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英勇无畏的战士(弘扬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23.10.2018  12:32

  国庆黄金周,广州市先烈路上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里,前来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陵园烈士墓冢有一座钟形碑亭,后面是一座花岗石砌成的记功坊。“这72块青石质地的纪念石,都是由海外革命党人和华侨捐献的。”讲解员向游客讲述道。

  1911年4月27日,广州爆发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枪号齐鸣,黄兴亲自率部从指挥机关所在地小东营出发,革命党人持短枪、背炸 弹,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向清朝反动统治的象征——两广总督署。伴随着一阵阵枪声、炸 弹声、冲杀声,100多位志士臂缠白巾,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血战。由于筹备失当、指挥不畅等原因,黄兴部孤军奋战,起义最终失败。革命人潘达微冒死出头奔走,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城东红花岗。当年11月,广州人民大规模公祭烈士,之后爱国人士和华侨捐款兴建陵园, 改名黄花岗。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曾对黄花岗起义给予高度评价。这是革命党精英与封建势力的殊死一搏,虽牺牲惨烈,但革命党人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勇毅,在全国影响极大。当时清朝官员胆战心惊,哀叹“人心如此,天意可知”。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不到三天,武汉三镇光复。不到一个月,全国13省宣布独立。

  除了可以查到姓名的“七十二烈士”,无名无姓者不计其数。已知的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烈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为理想、革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不顾个人安危,走上革命最前线。七十二烈士中有留学生、海外侨胞、记者、教师、工人、农民、军人,不少人家境优越,但凭着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选择了舍生取义。

  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伦,放弃富足生活,一心投身革命,潜心研制武器弹药。起义中,他胸前挂一大筐炸 弹,奋勇当先,被捕后高喊“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人尤其是杀不了。”“本日驰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作为统帅的黄兴在黄花岗起义前给孙中山及南洋同志的绝笔书中这样写道。“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这是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写下的千古绝唱《与妻书》,字字泣血,在壮烈中平添一分柔情。这些文字流传至今,诠释了一代革命人的高尚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花岗烈士为国捐躯,激励我们像先辈一样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为民族复兴而竭尽全力。”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志士但懋辛的孙女但昭葳说。以七十二烈士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是最英勇无畏的战士,所留下的宝贵精神,穿越百年仍激荡着人们的心灵……

        编辑:李傲然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