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村级体育总会明年全覆盖
环境一流的申家坡社区门球场
2014年,日照市体育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乡镇(街道)体育总会全覆盖,在全国也是首开先河;今年他们又启动了村级体育总会的建设工作,明年即可实现全覆盖。在解决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难题上,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道路上,推进体育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做实各级体育总会,发挥其主枢纽作用,不失为关键环节。
走进有着“全国文明村”称号的东港区河山镇申家坡社区大院,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高标准建设的篮球场、门球场等体育设施,矗立在场地旁边的则是一块LED电子大屏。“平时学个广场舞、柔力球等项目,场下有老师指导,屏幕上也有教学片播送。”说这话的是申家坡社区主任邵泽连,他同时也担任着申家坡社区体育总会主席的职务。
河山镇在2014年挂牌成立了全省第一家乡镇体育总会,如今申家坡社区又成为了日照市第一批村级体总建设单位,这让邵泽连感觉心里美滋滋的,“大院里不仅仅是多了一块社区体育总会的牌子,实实在在地说,在区文体新局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体育活动、健身指导服务眼看着丰富了起来。”邵泽连称,申家坡社区体总工作有专人负责,全部工作人员加起来接近10位,而且下面还设有门球、篮球、乒乓球、健身舞、台球5个单项协会,辐射5个自然村和辖区大大小小数十家企业共6000余人。
东港区石臼街道是日照市首个纯城市街道,在繁华的地段上,街道文体中心里自然人流如织,健身群众热情高涨。据介绍,该中心改建以来辐射了14个社区的居民,街道体育总会成立以来,每年开展的大小活动近百项。“我们东港区所属的10个镇、街道全部成立了体育总会组织,现在社区、村级体育总会的建设推进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明年力争达到市局的要求,实现全覆盖。”东港区文体新局局长赵东波如是说。
东港区的体总组织覆盖是如今日照市基层体总建设的一个缩影。日照市在2014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当年便实现了乡镇、街道体总全覆盖,今年继续向基层延伸,展开了社区、村级体总建设的高潮。“截至今年上半年,莒县陵阳镇的9个社区和53个村全部成立体育总会,该镇成为日照市首个实现社区、村体育总会全覆盖的乡镇。其他乡镇正在紧锣密鼓的谋划当中,已基本完成50%,我们力争超前、超额完成村级体育总会覆盖工作。”日照市体育局副局长单体炜告诉记者。
日照莒县碁山镇的村、镇、县三级“万人象棋赛”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村级比赛就办在了村委会。“要在以往,这种比赛我们根本不会组织,不是资金的问题,关键是市体总这点人力让我们想都不敢想。”日照市体育总会秘书科副科长李勇如是说。但正是因为体总建设给力,一纸“日照市村、社区、乡镇、街道‘万人象棋’擂台赛”通知下发,各级迅速响应,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比赛顺利完成。
如何保证建成完善后的基层体总切实发挥作用?日照市的做法是在标准化和规范化上下功夫。据介绍,2014年建设之初,日照市研究制订了《加强日照市乡镇(街道)村居社会体育组织建设指导意见》,首先从组织架构上做了明确规定:必须形成区县政府常务会议批准,组织部门批复,乡镇长担任主席,分管乡镇长(或宣传委员)担任常务副主席,文化站长担任秘书长,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理事的模式。日照市体育局局长黄秀芹称,有了政府层的强力主导,按照“四有”标准(有牌子、有办公场所、有专兼职人员、有经费预算)原则,从制度层面确保基层体育总会从成立伊始就将各项工作纳入科学管理轨道,为做实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2015年,日照市体育总会制订印发了《“强机制,健措施,促活动”,加强市、区(县)、乡镇(街道)体育总会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强化三项机制,健全六项措施,促进六项活动。各级体育总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完善工作制度,促进各项活动开展。
这其中,突出考核机制便是亮点之一,制定下发的《乡镇(街道)体育总会考核办法》主要从规范化建设、赛事组织和信息宣传三个层面对乡镇体总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黄秀芹介绍说,每一年日照市体育局都会采取引入第三方的方式进行考评,考核结果将作为乡镇体育总会以奖代补经费的表彰标准。“对乡镇体总的考核都是实打实的,年底考核时一个一个指标进行对照。”据了解,2015年全市按照20%的比例共评选出12个市级优秀乡镇体育总会和12个乡镇体育总会工作先进个人,各区县又按照40%的比例再进行表彰,并兑现了以奖代补经费,并且今年以奖代补金经费标准又有所提高。
再从创新措施来说,各级体育总会各显其能。以岚山区体育总会为例,他们不断改革赛事机制和形式,扎实抓好“百千万”三大赛开展,做好“四个结合”文章:赛事创新和体育惠民相结合,“百县篮球”比赛与社区运动会相结合,“千乡乒乓球”比赛与机关乒乓球比赛相结合,“万人象棋”与体育社团活动相结合。岚山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尹德志谈到,“不仅如此,我们还围绕‘一镇一品牌’原则,积极探索全民健身活动品牌,把全民健身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如岚山头街道创建了健身舞品牌,安东卫街道创建了健身气功品牌,虎山镇创建了威风锣鼓品牌,碑廓镇创建了门球品牌,高兴镇创建了打花棍品牌……每个乡镇都拥有一支不少于200人的特色健身队伍,不断掀起健身活动新高潮。”
“大脑发达,四肢瘫痪。”黄秀芹曾经以此来形象比喻体育工作缺乏基层着力点的现象。现如今他欣慰地说,通过社会组织,把体育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甚至村,基层有了“腿”,解决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难题就相对容易多了。“建立和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体育总会,充分发挥其在统筹体育社会组织中的龙头作用,促进了基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