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易县“旅游+扶贫”让贫困群众搭上致富快车

16.09.2016  15:09

  中国山东网9月16日讯 (记者 马文文)首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简称旅发大会)将于2016年9月23日至25日在河北省举行。近日,记者走近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河北省保定市易县。

  2011年,易县被列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2年被列入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易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近几年来,该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在扶贫工作中的助推作用,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融合发展的致富新路,加快了全县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构建“旅游+扶贫”的新格局

  美丽的山水是自然的馈赠,灿烂的文化是历史的瑰宝。易县境内有3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40处国家、省、县三级文保单位,全县林木覆盖率达52.5%,是联合国命名的首批“千年古县”,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近年来,易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旅游产业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以承办全省首届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易县县委、县政府把旅游发展作为关系全县长远发展的首要任务和头号工程来抓,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全域旅游 全景易州”建设,开启了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转型的新篇章。

  面对十三五期间162个贫困村55605贫困人口的攻坚任务,如何使扶贫搭上旅游发展的致富快车,成为易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同步规划、明确举措入手,易县制定出台了《易县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意见》,以狼牙山、易水湖、清西陵等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结合全县贫困村空间分布和特色旅游资源,确定旅游扶贫片区6个,确定旅游精品村52个。其中,六大旅游扶贫片区包括清西陵满族文化、洪崖山道教文化、紫荆关长城文化、狼牙山红色文化四个文化旅游扶贫片区和易水湖、蔡家峪两个生态旅游扶贫片区,形成了“旅游+扶贫”的全新格局。

  探索“旅游+扶贫”的新路径

  如何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让贫困群众从发展旅游产业中收获“真金白银”,是易县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瞄准产业扶贫,易县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按照旅游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化、差异化的旅游业态,把旅游元素注入园区,依托园区。在梁格庄镇南百泉村发展生态休闲采摘游,在西山北乡于家庄村发展花卉观光游。通过一村一策的有效实施,使旅游扶贫村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实现了“由丑到美、由贫到富”的华美转变。

  立足于旅游市场优势、产业活力和带动作用,通过产业与扶贫的有效结合,易县培育打造了“旅游经营、旅游务工、旅游产品、旅游分红”四种有效的旅游扶贫业态。一是通过开办农家乐或乡村旅馆,让贫困群众直接参与旅游经营。贫困群众直接成为第三产业的经营业主,可极大地增加非农劳动收入从而脱贫致富。如安格庄乡的金坡村、新东古县村,因毗邻易水湖景区,客源有充足保证,从事农家乐、旅游超市或乡村旅馆经营的贫困户日益增多,并实现了脱贫致富。二是通过在景区、景点或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挣取劳务收入。

  目前,在旅游旺季,易县重点旅游扶贫村的服务人员月均收入可达到两千元以上。三是通过制作、销售旅游产品提高收益。因旅游发展,柴鸡蛋、小杂粮、红薯粉条、药材等当地农产品变身为旅游商品,销售价格大幅提高,贫困户收益增加。同时,引导贫困群众从事鞋垫、清宫刺绣、雕刻、编织、砚台等传统手工业产品,培树易县旅游商品品牌。仅今年以来,就有5000余户贫困群众通过制作、销售旅游产品实现了脱贫致富,年人均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四是成立加入旅游扶贫合作社,贫困群众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经营从而获取入股分红。全县先后成立旅游扶贫合作社18个,吸纳918户贫困群众入股。

  在旅游促扶贫的同时,扶贫也有效拓展了易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空间。“生态观光+特色饮食+特色购物+精品民宿+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形式,大大激发了本土传统乡村游的发展活力,带动了全县乡村游的上档升级。

  确保“旅游+扶贫”的新成效

  易县有162个贫困村,共涉及梁格庄镇、西陵镇、狼牙山镇等共24个乡镇,其中有70%以上都位于山区。针对旅游设施是短项、经营技能是弱项、产业资本是缺项的三大发展难题,易县采取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双扶贫”形式,力求实现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的“双脱贫”。

  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的发展短项,易县将建档立卡旅游扶贫重点村的道路、停车场、垃圾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集中打包,纳入政府整合资金投资规划中,深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五位一体”统筹发展,实现“借力打力”。针对贫困群众经营技能欠缺这一弱项,把育才引智,加大人才培训作为旅游扶贫的重要抓手,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工作思路,对旅游经营户、旅游从业人员开展相应的专题培训。今年以来,共开办旅游专题培训班32个场次,培训群众2000人次。针对贫困群众发展旅游产业资金不足这一瓶颈,实施了“五大旅游扶贫解困工程”。一是针对覆盖面大,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强的旅游产业项目给予每户贫困户12000元的资金支持,并根据情况为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支持;二是对农家乐经营户开展星级评定,按照“一星至五星”的评定等级,分别给予“一万至五万元”的资金补贴;三是针对生态采摘、观赏花卉等观光旅游项目,对于入股参与经营的贫困户,按每户12000元的标准给予资金补贴;四是对制做、销售旅游特色手工商品项目,按每户5000元以上的标准给予相应补贴;五是旅游企业支持工程。对于吸纳贫困户务工,资产权益覆盖100%贫困户诚信好的企业,给予担保贷款支持。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共发放各项补贴资金8000万元。

  目前,易县共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100个,发展旅游示范户上千家,乡村旅游接待收入由去年的每位54元提高到63.5元。仅今年“五·一”期间,全县乡村游就接待7万人次,收入达444.31万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46%和166%。贫困群众从事旅游产业的人员已达到12000余人,有60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作者:马文文         编辑:李悦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