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春节期间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信息

15.02.2018  08:12

  近期,省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对我省2018年春节期间公共卫生和传染病疫情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研判认为,春节正值冬春交替之际,气温仍然较低,且春节前后,人口流动频繁,亲朋聚餐较多,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发病风险较高,公众要引起重视。另外,人员流动造成人际传播的传染病发病机会增大,特别是要警惕一些境外流行传染病的输入。春节期间需重点关注以下传染病的预防和有关公共卫生问题。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飞沫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有时也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本病常呈自限性,病程一般为3~4天。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监测显示,目前我省仍然处于流感高峰期,但是流感流行趋势开始下降,流感样病例比例和暴发疫情均开始减少。但2月底和3月初学生开学和复工返城潮,可能会造成流感疫情的波动。

  主要预防措施: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老年人、孕妇、婴幼儿等减少在人群密集、通风不畅的场所活动;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必须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并及时洗手,要注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二、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我省流腮发病呈双峰分布,每年11月至次年1月、4-7月为发病高峰。专家提示,流行性腮腺炎主要发病人群为托幼儿童和学生,学校、托幼机构易发生流行,寒假结束、学校开学时,要高度关注,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主要预防措施: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如麻腮或麻腮风疫苗;平常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腮腺炎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

   三、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不但发病率高,其中急性中毒型菌痢容易误诊,危及生命。病人和带菌者是菌痢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人群对菌痢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较短,不同型别菌株之间无交叉免疫,短时间内也可能再次发生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应及时做好痢疾病人的粪便、呕吐物消毒处理,管理好水源,防止致病菌污染水源、土壤及农作物;病人使用过的厕所、餐具也应消毒;不喝生水,不生吃水产品,蔬菜要洗净,炒熟再吃,水果应洗净削皮后食用;坚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烂变质及被苍蝇、蟑螂叮咬过或爬行过的食物,积极做好灭苍蝇、灭蟑螂工作。食具要按时煮沸消毒,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四、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是一组杯状病毒属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高发,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

  主要预防措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的食物,尽量减少到外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吃;流行季节,尽量不到人口密集的场所活动,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为预防诺如病毒感染,生蚝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该在深度加工后食用,尽量不要生食;如果家中有诺如病毒感染病人,应积极治疗,并适当隔离。家人在处理呕吐物时也要戴上口罩,并及时使用含氯漂白剂等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预防病从口入。

   五、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是指由于食用或饮用了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引起的一类疾病,主要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致泻型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等。

  主要预防措施: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品,不买散装食品;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烹饪工具,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重视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尽量每餐不剩饭菜;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六、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是工业生产和生活环境中最常见的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通过呼吸道吸入进入机体引起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是氧气与血红蛋白亲和力的200倍,也可与其他血红素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价铁离子形成鳌合;当人在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滞留时,一氧化碳会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氧气的释放和传递,导致低氧血症,引起机体组织缺氧,严重者则可能危及人的生命。

  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场所为家庭,包括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的居室,安置燃气、煤气热水器的卫生间或淋浴房,使用燃气、煤气灶具的厨房等。此外,使用小型油、汽发电机的车库、地下室以及密闭的空调汽车内也是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危场所。我省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季节为冬春季,高峰月份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与燃煤取暖季节一致。

  主要预防措施:尽量选用集中供暖方式取暖,正确使用煤炉、炭火等取暖设备;正确安装和使用质量合格的热水器、煤气灶具,并定期检修;正确安装使用烟囱、风斗等通风设备,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在停驶的密闭空调车内滞留;避免在密闭或通风不畅的家中、地下室或车库中使用发电机;鼓励安装使用一氧化碳探测器并定期检查等。

  一旦发生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开窗通风,同时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且通风良好处,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对于出现呼吸及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专家建议,有效预防传染病,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搞好饮食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变味的食物,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生熟食品要分开,不吃苍蝇、蟑螂或老鼠叮(咬)爬过的食物。二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注意膳食均衡,不要暴饮暴食,努力做到少饮酒、不醉酒、不吸烟。三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做好生活饮用水卫生,确保饮水安全。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在流感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场所聚集活动。四要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建立免疫保护屏障。

作者:刘洋         编辑:王翼莉        责任编辑:胡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