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早餐】
【?双台风来袭农业部紧急部署防御工作 】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目前,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有3个台风活动,分别为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第10号台风“莲花”和第11号台风“浪卡”,其中“灿鸿”和“莲花”将以双台风的方式于9日前后同时影响我国东南海域及沿海地区。预计“灿鸿”登陆时为强台风或超强台风,可能对农(牧、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农业部高度重视,紧急部署近期台风防御工作,要求浙江、福建、广东、江苏、安徽等省农业部门切实做好台风防御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动员部署。当前正值南方早稻扬花、中稻分蘖和海洋伏季休渔的关键时期,各级农业部门要坚定稳粮增收的目标不动摇,立足抗灾夺丰收,自觉把防范“灿鸿”和“莲花”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加大力度,及早部署,强化措施,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切实减轻灾害影响。
二是加强监测预警。受双台风等因素的影响,未来“灿鸿”和“莲花”的路径和强度还存在不确定性,尤其“莲花”的变数较大。要加强与气象、海洋、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紧盯台风移动路径,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强化灾情调度。渔业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将灾害预警信息通知到相关海域的渔船和人员,及时报告渔船进港、渔民撤离上岸、渔政船待命等防御措施准备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三是科学组织防御。组织农民抓紧抢收早稻等已成熟作物,抓紧对果树、大棚设施和畜禽圈舍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固。及时清理疏通田间沟渠和畜禽场排水系统,防止发生大面积内涝。立即动员相关海域作业渔船和养殖人员尽快回港或就近避风、避浪,及时加固维护渔港设施和堤坝,确保人员生命安全。指导农垦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四是狠抓生产自救。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落实防灾救灾措施。加大机具和人力投入,及时排涝除渍,查苗洗苗扶苗,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受灾作物恢复生长。搞好种子、种苗、化肥、农药、疫苗等生产资料调剂调运工作,及时指导农民补种改种、补栏畜禽、补充被冲走的鱼苗,尽快恢复生产。加强灾区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减轻灾害影响。
(来源:中国粮油网)
【上周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下降】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6月29日至7月5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小幅下降。
上周,禽蛋价格不同幅度下跌,其中鸡蛋价格下降1.4%,白条鸡价格下降0.3%。18种蔬菜平均价格下降1.2%,其中大白菜、芹菜、豆角价格比前一周分别下降6.7%、5.9%和5.3%。食用油价格稳中有降,其中豆油价格下降0.3%,花生油、菜籽油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水产品平均价格上涨0.1%,其中大带鱼、草鱼、鲫鱼价格分别上涨0.8%、0.7%和0.3%。粮食价格基本平稳,其中面粉价格与前一周持平,大米价格上涨0.2%。肉类价格有涨有跌,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7%,牛肉价格下降0.1%,羊肉价格与前一周持平。
(来源:中国粮油网)
【“互联网+”给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眼下,正值水稻生长关键期,在黑龙江省富锦市水稻智能化生产示范园区,技术员张国勤轻轻点了下鼠标,电脑屏幕上呈现出一幅画面:水稻秧苗舞起了阵阵波浪,稻田边的水渠留下粼粼波纹。
张国勤一边演示一边告诉记者,运用物联网技术,现在稻田如缺水已不需要人工操作,安装在田间的水位传感器会自动检测水层深度,通过无线传输设备,将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到智能灌溉控制系统。系统诊断后,发出的决策指令传输到田间的灌溉控制装置,之后水池内的水就会自动灌入稻田。
“以云数据为平台,我们实现了对农田作物长势、养分诊断、灾害预警监测与评估。”张国勤说。
“轻点鼠标种庄稼”——张国勤物联网种水稻是互联网+农业的一个体现。随着互联网向农业领域的不断拓展,我国农业互联网展现出了广阔前景。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在基础较好的领域和地区,普及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在大宗农产品规模生产区域,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
专家表示,通过互联网把现有科技相结合,新的技术组合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过去全凭经验和感觉的传统浇水、施肥、打药方式,如今正向生产管理定量化和精确化转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黑龙江等地运用GPS定位的现代化大农机,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播种、收割,通过信息化智能监控系统实时定量精确把关。
当前,我国农业既受到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双重挤压,又面临补贴“黄箱”和资源环境“红灯”的双重约束。当务之急则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意见提出,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鼓励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认为,信息进村入户可以借助互联网,充分发挥信息指导生产、引导市场的作用,实现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的精准对接;充分发挥物联网节本增效的作用,实现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充分发挥电子商务降低流通成本的作用,实现流通方式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这些都将推动互联网与农业全产业链的渗透融合,构筑农业新的竞争优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陈晓华说。
记者近日在山东等地采访时,听到农民讲述关于互联网+的“新鲜事儿”。在自家800多亩的麦田旁,山东省嘉祥县坑塘村种粮大户韩桂寅说:“今年用上了‘云农场’,从种到收不管遇到什么难题都不愁了,只要拿出手机‘点几下’就行,就像种地有了一个贴身管家。”
“云农场”是北京天辰云农场有限公司推出的集农资电商、农产品交易、农村物流、农技服务及农村金融等领域为一体的农业互联网高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农资汇、丰收汇、农技通、种地宝、技术包等多种服务,能满足农民种地产前、产中、产后的多种需求。其实质则是“互联网+农业+高科技”。
为给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农民更多地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意见明确,支持互联网企业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合作,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监测体系,为灾害预警、耕地质量监测、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市场波动预测、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
“互联网+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广泛和深远的。”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不仅能够解决我国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且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互联网+对于整个社会、农业相关主体都会产生积极的重要影响。
(来源:山东三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