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艺术节也是城市的一个招牌
近日,法国戛纳电影节上,中国电影导演侯孝贤摘得“最佳导演奖”的桂冠,再度把国人关注的目光引向戛纳。70年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的戛纳城,如今已经成为知名度仅次于巴黎的法国城市,很大程度上,正是电影节成就了它今天的辉煌。在笔者看来,以主办艺术节的方式来打造城市品牌,不失为城市转型升级的突围战略。
纵观全球,还有很多城市因艺术节而受益,如英国的爱丁堡、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等。艺术节在这些城市落地生根,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的艺术形式集中展示,给城市市民带来的是精神的享受、情操的陶冶,同时也会直接与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建设乃至城市文化氛围形成互动,沉淀成一个城市的品牌形象。
前些日子,成功打造世界一流文化艺术节的阿德莱德节庆中心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道格拉斯·顾提尔先生来到山东,分享了阿德莱德举办艺术节在总体规划、项目、市场、票务、融资、赞助等方面的经验。顾提尔表示,如今,阿德莱德艺术节已经与城市文化产生了“共鸣”。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阿德莱德这一城市的全球享誉度,而且培育、塑造、发展了阿德莱德的城市文化,在市民心里建立了一种根植于城市的归属感。
城市举办艺术节,能够在短时期内向市民提供大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回想2013年笔者在济南亲历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印象最深的是在山东博物馆举办的“2013欧美经典美术大展”排队等候的场景,和观看京剧《瑞蚨祥》所受到的震撼。在论及中国艺术节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重要影响时,有学者认为,“艺术节的作用一是改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夯实文化发展的基础;二是催生演艺精品,提高文化生产能力;三是创新服务方式,让高雅艺术走进社区,群艺精品进殿堂,促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四是优化城市形象,增强国际竞争软实力。”这些观点还是比较精当的。的确,艺术节的举办除了带动城市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外,最直接的就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升。
举办艺术节,更能够激发城市的文化艺术消费。从展示演出、节目组织、广告营销等文化产品的消费到演艺经纪、衍生品开发等文化相关产品的消费,艺术节带来的是全民参与的文化消费“狂欢节”。
除了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之外,笔者认为,艺术节给城市带来的形象提升是最重要的。据悉,戛纳除举办电影节之外,还吸引了国际电视节、国际唱片展、国际游艇等300多个展会。
笔者了解到,第十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将于2015年国庆节前后在济南举办。届时将举行包括全省新创作优秀剧目展演、美术作品展览在内的各类文化活动,让群众享受“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在济南举办的山东文化艺术节,对济南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城市文化消费和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