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餐】
【农业部回应超级水稻问题:不同品种区域抗性不一样】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4月14日(星期二)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介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图为发布会现场。
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袁晗)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对超级稻的要求是要高产、优质、高效,还要有抗性。但有的超级稻品种适合在特定区域,到了另外区域时不足就会显现出来。针对近期安徽有的超级稻减产和绝收问题,张桃林说,这个品种在江淮地区包括安徽是适宜的,但不足之处是抗稻瘟的抗性比较差,正好去年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年份,所以把它的抗性问题显露出来了。
农业部回应超级水稻问题:不同品种区域抗性不一样
记者: 近期关于超级水稻的问题比较受舆论的关注,请问能不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张桃林: 超级稻是非常重要的行动计划,也是粮食产量、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现在超级稻已经到了17期,从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不久前已经超过1000公斤。超级稻还是利用杂种优势,还有株形的塑造来达到高产,我们对超级稻的要求也是要高产、优质、高效,而且要有抗性,不仅要考虑到它的高产性,同时也要增强它的抗性,包括它的品质各个方面,我们都有要求。
现在农业发展了,必须良种良发、农技农艺结合,综合解决问题,但是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自身品种的卓越性 显得非常重要。所以在超级稻方面,我们要求将来评估它好坏,要看它的产量、效益怎么样,同时我们要看它对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说养分,我们的化肥追了以后,对养分的利用效率怎么样,对病虫草害的抗性怎么样,还有就是品质。现在超级稻在研究发展过程当中品种本身也是在不断更新,不断地改进,有些品种可能某一个性状好,比如说产量高,但是抗性不好。我们现在需要培育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品种,我们对品种的审定,是适合一个特定的区域,在这个特定的区域就能发挥作用,但是可能到了另外一个区域,它的不足方面就会出来,比如说抗性差了,放到这个区域就不行。
记者: 接着刚才的问题,现在热议的是安徽的两优0293的个案,出现了减产和绝收的情况,是不是跟气候和污染有关系,有哪几个原因,会不会对我们超级稻的研究有影响?
张桃林: 最近大家比较关注,事实上农业部也对这个问题作了解释。我理解,还是跟我前面讲的原因相关联的,每个品种有适应的区域的,这个品种是按照正常年检算,在江淮地区包括安徽是适宜的,但是这一品种在品种审定过程当中,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抗稻瘟的抗性比较差,正好去年年检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年份,所以把它不足抗性问题就显露出来了。所以还是要加强品种的适应性评估。
完全可以做到化肥农药减量而粮食不减产
记者: 想问一下,国内粮食生产模式对农药和化肥的依赖是保证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另外现在的粮食进口量也在连年增加,请问您在保证零增长目标前提下,除了您刚才提到的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措施来保证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
张桃林: 我们现在也在研究,而且也在做一些措施。关于化肥农药,实际上它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为特征的化学农业,应该说它已经而且仍然将会为我们国家,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整个农业的发展,它都会发挥极大的作用。但是化肥农药,由于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导致利用率下降,而且环境负面影响问题也是越来越突出,这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比较,我们现在如果把化肥农药的量减下来,对农业粮食产量会不会产生影响。我想,无论从理论、实践、从国际国内的经验和做法来看,我以为完全可以做到化肥农药减量而粮食不减产。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是我们的化肥农药利用率虽然在粮食作物上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但是我们跟先进水平比较,还有提升空间,这也是我们减量的一个空间。再一个,特别是在果树、蔬菜这方面的减量空间非常大。我们这几年化肥农药的增加,主要是是由于果树、蔬菜的增加,我们算了一下,大概16多亩的粮食播种面积跟差不多9亿亩的果树、蔬菜使用的化肥量差不多,各占半壁江山,果树、蔬菜还要高一点,粮食是两千万吨,果树、蔬菜占到两千五百万吨,而且果树现在的使用量已经达到每公顷550公斤,蔬菜每公顷365公斤,这里面增长的空间也是我们削减的空间,而且必须要削减。
