203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由目前的1115 万千瓦提高到3000万和8155万千瓦;天然气消费量由目前的80亿立方米提高到250亿和470亿立方米左右;煤炭消费占比由目前的80%下降到70%和55%左右。
三是优化能源开发布局。煤炭,省内收缩战线,主动减量;省外夯实我省能源企业参与开发的宁蒙、晋陕、云贵、新疆、澳大利亚五大基地。煤电,重点在产业聚集、资源富集、路(港)口区域,布局清洁高效机组;按照“以热定电、优化整合”原则规划热电联产项目。核电,安全高效推进海阳、荣成两大核电基地建设,适时启动第三核电厂址开发。可再生能源,坚持集中式、分散式并举,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
四是强化能源储输网络。重点构建“四横一纵”煤炭运输通道、“十进三出七连”原油管网、“两横三纵三专线”成品油管网、“六横八纵三枢纽一环”天然气管网和“四交三直”特高压通道五大储输网络。
五是统筹城乡能源发展。加强城乡配电网建设,实施“气化山东”和城市热化工程。到2020年,天然气管网实现“县县通达”,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0%以上;到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供电服务水平无差异,天然气管网实现“镇镇通达”,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六是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立足优势领域,着力打造海洋工程、石化、输变电、核电、新能源汽车和煤机装备六大装备产业集群。加快智慧能源建设,推进能源与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七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电力、油气行业为重点,加快推进能源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
(四)发展方式
《规划》突出节约优先原则,提出倡导节能型生产消费模式,从四个方面着力推进节能型省份建设。
一是构建节能生产方式,推进产业体系从能源依赖型向节能高效型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双优化”。
二是推行节能消费模式,以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为着力点,开展“节能提效行动”。
三是构筑节能产业体系,推动节能产业成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
四是健全节能考核机制,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和全社会节能新风尚。
(五)建设重点
《规划》坚持战略性与操作性相统一,提出了“十大行动计划”,包括40项能源重大工程,确保《规划》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第一,煤炭转型发展行动计划。坚持化解过剩产能与促进转型升级并重,实施产能优化、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物流储备四项重点工程,推动煤炭产业向集约高效、多元支撑、绿色生态、服务保障型转变。“十三五”期间压减省内煤炭产能6460万吨,煤炭企业数量由65家整合到35家以内。
第二,油气安全保供行动计划。统筹炼化、码头和管道建设,实施管网完善、隐患治理和储备调峰三项重点工程,加快构建供输一体、输配协调的油气储输网络,形成安全、经济、稳定、清洁的油气供应体系。
第三,非化石能源倍增行动计划。实施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光伏发电示范、核电基地开发和抽水蓄能调峰四项重点工程,打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省份。到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分别是2015年的2.7和7.3倍。
第四,煤电提升改造行动计划。实施结构优化、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三项重点工程。适度发展先进高效机组,加快淘汰落后机组,规范自备电厂发展,加快现役机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煤电机组能效环保水平。
第五,电网晋档升级行动计划。重点实施特高压输电、省域主网架强化、市域主网架完善、配电网改造升级和系统储能调峰五项重点工程,提升电网受电、输电、配电能力,打造坚强智能电网。
第六,能源清洁利用行动计划。大力实施散煤治理、热化城市和电能替代三项重点工程,实现能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统一。到2020年,洁净型煤占民用燃煤比例达到90%以上,建成充电站920座、充电桩35万个。
第七,节能低碳行动计划。实施低碳排放试点、能效“领跑者”引领、分布式能源综合利用和余能高效利用四项重点工程,形成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和符合省情的低碳发展模式。
第八,装备集群发展行动计划。依托六大产业集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油气钻采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核电、新能源汽车、智能输变电及煤矿装备制造基地。
第九,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互联网+”,实施能源大数据、智能化电力交易和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平台及微电网示范四项重点工程,促进信息化和能源深度融合,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
第十,能源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因地制宜推进光伏扶贫、贫困村农网改造“全覆盖”、农村机井电力“井井通”和自然村动力电“村村通”四项重点工程,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从建立规划实施机制、健全政策法规体系、统筹政府市场作用、鼓励能源创新发展、加大能源监管力度、强化能源保障安全和积极推进开放合作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加快推进《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是实现能源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涉及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更需要广大新闻媒体的监督与支持,希望大家加强规划宣传报道,为规划实施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省发改委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会同有关方面扎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为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陈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记者: 