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全省新创作及加工修改剧目达百部

10.08.2015  17:05

  提要: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山东省文化厅大力组织实施齐鲁优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工程,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齐鲁历史文化资源,全省文艺工作者创作推出一大批具有深厚齐鲁文化底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国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

 

  省文化厅日前举办“山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创作情况新闻通报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新创作及加工修改剧目达100部,其中包括83部大戏、17部小戏。围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全省新创作和加工整理优秀历史文化题材剧目25部,革命历史文化题材剧目23部,占总数量的将近一半。

  打造山东特色的孔子题材作品

  7月3日,山东省话剧院携新版《孔子》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此前,他们排演过《布衣孔子》,演出非常成功。新版《孔子》又进行了新的加工编排,要打造一个与普通人没有距离和隔膜的孔子。

  提到山东必定提到孔子,孔子的思想历经数千年,其“和而不同”、“仁者爱人”的思想精髓在当今时代日益显示出勃勃生机。

  对省话剧院来说,带着《孔子》来到曲阜,心情还是有点忐忑。在曲阜,孔子自然是妇孺皆知,无论长幼都能说说孔子的故事、谈谈儒家的思想。《孔子》中孔子的形象、表达的主题、演出的形式,观众是否能接受?演出时场内爆满的场面、热烈的掌声、恳切的赞扬打消了顾虑。

  “这部戏成败的关键不在于演出形式,而在于是否能够让观众看到人物形象。孔子是一个‘圣人’同时也是一个人,他几乎穷其一生、不顾一切艰难困苦去试图完成自己的愿望,最终都没有成功,只好无奈地用著书立说来传递他的思想。我们排演《孔子》,就是要创作出一个生动的历史人物,讲出他独到的故事。”话剧《孔子》导演丁如如说。

  据悉,除了话剧《孔子》之外,山东省文艺工作者还创作了京剧《孔母》、动漫话剧《孔子》等一批反映孔子文化题材的作品。目前,济南市正在创排鼓曲专场《我们的孔子》,济宁市正在创排杂技剧《孔子》。在美术创作方面,山东省自2014年启动实施了“大哉孔子——儒家文化经典美术创作工程”,拟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孔子及历代儒学大家的生平和儒家文化的发展脉络,这一工程的成功实施将填补儒学史美术形象的空白。

  齐文化剧目展示山东的另一面

  “齐风浩荡,韶韵悠长……”悠扬的古乐中,舞剧《齐风·甫田》中男女主人公用现代舞蹈演绎了古典乐舞,以齐国为时代背景,以一对恩爱夫妻和儿子聚散离合的生活为主线,勾勒出了当时的社会和生活风貌,铺展开一幅古齐国的恢弘画卷,让人在陶醉于古风雅乐中感悟齐国文化的壮丽之美。

  山东因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与鲁国的封地而被称作“齐鲁大地”。作为中华文明重要渊源之一的齐文化具有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特质。据淄博市文广新局工会主席王巧妹介绍,淄博市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挖掘齐地的文化资源,创作了一批具有齐文化特色的优秀剧目。除了舞剧《齐风·甫田》之外,淄博市正着手创排大型乐舞《齐风韶韵》,展现齐文化的深厚魅力。

  大型乐舞《齐风韶韵》将是一部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首、七雄之一的齐国政治、经济、文化盛景的大型舞台剧目。全剧紧扣齐文化中《韶乐》、《诗经·齐风》的内容和意境,以具有齐国文化特色的舞、乐、歌、诗作为具体表现载体,向观众呈现“孔子闻韶”、“古车殉马”、“齐都市景”、“稷下争鸣”等历史事件,“本剧截取历史上不同时段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横断面,描绘齐国励精图治、除旧革新的雄图霸业和泱泱齐风,将全面展示齐国故都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底蕴。”王巧妹说。

  以地域文化资源滋养优秀剧目

  聊城市的海源阁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历经百年沧桑,有人评价它是“私家藏书深受兵燹”的代表。如何将一个地理人文的建筑写成一部戏剧?剧作家刘桂成下了一番工夫。“戏剧是写人的故事,海源阁是藏书的重地,但其背后有着以书为魂,以书为诗,以书为史的悲壮的民族故事。”刘桂成说。

  几个月的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刘桂成整理出了从清朝晚叶到抗日战争这段时期围绕海源阁的爱国志士们爱书、爱国的主线,“‘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戏剧创作的原则,从聊城海源阁的真实历史文化资源出发,以人物的故事将这座藏书阁‘复活’了。”目前,《海源阁》正在聊城市山东梆子剧院进行排演。

  齐鲁文化的奠基者、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夷吾,著名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机智过人针砭时政的东方朔,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战国时期倡导法制的代表人物荀子都是山东历史上的名人。他们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很多人可能对他们“只闻其名,不知其人其事”。自2013年起,山东艺术学院启动了“山东历史名人话剧系列”,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将这些历史名人的故事搬上舞台。“这种结合教学大纲,将编剧、导演、表演、舞台美术及影视制作集中在一个课堂上的‘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锻炼了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和动手能力。同时,话剧面向大学生和中学生演出,向他们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实践与创作处处长侯俊廷说。

  据了解,“山东历史名人话剧系列”共分五个季,每季五位名人,计划一年一部。目前,话剧《管子》、《李清照》已经上演,《东方朔》剧本创作已完成,正在排练中,《辛弃疾》、《荀子》的创排也将继续进行。

  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改编优秀剧目

  古往今来,张飞一直是以猛将勇夫的形象出现在舞台上。如何挖掘历史人物更深层的内涵,打造一个有血有肉的张飞?年初,山东省柳子剧团对柳子戏经典剧目《张飞闯辕门》进行整理改编,将原来40分钟的折子戏打造为一部时长两小时的大戏,使“忠义仁孝活张飞”的张飞形象跃然舞台之上。

  新版《张飞闯辕门》在剧情、音乐、舞台风格等方面均呈现出新意。剧情在原作基础上拓展为“留徐庶”、“顾茅庐”、“闯辕门”三场。精彩的剧情设置,不仅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张飞“忠孝仁义”、“求贤若渴”的形象,还对古往今来“秀才与兵”的关系作出了深度解读。音乐上,该剧保留了“青阳高腔”一唱众和、锣鼓帮腔击节的典型特色,又配合“抬轿”等新的戏剧场面,进行探索与变化,在突出音乐主体风格的同时,呈现出多样化特色。

  “传统戏中对于张飞的解读符号化倾向明显,而新版《张飞闯辕门》则重在塑造张飞有血有肉的形象。”山东省柳子剧团团长刘晖说,“《张飞闯辕门》是柳子戏久演不衰的经典代表。我们整理改编该剧,旨在通过兼具老味与新意的尝试,实现剧目的传承与剧种风格的张扬,并赋予‘齐风鲁韵柳子戏,忠义仁孝活张飞’这一新的中心思想,从而展现柳子戏的历史文化及时代魅力。”

  省文化厅副厅长王廷琦表示,我省加强题材规划,建立扶持机制,加强创作引导,全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很好地实现了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下一步,结合国家《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有关要求,将进一步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积极推进艺术创作生产,创作排演更多弘扬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文艺作品,努力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