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收购进度缓慢 陈麦市场低迷依旧

24.06.2015  14:08

  进入6月中旬以来,主产区新小麦购销较前期有所活跃,但整体市场仍显的不温不火。新小麦价格相对温和,收购进度较为缓慢;陈麦市场交易冷清,价格延续弱势稳定;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降至低点,成交率已连续九周下滑。受技术性卖盘及预报称美国大平原南部天气改善的影响,CBOT小麦期货价格下跌。
  中华粮网数据中心监测显示,截至6月18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三等白麦交易均价为2366元/吨,周比跌56元/吨;2015年第23期中储粮全国小麦收购价格指数139.31,周比下跌0.73%。
  另监测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的一周,周初小麦监测均价为2518.67元/吨,周末监测均价为2517.33元/吨,跌幅为0.05%。
  往年国家托市收购一旦启动,对市场购销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但今年目前这种带动效应尚没有明显体现。随着后市小麦批量上市的增加,供给压力增大,市场亟待期盼托市收购发力,以带动并支撑夏收小麦市场。
  新麦价格走势温和,收购进度相对缓慢
  新麦上市已有一个来月时间,从各地的收购情况来看,今年新小麦价格不仅普遍低开,而且其走势也显得相对温和。
  监测显示,当前河南漯河地区三等新小麦收购价1.18元/斤,濮阳地区三等新小麦收购价1.185元/斤,郑州地区三等新小麦收购价1.18元/斤,新乡地区二等新小麦到厂价1.20元/斤;安徽宿州地区三等新小麦收购价1.18元/斤,安徽亳州地区三等新小麦收购价1.18元/斤。南方麦区当前新小麦价格仍在托市价下方浮动,如截止6月中旬,安徽全省三等混合小麦收购价115.98元/50公斤,出库价117.98元/50公斤。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各市场主体对新小麦收购相对谨慎,收购进度显得缓慢。无论是市场收购还是国家托市收购,收购进度均大大慢于往年同期。
  有关统计数字显示,截至6月8日,安徽省各类粮企共收小麦36.97万吨,同比减44.2%。其中国有粮企收20.1万吨,同比减49.7%。
  截至6月11日,湖北省累计收购新麦10.22亿斤,较去年同期25.64亿斤减少15.42亿斤。其中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0.58亿斤,同比减少7亿斤。
  截至6月16日,河南省累计收购小麦21.1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23.4亿公斤。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8.8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7.9亿公斤;按市场价收购 12.27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5.53亿公斤。
  陈麦市场交易冷清,价格延续弱势运行
  近期主产区新小麦上市增加,陈麦市场购销则显得更加清淡,由于国家临储小麦拍卖基本占据市场粮源的主渠道,陈小麦价格虽显弱势,但价格也相对稳定。
  6月18日,河北石家庄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50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48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46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4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陈小麦进厂价为2460元/吨。
  随着主产区新麦不断上市,南方销区制粉企业观望心态浓厚,对陈麦的采购也更加显得谨慎。目前广东地区各港口2014年江苏产普通红小麦到港价报价在2600-2620元/吨左右,优质白小麦9023港口报价2650-2680元/吨左右。福建福州港口2014年江苏产普通红小麦到港价报2600-2620元/吨左右,优质白小麦到港口报价2640-2670元/吨。
  小麦玉米比价整体维持平稳。山东济南地区小麦玉米比价为1.07;安徽苏州地区比价为1.1;河南郑州地区比价为1.12;广东广州地区比价为1.05,目前各地小麦玉米价差保持在120-280元/吨左右。
  市场进入消费淡季,面粉麸皮价格稳定
  由于面粉市场逐步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近期面粉消费需求低迷,经销商采购积极性不高,制粉企业销售状况一般,出厂价格基本维持稳定。