张桃林: 再一个,从国际上成功的经验来看,像英国、法国、日本,他们从七、八十年代开始削减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虽然现在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削减了,但是谷物的产量增加了。同时,在一些主产区的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水稻上做了一些试验,也表明完全可以通过土壤作物系统的综合管理、技术体系的运用,这里面包括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精准使用、绿色防控等等这些措施下去以后,产量在不增加化肥的情况下,产量可以打大提高,而且产量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所以说明,通过优化施肥,通过综合体系的运用,完全可以把化肥量减下来。
再一个,我们还有大量的有机肥资源,我们现在有机肥资源非常大,其实如果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或者化肥减下来,有机肥上去,有机无机配合使用,无论对培肥土壤地力还是保护农业环境,还是稳定地提高产量以及农产品的品质,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通过这些现代农业科技进步跟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多措并举,再加上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我认为是完全可以做到能够保证我们国家粮食发展的战略,就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自给,我们大的新战略目标就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当进口、科技支撑,科技是解决问题的非常重要的一把钥匙。
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张桃林:党中央、国务院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要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大任务。
各级农业部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推广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的来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面广、复杂多样,污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较晚,综合防治工作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形势不容乐观。为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我部立足于我国当前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实际,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预防与治理,制定出台了《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这是昨天正式发布的,明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落实、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舆论引导、推进公众参与,确保到2020年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有效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环境特别是产地环境的安全,促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这其中,“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西北白色污染突出 中东部化肥农药使用严重
记者: 请问张部长,能否请您具体一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在的总体情况。
张桃林: 农业面源污染现在的情况,总体上叫不容乐观,但是污染种类多、分布广,各种类型在不同地区差异是比较大的,比如说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说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再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可能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的问题相对就比较突出。再比如说我们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相对来讲可能农业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就比较突出。但是现在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是局部有好转,特别是通过我们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控措施,包括侧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包括一些清洁生产资料和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防控地区,包括在滇池、巢湖、太湖有所好转,但是也有一些地方问题比较突出,而且还有加剧的趋势。我觉得现在的面源污染,实际上也是我们要针对解决的重点问题,一个是化肥农药的污染问题,现在化肥的使用量总体落讲还是比较高的,而且化肥的利用率还不高,尤其是果树、蔬菜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
