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保代资格降门槛是情理之中

25.11.2014  12:37

      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和市场筛选,完全可以保证专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然而这一类资格证却是人为添加不必要的阻力。这在导致资格门槛高的同时,也拉高了行业整体的成本。

          国务院日前决定取消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其中备受关注的是被称为“最值钱证书”的保荐代表人资格。           保荐代表人即企业上市的推荐人,一家企业要想上市必须要有保荐代表人的推荐。保荐代表人的主要职责是将符合条件的企业推荐上市,并对申请人适合上市、上市文件的准确完整以及董事知悉自身责任义务等负有保证责任。           一提到保荐代表人资格证,“高大上”是业界浮现的第一个词汇。投行从业人员对保荐代表人资格更是“垂涎三尺”.无数从业者为一张保荐代表人资格证书,秉烛夜读,掉光了头发,能获得保荐代表人资格证书几乎是“范进中举”式的大喜事。           保荐代表人之所以如此受看重,主要由于其极高门槛以及高准入带来的高含金量。           由于审查严苛,每年能够通过资格证考试的人屈指可数,其身价自然也水涨船高。许多投行不惜以高薪、高福利、高提成来留住保荐代表人,而一旦取得保荐代表人资格证书,有传闻签一个名字上百万,每年只要参与几个IPO投行业务就能轻松获得高薪。其严进宽出式的不对等不断拉高IPO的成本,而保荐代表人持续稀缺也降低了IPO的效率。           这类高准入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保荐代表人的能力,但实际上也是人为抬高了行业的门槛。其实,通过行业协会自律管理和市场筛选,完全可以保证专业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然而这一类资格证却是人为添加不必要的阻力。这在导致行业门槛高的同时,也拉高了行业整体的成本。如此脱离正常市场价值人为设置门槛的“资格证书”是行政力量扭曲人才市场的畸形表现。           一些莫名其妙的资格证书耗费了大量社会资源包括人力成本,甚至沦为笑柄。今年6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指着一项即将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询问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国际商务专业人员’是做什么的?钟山,你有这个资格许可吗?”钟山摇了摇头。总理也乐了:“你可是我们的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啊!连你都没有资格,这个资格许可不是莫名其妙吗?”           保荐代表人资格许可“猝死”其实并不突然,而是放权简政方向下情理之中的改革。           在IPO中,保荐代表人一般包括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而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在保荐中本应该由保荐机构负主要责任,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保荐代表人的稀缺,从而放大了保荐代表人的话语权,过度加大了保荐代表人的责任,人为把保荐代表人搞成了“高大上”.           在取消资格之后,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对新股发行的“保荐代表人制度”作出修改,对保荐机构的责任和保荐代表人的责任进一步作出明确划分。取消门槛固然可喜可贺,但是更需要的是进一步完善取消之后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