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碰上二月二 赶紧剃个"龙头"讨好彩头吧
今天早晨6时45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巧合的是,今天也是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好节气、好日子都赶到一块了。既然是这样,大家为何不去理个龙头、做个头发,为接下来的日子讨个好彩头呢?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过了春分,表示春季已经过半,再也不是早春时节了,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最美的春光就要到来啦!春分的“分”其实还有一层含义: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一样长,都是12小时。
一般到了春分时节,除了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我国其余地方都已入春。在胶东半岛,小草已冒出嫩芽,鲜花也准备绽放,是个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北宋大文豪欧阳修曾这样赞美春分:“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跟其他节气一样,春分也有不少传统习俗,最有名的莫过于“竖蛋”。竖蛋,是说在春分这一天,找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很容易就立起来。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全球游戏。
据了解,早在4000年前,华夏先民就开始以立蛋来庆贺春天的来临,“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春分这一天,我市不少幼儿园会组织小朋友做“竖蛋”游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尽管如此,把光溜溜的鸡蛋竖起来,还是挺不容易,其过程也是十分有趣的,你不妨试一试。
说起二月二,各式各样的绕口令首先涌入脑海:“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几乎都与理发有关系,那么这一习俗有何渊源呢?
农历二月初二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
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据威海民俗文化研究者梁善勇介绍,二月二在威海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最早二月二这天,大人们都要使用一种枸杞制作的香皂或枸杞水给孩子洗手,意味着他们一整年不会生病。此外,人们还习惯在天亮之前煮一顿饺子,吃了之后意味着走好运。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如果你也想去理发,最好提前预约一下,或者大清早就去占位子,免得苦苦等待,浪费这大好的春光。
春分赶上二月二,都是大地回春的兆头。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将达到0摄氏度以上,严冬已经逝去,气温回升较快。尤其是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几乎与多雨的江南地区同时升达10摄氏度以上,进入明媚的春季。
专家提醒:此时要注意保暖,饮食清淡多喝水。定时作息,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注意室内卫生,经常开窗通风;适当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威海晚报记者 贾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