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2015年央视春晚总导演哈文:春晚以观众之心为心

09.02.2015  13:25

  伴随着回家的脚步快起来,2015年央视春晚已经蓄势待发。彩排、修正、磨合,万众期待下,春晚的演职人员等都在做着最后的冲刺。
  春晚的节目和演员筛选有哪些标准?羊年春晚将如何回归联欢?又有哪些创新和亮点?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羊年春晚总导演哈文。
  ■ “拆门办春晚”
  记者:今年是你第三次担任央视春晚总导演,有前两次的积累,你此次的心态是怎样的?
  哈文:面对观众的期待,整个剧组一如既往地感受到了压力。2014年10月30日,才正式敲定由我来担当羊年春晚总导演,当时距离除夕已经仅有110多天,时间紧、任务重。拿到任务,我们直接开工,有时候甚至没有太多时间去感受压力。春晚是面对十几亿观众的“一次性”舞台呈现,甚至还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任何人都没有哪怕是一丁点“犯错”的机会,此间的压力也可想而知。
  记者:你一直在强调“开门办春晚”,那么门究竟开多大,哪些人能进、哪些人不能进?
  哈文:不如说成“拆门办春晚”。大门打开,我们坚持“好节目是硬道理”,而什么是好节目?我们是有评价标准的。比如杂技节目就要足够惊险、高难度、高技巧,此次春晚杂技节目就是获过国际大奖的;语言类节目就要“好笑”,追踪社会热点,为观众带来乐趣和启迪;创意类节目必须新、奇、特,让观众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总之,我们坚持以艺术为首要标准,公平公正地选拔演员。
  ■ “联欢是春晚的核心”
  记者:“众口难调”是一直以来伴随春晚的问题,近些年社会上对春晚还有一些负面评价,你如何看待?
  哈文:非常感谢广大观众对春晚的关注,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鞭策。春晚的定位是面向家庭、合家欢,让几代人都能找到快乐、温情或感动,而每个人的喜好都有差异,所以难免会众口难调。随着观众对春晚的期待值越来越高,这个问题就越来越严峻了。但是,众口难调绝不是我们主创团队搪塞自己或者敷衍观众的理由,我们始终在竭尽全力寻找“最大公约数”——让绝大多数人满意,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同时,以观众之心为心,我们时刻在聆听和接受观众的不同看法,也期待建设性的意见。春晚不是某一个人的春晚,而是全球华人的春晚。
  记者:春晚一直强调“联欢”,本次春晚在联欢上下了多大工夫?
  哈文:我以为联欢是春晚必须坚持的核心,为此羊年春晚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史无前例地设置了两个舞台。首先是观众“好看”,两个舞台便于观众尤其是现场观众直观地看到演员的每一个艺术表现细节;第二是演员“好演”,对于演员,尤其是语言类节目的演员来讲,舞台的拉近使他们更贴近观众,能更好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表演也能更起劲;第三是两个舞台之间“好互动”,根据创意,春晚两个舞台间会形成“互相打擂”的局面——“你出了个好节目,我出个更好的”,无疑增加了联欢性;最后,两个舞台上的节目会在晚会的首尾形成呼应,烘托气氛。
  此外,我们还首次设置了春晚吉祥物阳阳、首次引进新媒体互动,等等,都是期待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春晚中的一分子,不仅乐享视听盛宴,更在互动中获得快乐。
  ■ “创意不能节俭”
  记者:据了解,本次春晚十分节俭,这会不会影响到节目的质量?
  哈文:“节俭办春晚”是本次春晚的另一特点,但我们说“舞美节俭,创意不能节俭”,或许我们的舞台呈现不再那么豪华亮丽,但我们相信内容为王、创意制胜,通过一个个从无到有的创新,我们努力让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和深刻的记忆。
  羊年春晚在节目的筛选测评和表现形式上做出了很大努力。比如在语言类节目审查的过程中,春晚第一次采用“掌声记录仪”来记录“笑点”和“笑果”;在节目的内容呈现上,我们也强调春晚“要引领,不追逐”,不会简单地把网络流行语“再炒一遍”。在传统戏曲、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呈现上,我们也在创新表现手法,让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爱听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