请问,在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方面,“十二五”期间,我省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如何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郭晓东: 优化调整结构一直是我省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十二五”以来,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能源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2015年,全省煤炭消费量与2012年基本持平,煤炭消费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止;天然气消费量达到80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累计增长40%;外电入鲁实现重大突破,四条通道全部开工建设;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115万千瓦,规模较2010年翻了两番;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由“十一五”末的1%提高到了3%左右。
但是,结构性矛盾仍是我省能源发展面临的长期性问题。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高达80%左右,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占比不到全国的一半,可再生能源占比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清洁能源消费水平总体偏低。为此,《规划》将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作为我省未来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明确了具体目标,确定了以发展低碳能源为主攻方向,同步推进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总体思路,努力实现“两升一降”。
第一升是指,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大力推动绿色电力、绿色热力、绿色燃料生产和应用。在发展绿色电力方面,积极扩大风电、核电等装机规模,不断提高“外电入鲁”中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在应用绿色热力方面,继续扩大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制冷等领域的应用。在推广绿色燃料方面,着力推动生物质燃气、固体成型燃料以及液体燃料的生产和应用。到2020 年和203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 年的3%分别提高到7%和18%左右。
第二升是指,大幅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实施“气化山东”工程,大力推进居民、公服、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天然气,合理布局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努力提高天然气开发利用规模。到2020 年和2030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7%至9%和12%至14%。
一降是指,大幅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约束,推进重点用煤领域“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推动散煤综合治理,逐步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到2020 年,省内煤炭消费量较2012年下降2000万吨以上,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较2015年下降10个百分点左右;到2030 年,省内煤炭消费量再下降5000万吨,煤炭消费占比再下降15 个百分点左右。
记者: 今年以来,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新的形势下,《规划》中是如何体现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
于秀忠: 煤炭产业是我省能源生产的传统支柱性行业,产量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的70%。当前煤炭行业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产能相对过剩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因此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是我省能源生产革命的重要内容。《规划》把“煤炭转型发展”作为十大行动计划之首,提出坚持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相结合,重点实施产能优化、产业升级、生态环保、物流储配“四大工程”,推动煤炭产业向集约高效、多元支撑、绿色生态、服务保障型转变,实现脱困升级和健康发展。
在产能优化方面,加快关闭退出落后产能、劣质煤产能、资源枯竭煤矿和长期亏损煤矿,原则上不再新建煤矿项目。加快推进地方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发展方式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近期,省内有序压减产能6460万吨,煤炭企业数量由65家整合到35家以内。今年以来,我省已关闭煤矿66处、退出产能1960万吨,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13.8%和120.6%。
在产业升级方面,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改造提升传统非煤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特色园区基地建设,推动非煤产业调整升级,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在生态环保方面,大力推广充填式开采、保水式开采、煤与瓦斯共同开采等绿色技术;推进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行农业复垦、生态复垦、产业复垦等模式进行分类治理;以伴生资源和煤矿废弃物循环再利用为重点,建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在物流储配方面,统筹推进现代煤炭物流和储配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集煤炭清洁加工、配送、交易、储备于一体的现代煤炭物流企业,形成以储备为主、物流为辅、煤矿库存为补充的应急保障体系。
根据《规划》要求,我局正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关于加快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全省煤炭行业科学发展的意见》,以此来推进《规划》的实施。
记者: 请问“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在电网建设方面有哪些考虑?今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对于这项工作,我省又是如何考虑的?
