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池塘养鱼技术要点

15.02.2015  13:40

  一、 放养要科学
  
  池塘吃食鱼的放养量视池塘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而定,精养池塘一般每亩投放1200-1800尾,粗养池塘每亩投放300-800尾;同时搭配滤食性鱼类每亩200-300尾。
  
  (1) 鱼种放养前要进行清塘消毒,池塘消毒选择晴天进行,在放鱼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加水化开后趁热全池泼洒,可以起到杀灭病原体预防鱼病和改良底质的作用。
  
  (2) 放养的鱼种规格应力求整齐、发育良好、色泽光亮、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逆水力强且体表鳞片完整无损,没有鱼病、寄生虫等。
  
  (3) 鱼种下塘前,应先用10ppm的碘制剂或8ppm硫酸铜浸洗10-20分钟。
  
  (4) 鱼种运输宜早不宜迟,一般在水温15℃以下,4月底前结束运输为佳。
  
  (5) 鱼种放养,应选择晴天气温高时进行,切忌雨雪、刮风天气放养,避免鱼种在放养过程中受冻伤。
  
  二、 保持适度水深
  
  早春鱼塘要保持适宜的养殖水位,不可过浅或过深。池水过浅,水体热能散失较快,而且初春天气变化频繁,若突然变冷,易冻伤池鱼;池水过深,因春季气温偏低,光照较弱,水温难以提高,不利于池塘物质能量转化、鱼类生长及浮游植物的繁殖。早春池水深以1.2米左右为宜,这样水体热能不易散失,能保持水温和水质相对稳定。
  
  三、合理施肥
  
  池塘施肥应视水质肥瘦和肥料而定,总的原则是早春量大次少,晚春量少次多,使池水呈黄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质清淡,透明度大,要及时追施渔肥。早春提早施生石灰和磷肥,提高水体钙、磷含量,改善水质条件。生石灰15-20天施1次,用量为15-25公斤/亩。磷肥可选择含有效磷16-18%的过磷酸钙,早春用量为2-3公斤/亩。生石灰和磷肥不宜同时施用,二者须间隔4-6天,用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切忌干撒。
  
  四、及时开食
  
  开春时随着冰层的融化,水环境条件会慢慢改变,但鱼体内的营养物质已基本消耗殆尽,体质已很弱。但此时水体内休眠了一冬的细菌开始活跃起来。此时鱼体抗病、抗应激能力很弱,一旦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或机体受到病害侵袭,就会马上发病。所以春季应及早开食,投喂高品质饵料,以利于鱼体快速恢复体质,增强抗应激能力。当池塘表层水温上升到10℃左右时,鱼类就开始少量摄食,有时食量还较大,若发现水底到池面出现多处小面积混浊,鱼类活动频繁,则说明鱼类处于饥饿状态,此时应适当增加投喂量。晴暖天气当表层水温升到10℃时需每天或隔天投饵一次,每次投饵量以3-5小时吃完为宜。与此同时,可进行引食驯化。方法是:先用3-5天时间洒入少量细碎料于食台附近的池边进行诱食,以后逐步缩小撒料范围,直至定点投喂于食台上。
  
  五、水质调节要适宜
  
  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加注新水,创造良好水环境。早春5-6天注水1次,每次提高池水水位10厘米左右,加水应抽取水源表层洁净水,进水要过滤,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鱼池。当水温升高到20℃以上时,池水可加到较高水位。若发现水质老化和偏酸性,可注入20厘米深新水,并每亩用20-30公斤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水质清瘦时,适当施鱼肥,以保持中等肥度水质,水质透明度以30-40厘米为宜。
  
  六、鱼病防治要重视
  
  鱼类如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造成生长停滞、疾病增多。因此,加强鱼类的前期饲养管理是增强鱼类抗病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春季每半个月亩用生石灰20千克化水泼洒,以调节水质,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碱性水体可用1ppm漂白粉消毒杀菌。如果出现寄生虫,可用0.7ppm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含剂(5∶2)化水泼洒,给鱼类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在池塘早春注水时,应尽量注入冬季蓄水,因这种水带病菌少,有利减轻鱼病的发生程度。春季鱼池常发生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等,可用市售商品药全池泼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