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餐】
【临储收购破“七” 传闻美玉米进口重启字号】
随着我国临储玉米收购量突破7000万吨,再度刷新历史纪录,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南北港口粮价再上一个台阶,周度涨幅接近50元/吨。与此同时,中国进口谷物的脚步也没有停歇,且传闻中国开始少批量购买美国新季玉米。
收购节奏恢复较快
最新统计,截至3月25日,东北临储玉米收购总量7276.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135万吨。其中,吉林2033万吨,黑龙江3352.7万吨,辽宁786万吨,内蒙古1105万吨,5日收购总量351.7万吨,基本恢复至春节前的较快节奏。
不仅如此,东北局部地区粮源因大量收归临储,终端企业已开始外调粮源。据内蒙古统计局农产量调查队提供的信息,截至3月中旬,通辽市粮食收购量达到580万吨,其中临储收购311万吨,加工企业收购100万吨左右,目前当地数家大型加工企业一直从外省发运玉米。这一点从近期农户售粮进度也可见一斑。
东北抢购优质粮源
据了解,目前吉林等地自然晾晒粮源水分已降至14%~15%,高价吸引农户开始小批量销售“篓子粮”。以德惠地区为例,目前当地农户余粮水平已下降至一至二成,临储收购力度依旧强劲,部分粮库进一步“暗中”提高临储玉米收购价格,造成局部抢粮现象再现。
伴随着我国临储玉米收购量如期突破去年水平,加之今年东北大部分农户已在高价吸引下提前销售“篓子粮”,目前东北农户手中余粮水平不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换而言之,未来收购廉价东北优质玉米的可能性正越来越低,这也是笔者看好秋粮上市之前优质玉米价格的主要原因。诚然,目前北方产区整体涨势较节后有所放缓。只是,在今年中间商和规模饲料企业对后期优质玉米供应缺口已有一定准备的情况下,其上涨空间与去年相比还需斟酌。
坚挺向上趋势不变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我国玉米进口量达到60.2万吨,其中乌克兰玉米进口量达到57.3万吨,占比95%。同期,美国玉米进口量仅1万吨左右,且乌克兰玉米将继续占据今年进口第一的宝座。不过,市场传闻中国已经购买12万吨美国新作玉米,在MIR162转基因问题解决之后,中国对美国玉米大门重开。
目前我国玉米市场延续对内大量收购、对外批量采购的基调,预计后期国内玉米市场坚挺向上趋势不变。同时,未来国内优质玉米存在继续“任性”的理由,但上涨基调可能在某个时段、某些区域被打破。
(来源:中国小麦网)
【我国农业主动寻找“一带一路”新商机】
第二届亚欧国际农业技术、装备洽谈会暨首届农副产品跨国采购会落幕,国内企业签约金额达到62.5亿元。
“一带一路”为中国与亚欧国家区域间农业领域合作提供了巨大空间,此次中外企业签约涉农项目包括玉米种子、钢结构蔬菜大棚、洋葱示范种植基地及蔬菜配送、灌溉技术等十几项。
就在此前一天,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商务部研究院欧洲部副主任刘华芹认为,“一带一路”是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机遇期,对于企业而言,根本出路在于“资源整合”。
而实现资源整合,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个是“走出去”,一个是“引进来”。刘华芹认为,让农业走出去,也是实现互利共赢的一个方面。
“比如通过境外农业开发,农产品运回国内可以解决一部分粮食市场供应问题,另外也可以帮助当地如我国周边一些国家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刘华芹表示。
在柬埔寨的马德望省,山东美晶集团投资了一个稻米产业综合开发园区,该项目从稻米加工入手,向上通过水稻种植示范,与周边农户建立企业加农户的合作模式,锁定粮源,向下延伸至精加工环节,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发展模式。
“因为柬埔寨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跟我国比较接近,更适于我国农业技术的应用,包括农业机械,在那里使用都是比较有利的。”刘华芹认为,在周边国家进行农业合作,更有利于互利共赢。
美晶集团到国外种田,这种农业合作,是“走出去”;而山东佳发木业,则是“引进来”。佳发木业总经理姬传军介绍,他们企业需要大量的优质木材,于是投资3000多万元,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建设新公司,开发木材资源,加工销售高档木材配件。
“我们在俄罗斯生产的产品,销往欧洲国家都是陆路,一个礼拜就可以到达;相比国内海运30~40天,节约了运输成本,节约了时间,加快了资金的回笼。”姬传军说。
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一带一路”下的产业合作,互利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农业合作涉及的因素、对象国的条件、合作的基础,与制造业相比,差异较大。刘华芹建议,企业走出去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到对象国是搞联合种植,还是联合养殖,还是做农业技术输出,合作的方向要明确。另外,万一农业合作出现问题,因为自然灾害造成歉收,这些风险的防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中研网)
【宁高宁:解决全球粮食安全唯一方法是自由贸易】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于3月21日-23日在北京举行。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宁高宁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互动实录:
现场提问:我想请教宁董,您强调了贸易强调粮食安全的作用,以中粮这么多年经验来看您认为中国更大更多扩大开放这样的政策是否是可行的,是否能够通过贸易来保证中国比较平稳的进口以及世界粮价平稳的趋势。谢谢。
宁高宁:从全球来讲,全球的粮食安全解决的唯一方法就是自由贸易,因为我刚才讲了人口和资源的分配是不平均的,过去我们讲中国用7%左右的土地养活20%左右的人口,那是消费水平比较低的情况先的消费方式,亚洲其他国家也是这样的,人口多,土地少。这样来讲的话必须有贸易,否则的话不平衡,上帝给资源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人多,有的地方地多。必然带来了一种贸易,没有贸易不行。
反过来讲粮食的产品是比较特殊的产品,每个人害怕没有,总希望有一个政策来保护它,总希望这个东西能够肯定,不会说受到任何的威胁。历史上确实也出现过禁运,粮食贸易停止的现象,这个大家觉得很害怕,就变成了对粮食有点担心。
实际上我觉得从全球来讲,应该把这个粮食和食品作为一个超级的商品,全球都应该对任何粮食和食品的贸易作为一个对其他的手段的工具来应对粮食,我觉得可以在一些国际组织希望里面来讨论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这样的话就比较放心了。
再一个是粮食的安全性,就是说中国一定要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中国人一定要有一个自给自足的政策,这个就慢慢开始转变,刚才韩主任也讲了,这个转变是比较慢的,逐步的一个过程,实际上过去十年以来,这个转变已经非常快速的开始,使我们被迫的开始。
刚才讲了我们十连增,还进口一亿吨粮食,这一亿吨里面有七千两百万吨是大豆,从产量来讲,从用土地来讲,几乎要顶玉米的,量上是很大的,中国已经是依靠贸易了,中国的大豆没有人供给像石油没有人供给是一样的,是已经发生了,不是是否有选择的问题,我们是怎么样管理好的问题。
(来源:中国粮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