刘继东: “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电网发展的主要思路是,打造坚强智能电网,系统推进特高压输电、省域主网架强化、市域主网架完善、配电网升级改造和系统储能调峰五大工程,不断提升电网受电、输电、配电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在特高压电网方面,加快推进内蒙古、陕西、山西等能源省区至我省特高压送电工程和省内特高压电网建设,打造“四交三直”省外特高压送电通道和“三横两纵”省内特高压电网。在500千伏省域主网架方面,着力优化变电站布局,完善负荷中心环网,加强输电通道间衔接,满足省外来电、核电、大型煤电等电源送出和区域负荷增长需要,提高供电区域互供能力。
在220千伏市域主网架方面,重点强化相邻供电区和500千伏变电站间衔接,更好地服务可再生能源送出、电气化铁路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配电网升级改造方面,重点是实施配电网改造行动计划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提高配电网和农村电网安全高效运行水平。在系统调峰方面,深度挖掘煤电机组调峰潜力,加快优质调峰电源建设,完善调峰辅助服务补偿标准,实现储能设施与新能源、电网协调优化运行。到2030年,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各市拥有500千伏变电站基本上不少于3座,县均拥有220千伏变电站5座,城乡供电服务基本无差异。
电能替代是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使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的能源消费方式,对防治大气污染、优化全省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自2013年以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按照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积极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工程,累计实现替代电量167亿千瓦时,替代电量位居全国首位,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费66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61万吨、二氧化硫50万吨。
今年5月份,国家出台电能替代指导意见后,结合全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的电能替代工作思路,省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工作的实施意见》,聚焦供暖供冷、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家居家电五大领域,统筹推进热泵供暖供冷、分散式电采暖、电蓄能供暖供冷、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油田钻机、皮带传输、电动汽车、轨道交通、港口岸电、空港陆电、农产品生产“煤改电”、农业电排灌、厨房电气化、洁卫电气化等15项重点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能源终端消费环节电能替代散烧煤、燃油消费总量1300万吨标准煤以上。
同时,《意见》还配套提出了财税、电价、环保、融资等13条政策措施,如对居民小区热泵项目,属于非经营性用电性质的,享受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政策;在居民采暖“煤改电”试点地区执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效利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等资金渠道,对淘汰燃煤锅炉、窑炉等电能替代项目予以补贴支持等。
我们相信,这一系列政策必将更好地支持和引导电能替代工作开展,我公司将充分发挥电能替代专业技术、供电服务网络等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与潜力客户沟通对接,全力做好技术支撑服务,推动五大领域、十五项重点工程尽快形成规模化应用,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能源结构优化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规划》提到,到202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由目前的3%提高到7%,到2030年提高到18%左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今后我省在非化石能源发展方面主要采取哪些措施?
郭晓东: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二五”以来,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快速发展。发电装机规模较“十一五”末实现翻两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比由“十一五”末的不足1%提高到了3%。今年以来又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400万千瓦,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由于我省没有可供规模开发的水能资源,核电建设起步较晚,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效已经实属不易。
今后十几年,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给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规划》提出,到2020年、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将分别提高到7%和18%。
要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着力推进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快省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的思路是,立足省内资源禀赋,实施“非化石能源倍增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省。风电发展上,坚持陆海并举,科学推进陆上、海上两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到2030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300万千瓦,其中陆上风电1800万千瓦,海上风电500万千瓦。在太阳能利用上,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地、盐碱地和屋顶资源,建设农光、渔光以及“千万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工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2500万千瓦。同时,还要积极加快太阳能热利用的推广应用。核电发展上,重点推进烟台海阳和威海荣成核电基地建设,适时启动第三核电厂址开发。力争到2020年投产及在建装机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到2030年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到780万千瓦。在生物质发电发展上,科学布局、有序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到2030年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00万千瓦。此外,还将积极推进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与利用,实现我省可再生能源的宽领域、多元化发展。
二是努力提高省外来电中可再生电力比重。积极接纳省外可再生电力资源是提高我省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有效途径。2015年,我省共接纳省外清洁电力资源39.7亿千瓦时,占接纳省外电量的8%。未来我省将充分利用特高压送电通道把清洁煤电引进来的同时,也把东北、西北地区更多的风电、光伏发电以及水电等可再生电力资源引进来,逐步把省外来电中可再生电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既有力促进我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又能有序推进“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跨区消纳,实现送端与受端双赢。
三是大力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按照“分散布局、就近消纳、综合利用、多能互补”的原则,制定配套政策,积极鼓励在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区域,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智能输电等融合发展的示范工程,实现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间,全省规划建成50个左右具备各类典型特征的分布式能源示范项目,力争通过示范,带动分布式能源在全省快速发展。
四是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提高电网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需要,提升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和利用效率。同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以节能环保低碳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电力调度,保障可再生能源优先发电顺序,确保建成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足额优先上网,实现多发、满发。
陈强: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