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图志》手记:全景式再现山东问题

04.07.2015  11:46

  张宪文教授担纲主编的25卷本《日本侵华图志》,是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与山东画报出版社合作项目,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和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2015年度入库项目,同时该项目还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国际书展重点展示图书。而由任银睦、柳宾等编著,徐畅审校的《山东问题与济南惨案》(1914-1929),是25卷本《日本侵华图志》的第6卷,是《日本侵华图志》这个大项目之下的一个子项目。
  
  说老实话,以山东画报出版社目前的条件,承担如此高规格的国家级大型出版项目,在我社的发展史上,的确是“大姑娘上轿”,前所未有。建社初期,我社曾举全社之力编辑出版了获得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出版工程奖的《图片中国百年史》(1894—1994);但是这部《图片中国百年史》,只有上下两卷,内容的时间跨度只有一百年,全部图片总共大约5000幅,文字20万字,从策划到出版,一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而我们这套25卷本的《日本侵华图志》,从明朝倭寇侵扰我东南沿海地区,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以及战后审判和民间索赔,内容的时间跨度有数百年,图片多达25000幅,文字约250万字,从策划到出版前后历时五年多。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的投入方面,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五倍甚至更多。
  
  在2013年8月14日《日本侵华图志》项目济南启动仪式上,一位老领导曾预判这个项目很难按时完成。回过头来看,这位老领导的的担心完全正确!要是事先把遇到的困难都预料到了,恐怕我们就不敢做这件事了!正应了古人说的”无知者无畏”,因为不曾预料前面的艰难困苦,我们就懵懵懂懂地上路了,上路以后才发现,我们是“小牛拉大车”,每前进一步都要遭遇困难,很多事情做起来都捉襟见肘,困难重重。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覆水难收,既然开了头,只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遇到困难怎么办?上有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下有全社员工,以及社会大众。首先是自己要给自己打气鼓劲,然后从领导、老师、朋友和本社员工那里寻求支持。经过整整五年的艰苦努力,今天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终于看到我们为之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日本侵华图志》正式出版了。
  
  需要说明的是,《山东问题与济南惨案》(1914-1929)是25卷本《日本侵华图志》中,最早付印和出版的一个分卷。当初,做本卷的责任编辑,是我自己的选择。在讨论这套图书的分卷设置时,我力主将“山东问题与济南惨案”作为一个专题单设一卷,理由有三:第一,山东是日本侵略的重灾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受日本的侵略与蹂躏;第二,山东问题和济南惨案,在日本侵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十分重要的事件;第三,图书主编张宪文教授是山东人,策划编辑和出版这套书的出版社是山东的出版社……听了我的陈述,反对的声音消失了。客观地说,在25卷本《日本侵华图志》中,设立《山东问题与济南惨案》一卷,于公于私都是站得住脚的。我的主张并不完全出于作为山东人的私心,即使从日本侵华的历史和整套图书的架构来看,设立这卷都是需要和合理的,因为大连、台湾、香港和上海租界,都设了分卷,青岛长期被日本殖民,山东问题引发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序幕,这不是充足的理由吗?!
  
  后来,“山东卷”的编著和出版,均在这套图书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产生了示范效果。本卷作者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交稿及时,书稿质量上乘。更重要的是,他们说到做到,遇到问题不推诿不扯皮,遇到利益大家不争不抢,甚至互相谦让。最令我感动的,首先是青岛市档案馆的周兆利处长,他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专业素养高,学术实力强,又是大权在握的档案馆在职的处级领导,大权在握,为山东问题部分的书稿贡献很大,是本卷名副其实的主要作者之一。但是,由于本书编委会对作者署名的名额和专业职称有统一的硬性限定,所以他的名字未能出现在本卷的封面上,对此我没有听到他有一句怨言,至少他没有因此向我抱怨过。还有,济南日报社的首席记者赵晓林先生,他是全世界收藏济南惨案图片资料做多的人,这次他倾其所有,把自己二十多年的珍藏无保留地贡献出来,使其负责编著的本卷第五章的图片内容相当充实。但是,也是由于与周兆利同样的原因,本来他已经上了封面的署名又被残酷地拿下,对此晓林也给与了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还有,就是年逾八旬的张宪文先生,在济南审稿会的一周,他拖着病腿坐镇会议室的审稿会,亲自审读山东卷书稿,并对本卷的图片内容,提出了特别的建议与指导。再就是本卷的审稿专家、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徐畅教授,身为博士生导师,徐畅先生不但肩负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个人的家累也异常繁重,但是一经接受本卷的审稿任务,就想方设法,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为书稿发现了不少问题,修正了不少错误,提高了本卷的质量。在我看来,张宪文老师、徐畅教授,才是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堪为教师群体中的楷模。
  
  那么, 《日本侵华图志-山东问题与济南惨案》这一卷的特色与价值有哪些呢?应该说,本卷将1914—192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济南惨案后日军撤离济南,这个时间段的日本侵略山东的历史,做了全景式的梳理和再现。其中,关于巴黎和会以及之后有关山东问题的外交谈判和主权移交是本卷内容的重中之重,而作者在使用大量现场和人物照片的同时,格外重视外交文书,包括外交函电的原件,都被大量地原始原味地加以呈现。阅读这些外交文书,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还是济南惨案发生后北伐军的避让,甚至是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都是中国在当时局势下的无奈选择,是弱国外外交的生动写照。按照作者和出版者的初衷,本卷应尽可能多地保留和使用文献图片,但主编张宪文先生的认为文献图片过多,指示同一文献只能保留一两幅图片,最多的不要找过三幅。按照张老师的指示意见,我们删除了近一半的有关文献图片,否则本卷页码最终必然超过500码!
  
  在编辑和审核历史照片时,给我震撼最大的是有关日德战争和济南惨案的现场照片。恕我直言,也许是因为自己孤陋寡闻,本卷所展示的有关日德战争青岛战场的照片,大部分是我平生初见,而其数量之多、清晰度之好也超出我的预期。让我感到震撼的,还有100年前的日军和德军的武器设备,特别是其其军人的精神面貌和军事素质;与同时出场的中国军人比较,我们从中感觉到了差距,找到了我们隐忍退缩和受人欺凌的原因所在。还有就是,以前我们只知道日本向中国北洋政府要求接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无理要求,但是不知道日本为夺取青岛所花费的心思和代价,比如日军伤亡五千多人的代价。知道了这些,我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就容易比较客观和理性。至于记录济南惨案的照片,过去确也曾看到不少,但是当亲眼参观了赵晓林的有关收藏后,鄙人发出叹为观止的感慨,做好这一卷的信心也因此而大增。
  
  总之,作为一个山东人,策划、责编和出版一卷由山东人编著的有关日本侵略山东问题的图书,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做本卷的责编,做得十分投入以至于到了忘我的地步。对书稿做初编的一个时期,从早到晚盯着电脑编辑书稿,审视图片,时间长了眼睛又涩又疼,但是编辑工作的过程充满愉悦,因为自己喜欢这样的状态——既是做工作又是读书学习。不过,家人和朋友的提醒也不能置若罔闻——不要透支身体!没有了身体健康,其他都将化为乌有,包括自己所热爱的编辑出版工作。细心想想,这个善意的提醒确是金玉良言:出好书是一辈子的事,要细水长流,为了一本书透支身体,病倒了,今后怎么办呢? 所以,从长计议,工作还是要适可而止,因为你要出的最精彩的书,是等你去做的下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