张桃林: 第二,在农药方面,现在农药使用量,我们说要控制在30万吨,现在在32万吨左右,我国农药利用率跟发达国家比较,我们还有较大差距。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要通过新型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包括生物农药的研制,和农药统防统治技术相结合,但是我们现在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的措施应用的范围还不是特别广,所以我们把这个作为下一步需要加强的工作重点,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另外,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最大的来源,我们的农业面源污染在COD里面大概占到90%以上都是由于畜禽粪污,我们现在饲养生猪12亿头,出栏每年7亿头左右,而且现在规模化养殖的速度比较快,规模化养殖500头以上的,可以达到40%左右。规模化养殖之后,做得好可以集中处置,提高利用效率,提高产业化水平,但是如果处置不当,或者配套设施跟不上,那么可能甚至会产生环境事件。所以这是为什么加强清洁养殖、标准化养殖,尤其是对配套设施加强建设的原因,我们提出75%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
再有,秸秆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是76%,但是秸秆的量现在还在增加,秸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置,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问题大家都比较问题。另外,秸秆如果随意地堆到河沟里、湖里面,通过腐烂也会产生有害物质进入水体。所以这些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应该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还是要高度重视。
(来源:网易)
【一季度山东主要农产品及农资市场运行情况综述】
据对全省物价信息网点县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监测,2015年第一季度,我省主要农产品价格同比有涨有跌。其中,小麦、玉米、棉花、生猪价格有不同程度下跌,花生、蔬菜、苹果、鸡蛋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
一、粮食作物
1、小麦。一季度平均1.25元/斤,同比(较上年同期,下同)下跌2.03%,环比(较上年第四季度,下同)下跌1.09%。在走势上,稳中略有涨跌。其中,1月份,随着春节的临近,市场需求虽有回暖,但低于市场预期,价格并未出现上涨,部分地区受需求拖累,价格在月底出现回落;2月份,面粉企业备货基本结束,需求不振供给压力不减,加上受春节假期影响,市场低迷,价格基本维持1月底水平;3月份,市场购销回暖,小麦供应略紧,但需求较弱,价格整体仍以稳为主,局部地区略有涨跌。3月份消息,今年山东5680万亩小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87%,苗情明显好于上年。
2、玉米。一季度平均1.11元/斤,同比下跌0.78%,环比下跌4.43%。在走势上,先跌后涨。其中,1月份,供应仍然充足,各方参与主体收购谨慎,价格以下跌为主,月底部分地区出现反弹;2月份,随着余粮减少,深加工企业开始加价收购,价格止跌反弹;3月份,由于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上涨明显。分析3月份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临储玉米收购量远超市场预期。据统计,截止3月25日,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累计收购7277万吨,同比增加1135万吨。临储玉米收购导致市场可供流通的粮源进一步趋紧。二是主产区玉米收购量增加。据统计,截至3月25日,河北、黑龙江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12387万吨,同比增加1563万吨。三是农户余粮减少。据了解,我省农户余粮较往年偏少,因后期价涨、农户惜售等原因,省内农户尚有部分余粮。四是市场看涨心态增强。由于粮源紧张局面难以缓解,贸易商对于后市明显看好,加工企业因前期库存较少,为了抢占粮源不断提价补库。
3、小米。一季度平均6.57元/斤,同比上涨33.06%,环比下跌1.20%。在走势上,基本保持稳定。
二、经济作物
1、花生。花生仁一季度平均5.73元/斤,同比上涨6.25%,环比上涨3.65%。在走势上,稳中略有上涨。其中,1-2月份,价格变化不大;3月份,价格略有上涨。分析支撑价格上涨因素:一是去年花生产量减少,造成供应量下降;二是花生余货量比往年同期有所下降,中间商和种植户挺价意愿较为强烈。2、棉花。籽棉一季度平均3.15元/斤,同比下跌26.05%,环比下跌5.78%。在走势上,基本保持稳定。由于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花价格同比下跌明显,棉农植棉积极性持续降低。3月3日,我省启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补贴政策,2014年山东境内享受棉花良种补贴的种棉农户,均可得到每亩235元的补贴。据分析,棉花补贴虽然出台,但仍难挡我省植棉面积大降的趋势。
三、蔬菜
