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半数监测断面水质堪比饮水源
2014年,在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19.4%的背景下,全省流域水环境质量实现连续12年持续改善,COD平均浓度24.2毫克/升,同比下降1.2%;氨氮平均浓度0.83毫克/升,同比下降20.7%。在全省134个例行监测河流断面中,除6个断流外,优于三类水标准的达到64个,占50%;此外,四类的26个,五类的25个,劣五类的还有13个、占10.2%。记者从省环保厅今天发布的《2014年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中,获悉了这样一组数字。
据介绍,地表水分为五类,一类水要求最高。三类水标准适合鱼类生存,同时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二类水、三类水经自来水厂处理后,喝起来安全没有问题。
分流域看:南水北调东线黄河以南段22个国家考核断面中,除1个断流外,21个断面水质均优于三类。淮河流域58个省控断面中,除1个断流外,48个优于三类、占84.2%,劣五类的还有2个。海河流域24个省控断面中,除1个断流外,三类的1个,劣五类的还有4个,氨氮平均浓度同比上升了21%。小清河流域24个省控断面中,除3个断流外,优于三类的2个,劣五类的还有5个。半岛流域28个省控断面中,除1个断流外,优于三类的13个,劣于五类的2个,COD、氨氮浓度均出现反弹,同比分别上升5.8%、7%。
2014年,我省制定《山东省入海排污口和入海河流基础情况调查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作,近岸海域水质进一步向好,以一、二类海水为主。从测点监测情况看,继2013年消除劣四类海水测点后,2014年首次全部达到三类以上。其中一类海水测点占46.3%,二类海水测点占48.8%,三类海水测点占4.9%,无四类海水测点。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继续加强。全省17城市共监测生活饮用水水源地52处,其中地表水水源地、地下水水源地各26处。26个地表水水源地的测点中,全年无测点年均值超标。26个地下水水源地测点中,监测项目年均值超标的2处水源地均为枣庄市的测点,超标项目为总硬度和硫酸盐。
此外,2014年全省在4个湖泊、6座水库共设置26个省控以上断面,其中优于三类的25个,占96.2%,劣于五类的1个,占3.8%。与上年同期相比,10个湖库的富营养化总体呈改善趋势。
2014年,全省COD排放总量178.04万吨,同比下降3.54%。全省氨氮排放总量15.5万吨,同比下降4.01%。
环保部门介绍,全省流域水环境质量连续12年持续改善,主要得益于我省“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的日益深化、完善。不断强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的约束机制,倒逼上游污染源加严标准,2014年,共对7个地区的政府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对24个超标断面进行了现场督查,对10个县(市、区)涉水建设项目限批或从严审批。督促地方政府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并将“治用保”治污体系向小流域延伸。印发《全省污水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引导涉水企业开展污水排放口规范化改造,主动公开环境信息,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在全国重点流域治污考核中,赢得了淮河流域“七连冠”、海河流域“五连冠”殊荣。
网址链接: http://paper.dzwww.com/dzrbnew/dzrb/content/20150604/Articel03003M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