  6月18日,河北石家庄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4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4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12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8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特一粉出厂价3080元/吨。
  浙江东南市场面粉价格稳中偏弱,目前场内特一面粉平均成交价为3.40元/公斤,特二面粉平均成交价为3.18元/公斤,与5月底基本持平。
  由于麸皮供应充足,而养殖业需求低迷,经销商和饲料厂采购意愿不高,麸皮价格整体延续弱势。当前河北石家庄地区麸皮出厂价102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1050元/吨,河南郑州地区106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120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1100元/吨。
  目前大部地区麸皮价格创出历史低位,制粉企业加工利润不佳。6月19日,河南郑州中等白麦采购成本2480元/吨左右,特一粉出厂价3120元/吨,麸皮价格1190元/吨左右,加工每吨小麦费用200元,理论利润预估为-60元/吨。
  拍卖成交降至低点,成交率已连滑九周
  6月16日,国家举行第415批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会。成交状况基本萎缩至低点,成交率已连续九周下滑。
  本周河南和安徽两交易市场共投放政策性小麦118.76万吨,实际成交3.3万吨,周比减少1.89万吨;成交率为2.78%,周比回落1.58个百分点。
  分市场看,河南市场投放托市小麦33.67万吨,实际成交1.15万吨吨,周比减少0.26万吨;成交率3.42%,周比回落1.51个百分点。安徽市场投放小麦85.09万吨,实际交2.15万吨,周比减少1.61万吨;成交率2.53%,周比回落1.86个百分点。
  6月份以来,随着新小麦的不断上市,由于价格较低,企业重点转向新小麦收购。再加之面粉滞销、麸皮价格跌至低点,加工企业采购陈麦积极性不高。5月份国家临储小麦拍卖成交量就持续降低,6月份则表现更加明显。6月份已进行的三次临储小麦拍卖,成交率仅为5.93%、4.36%和2.78%。
  购销状况不温不火,市场期盼托市发力
  由于今年夏收小麦市场遇到新麦增产与需求低迷双层叠加的压力,市场情绪较为悲观。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小麦不完善粒比例偏高、政策性收购受阻、托市对市场的拉动作用低于预期的情况下,这需要市场的购销进一步得到提振,国家托市执行力度进一步加大。
  继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四省启动收购预案后,6月17日山东也在部分地区(枣庄、菏泽、济宁)启动预案,主产区预案启动范围已扩大至5省,只有河北没有启动。笔者认为,虽然河北小麦价格相对较高,但随着新麦的大批量上市,该省南部地区也仍有启动预案的可能。
  对已启动托市收购的地区来讲,要从大局出发,在严格执行收购政策的同时,加大收购力度,敞开收购农民交售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小麦。对农民出售不完善粒超标的小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提供筛选服务,经整理达标后及时收购入库。
  当前,南方麦区部分地区不完善粒小麦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据悉,各地正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申请放宽收购标准。根据往年经验,政府应该会出台相应的收储标准。如果收购标准如期放宽,托市收购进度将会逐步加快。
  天气改善有利收割,美麦期货价格下跌
  上周,因技术性卖盘及预报称美国大平原南部天气改善,有利当地的硬红小麦收割,CBOT小麦期货价格下跌。周五7月小麦期货合约结算价报每蒲式耳4.88-1/2美元,本周下跌约3%。
  美国农业部表示,冬麦的优良率为43%,同之前一周持平,春麦优良率为70%,之前一周为69%。最新一周出口销售2015/16年小麦315,700吨,和市场预期一致。
  6月18日,7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17.9美元/吨,合人民币1332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829元/吨,较上日跌10元/吨,比去年同期下跌256元/吨。
  有消息称,俄罗斯将从7月1日起实施新的小麦出口关税,当小麦海关价格超过11000卢布/吨时,关税相当于在小麦海关价格一半的基础上减去5500卢布,但是不低于50卢布/吨。市场预计,俄罗斯小麦出口关税新政可能对优质小麦出口产生影响,但对低质低价小麦出口的影响不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