据监测,蔬菜一季度批发市场平均价格2.18元/斤,同比上涨3.94%,环比上涨32.80%。在走势上,先涨后跌。与上年第四季度相比,所监测的35种蔬菜,有31种价格上涨,4种价格下跌。其中,环比上涨幅度在100%以上的品种有:青椒3.36元/斤,上涨179.31%;冬瓜1.24元/斤,上涨172.12%;尖椒3.69元/斤,上涨157.08%;洋白菜1.02元/斤,上涨106.80%;茄子2.67元/斤,上涨103.42%。环比下跌幅度在30%以上的品种有:生姜3.29元/斤,下跌42.26%。与上年同期相比,所监测的35种蔬菜,有23种价格上涨,12种价格下跌。其中,同比上涨幅度在40%以上的品种有:菠菜1.66元/斤,上涨78.98%;香菜2.59元/斤,上涨75.67%;生菜2.15元/斤,上涨48.83%;大白菜0.57元/斤,上涨45.99%。同比下跌幅度在30%以上的品种有:大葱0.66元/斤,下跌51.52%;生姜3.29元/斤,下跌36.77%;南瓜1.10元/斤,下跌34.87%;胡萝卜0.80元/斤,下跌33.36%。
分析蔬菜价格先涨后跌原因,主要是:春节前,受节日效应和低温天气影响,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持续上涨;春节后,随着节日因素消除和气温的逐步回升,市场供应增加,致使蔬菜价格回落明显。具体品种方面,大葱、生姜成为市场热点。一是大葱价格持续低迷。大葱价格同比下跌明显,且持续低迷,分析原因包括:去年大葱主产区均大丰收,导致大葱供给严重过剩;市场上冬储葱和春季新葱叠加上市后,市场销售呈现供大于求行情;终端市场对大葱的需求不强烈,收购商利润低,缺乏收购热情。二是生姜价格有所回暖。尽管生姜价格延续了去年10月份以来的下跌趋势,同比下跌明显,但到了今年3月份价格水平有逐步回升趋势,分析价格回升原因包括:春节集中出库交易导致生姜库存量明显减少;前期生姜价格较低,部分姜农囤货待涨,且正处集中拿姜种阶段,姜农忙于农作,供应有所收紧;终端价格回升使销售回暖,经销商采购意愿增强,市场交易趋于活跃。
四、果品
据监测,红富士苹果一季度批发市场平均价格3.99元/斤,同比上涨36.64%,环比上涨11.45%。在走势上,基本以稳为主。据对烟台苹果主产区监测,春节前,库存苹果销售不快,出库量大约三分之一,较去年同期少一成左右,价格保持稳定;春节后,由于果农自存果质量把握不严格,出库果苦痘病等病害已经发现比较严重,加之之前走货太慢,部分果农自存的冷库果价格有松动,但是果商和龙头企业的入库果,质量高,价格仍旧坚挺。
五、畜产品
1、生猪。一季度平均6.53元/斤,同比下跌3.26%,环比下跌6.20%。在走势上,持续下跌,在季度末止跌反弹。据监测,自3月下半月开始,猪价开始回暖,分析原因,主要是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市场供应趋紧,养殖户压栏惜售助推猪价上涨。
2、鸡蛋。一季度平均4.42元/斤,同比上涨3.36%,环比下跌13.57%。在走势上,持续下跌。造成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包括:消费需求减弱、市场供应增加等。到了3月份,由于2014年11月份以前补栏的蛋鸡目前均已进入产蛋期,蛋鸡产蛋量也增加,加之养殖户有部分存货,供应较多而终端需求仍未见起色,价格下跌速度加快,创近三年新低。
六、农资
1、尿素。一季度平均1841.54元/吨,同比下跌7.78%,环比上涨0.72%。在走势上,稳中有涨。据分析,造成价格上涨原因包括:产量下降,出口增加;春耕启动,市场需求放大;备货不足,下游库存量偏低等。
2、复合肥。一季度平均2941.03元/吨,同比下跌3.60%,环比上涨1.03%。在走势上,先涨后稳。据了解,由于省内市场社会库存较低,整体货源偏紧,但冬储备肥较足,并没有出现供货不足的现象。
(来源:山东三农网)
【袁隆平谈超级稻减产:出点小问题 不能说都有问题】
袁隆平:出点小问题,不能说都有问题
超级稻在安徽遭遇了“滑铁卢”。
在安徽蚌埠,万亩“超级水稻”去年出现绝收或减产,将种子供货方隆平高科推上风口浪尖。在一片争议声中,隆平高科4月12日晚间宣布停售这一杂交水稻种子,并将筹建种子行业灾后救助基金。
停售并未完全平息关于超级水稻的争议。从亩产1026.7公斤的实验纪录,到进入中国农民的田间地头,超级水稻到底还有多少路要走?
万亩水稻“夭折”
隆平高科宣布停售“两优0293”种子的消息,让蚌埠市五河县小圩镇种子经销商常秀亮松了一口气。
在五河县遭遇“两优0293”水稻绝产或减产的稻农中间,常秀亮俨然已是他们的“代言人”。“种子是从我这里卖出去的,出了问题我当然得帮他们维权。”
常秀亮在电话中告诉晨报记者,“两优0293”是他店里这几年的主推品种,“从2007年就开始卖,刚开始两年里,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但每年都会下降一些。”
灾难性的转变出现在2014年9月中旬。小圩镇小圩村一位农民找到常秀亮,说自家稻田里的水稻颈部都干枯断裂,稻穗结不起来。常秀亮跟他到田里查看,提醒他先喷点农药。但问题没有缓解,那些水稻还没有来得及吐穗,就渐渐地干枯了。
那位农民稻田里的状况并非个案,越来越多的稻农找到常秀亮反映同样的情况。常秀亮说,去年他一共卖出了3514斤“两优0293”水稻种子,种植面积近3600亩。“9月份后本来就可以丰收的,却大量减产,甚至绝收,有些农民田里都种的这个,颗粒无收啊。”几个愤怒的农民,说常秀亮卖的是假种子,甚至跟他动起了手。尽管觉得委屈,常秀亮还是采取行动,既为农民讨回损失,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他专门买了一台电脑,开始在网上不断地发帖、找政府,还先后两次跑到隆平高科讨要说法。
水稻减产、绝收的信息很快反映到五河县农委,以及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该站副站长刘根在电话中告诉晨报记者,“全省共有4000多万亩水稻田,'两优0293'只有18万亩,出现绝收和减产的有1万亩左右,大部分在蚌埠、安庆、滁州、淮南等地区,五河县的小圩镇小圩村、双忠庙镇前李村则是重灾区。”
“两优”的致命弱点
“两优0293”在安徽种植18万亩,为何只有在五河县附近出现大面积的绝收或减产呢?
