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不再“贵如油” 专家:天价茶将淡出市场

07.04.2015  11:34

  央广网北京4月6日消息(记者李雨楠 实习记者张庆林)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经过一冬的“养精蓄锐”,清明时节,明前茶又进入了采摘高峰。大家都知道,明前茶是一年采摘的茶叶中品质最好的,同时,受茶树发芽和生长情况限制,产量也较少,故而有“明前茶,茶贵如金”的说法。因此每逢清明前夕,明前茶价格被炒作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记者最近采访却发现,天价明前茶似乎销声匿迹了。这是怎么一回事?

  从一个月前开始,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的茶叶经销商高翔就在云南及周边地区收购春茶,不过让他感觉沮丧的是,今年的收茶量比往年明显减少,为了收茶,他还吃了好几次“闭门羹”。

  高翔:今年这个价像老树的话也就一百二三左右,去年两百多。今年行情不好,价格压得太低了,百姓不愿意去卖,收的少一点。大家都是跟着市场走,如果价钱比较低,宁愿压着不去卖。

  茶农当然希望自己种的茶能够卖个好价钱,但是目前市场上茶叶价格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更使得茶农不愿出售。云南景洪市大渡岗乡的碧螺春茶叶种植户苏剑告诉记者,村里多数茶农都选择了囤货。

  苏剑:我们二月十五号的时候就开始采摘了,春茶,还没有卖,现在不想卖,还在囤货,因为今年整体的茶价不怎么好。去年这个时候,春茶是收到了三块八,现在是跌到了三块二。将近一块的跌幅。

  作为清明前采摘的春茶,过去许多茶商常以“尝头鲜”消费心理,将明前茶过度炒作,有的价格甚至炒到上万元。可据记者了解,今年,连5000元以上的明前茶都少见于市,万元“天价茶”更是几乎匿迹。在茶农苏剑看来,今年的茶价波动,实则是对曾经的茶价过分虚高的回调。

  苏剑:2007年的时候涨得太快,很多投机分子,把茶囤积在国内,这些茶本来是消耗不了这么多的。但是呢,为了争取更大的利益,囤积了很多的茶叶,就产生了价格的浮动。这两年,我估计茶叶的价格会逐年的往下降,因为之前囤积的茶叶太多。

  而随着清明节进入尾声,各地的明前茶销售也将随之结束。纵观近期茶叶市场,呈现茶价逐渐“亲民”,销路向市场大众转移的特点。曾经很有卖点的明前茶、高端茶、礼品茶价格显著下降,而大众茶叶价格略有上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结合当下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分析认为,未来平价茶叶将主导市场,价格会缓慢上涨,而“天价茶”和“炒作茶”则会逐步回归理性。

  江用文:八项规定执行以后,以前礼品茶比例大幅下降。现在茶叶与我国消费水平能相适应的。现在来讲,一般老百姓买茶,可能买一百到三百左右的,自己花钱买,能够接受的。我感觉,茶叶均价肯定还是会提高的,但就是一些高端产品的价格,会有所下降。

  茶叶市场正在通过市场价格波动,挤出虚高的价格泡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提醒茶农,此时应该在生产源头上多下功夫。切勿过度参与茶叶市场炒作,以免因小失大。

  王庆:对茶农来讲,应该努力提高茶叶生产安全化,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在加工的环节,在初制的环节希望能够做的质量好一点。如果农民也加入茶叶价格炒作中,我想受伤的最后肯定是茶农了。适度的有一些投机行为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能过度,不能过分。

  茶叶是一种健康饮品,应该更多地强调其自身的质量。王庆指出,茶叶市场如果想在大经济环境变化下站稳脚跟,应尽早实现标准化生产,这样既可以让茶叶品质更稳定,也能保证茶叶质量更安全。

  王庆:茶叶市场价格的波动呢,充分说明了中国的茶叶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规模效益都体现不出来。要建立以标准化为核心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的综合利用率。同时要在科技和产品研发包括饮用方式从上不断推陈出新,推出新产品来。适应目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众消费水平的需要,同时中国的茶叶市场发展,也慢慢跟国际市场接轨,逐渐打造出世界茶叶市场上中国茶叶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