针对“两优0293”水稻出现的绝收和减产,五河县和安徽省两级农委同时组织了专家进行了田间现场鉴定。
2014年9月23日,两级农委出具鉴定结论,认为绝收或减产属于典型的“穗颈瘟”危害,而孕穗和抽穗期间出现低温连阴雨,品种本身高感稻瘟病,加上适期预防措施不到位,是导致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
专家鉴定组组长包文新研究员透露,“两优0293”品种的最大优点是抗倒,但也存在致命的弱点,就是对稻瘟病的抗性很低。“安徽不是稻瘟病的高发区,因此被列为'两优0293'的适宜种植区域。”
常秀亮也告诉记者,部分稻农反映,在2013年也出现过稻瘟病,但并不严重,没有想到2014年,稻瘟病一下子来得那么凶。
“两优0293”对稻瘟病的抗性,则是常秀亮质疑最多的地方。常秀亮发给记者的“两优0293”包装照片显示,种子外包装背面的说明称“稻瘟病抗性平均5.6级”,而在白色的内标签上,对稻瘟病抗性的描述却多了几个字,“最高9级”。
常秀亮指出,隆平高科的种子说明内外不一,涉嫌虚假宣传。“这个数字越低,对稻瘟病的抗性就越强;反之越低,到9级几乎就没有抗性。“5.6级,稻瘟病还可防治,如果外包装上注明是5.6-9级,我们也不会购买这个品种,就不会有损失。”
针对常秀亮的上述指责,“隆平高科”水稻部总经理李步勋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说,种子标签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内标签是完整的,外标签上没有把最高9级印上去,《种子标签管理办法》也没有明确要求要把特征特性全部都印到外包装上,这不存在违规问题。
“超级”之争
无论在安徽还是南方其他水稻种植区,农民们都会将包装上印有“隆平高科”字样的水稻种子默认为“超级水稻”。在“两优0293”引发的争议声中,农业部近日发出一则说明,将“两优0293”和超级水稻进行了划分。农业部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安徽省出现减产绝收稻种并非超级稻。
在回应媒体的采访时,农业部有关专家透露,2004-2005年间,“两优0293”抗性鉴定结果为:稻瘟病平均5.6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80%,高感稻瘟病。该品种于2006年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
尽管已宣布停售,但隆平高科显然不愿为“两优0293”脱掉“超级”的帽子。该公司执行总裁彭光剑解释说,超级稻分为农业部认定和省农业厅认定两种,“两优0293”属于后者,即通过湖南省农业厅认定的超级稻品种。“农业部只是说明'两优0293'不是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但省认定的当然有效,他们本来就是两级认证机构,并不冲突。”
为平息“两优0293”引发的争议,久未在媒体上露面的袁隆平终于站了出来。针对网上提到的“超级稻重产量不重质量”等观点,袁隆平表示不认同。他说,国家对超级稻的要求,除了产量高,还要求米质达到部颁二级,抗当地两种主要水稻病虫害。“两优0293”是10年前育成、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推广这么多年,品种有可能退化,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也有变化,如果生产上不注意,在气候特殊的年份,是可能出问题的,这次在安徽出了点小问题,不能说超级稻都有问题。超级稻百亩片平均亩产达到1026.7公斤,创下了世界纪录。这是科学研究的高峰。大面积推广后,平均亩产能达到七八成,从整体上提高了水稻种植水平。
超级水稻通常是指在产量、米质、抗性等方面显著超过现有水稻品种的水稻,我国在1996提出超级水稻计划,由袁隆平主持。2014年10月,第四期中国超级稻创造了亩产1026.7公斤的实验新纪录。但与此同时,我国水稻实际平均亩产量仅为447.8公斤,两者相距甚远。
[来源:中国粮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