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人员调查显示 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男同”居多
点击一下“附近的人”,发现一个从没有机会了解的圈子。一开始在好奇心驱使下浅尝辄止,渐渐的他们深陷其中……
家里从小缺少父爱,潜意识里更喜欢和成熟男性来往,上了大学远离父母的视线,禁忌往往更易被打破,最终他们在艾滋病的刀尖上“舞蹈”……
他们就是“男同”。为什么要关注这个群体,因为一个数字让人吃惊。省卫计委昨天公布的数字显示,我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所占比例上升较快,这其中男男同性传播的比例占64.6%。
一位母亲绝望求助:高中儿子和男性同居,我还让他上大学吗?
一位绝望的母亲日前向记者求助,她正在上高中的儿子,在外租房居住的时候,竟然和一个年龄较大的男性同居!“明年,他就要高考了,我到底还让不让他考大学?”
这位母亲担心:儿子在县城上学就能与人同居,上了大学,她更没法“监管”了。“可是你不让他考大学,就一定能管得了他吗?”记者问。
在随后的聊天中,记者了解到,他们夫妇的关系并不和谐。在儿子上初中的时候,双方曾闹得不可开交,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直到有一天,母亲进入儿子房间,发现一些同性之间的不雅视频。她曾紧张过一段时间,但因为和丈夫关系极度紧张,心思都用在闹离婚上,没有继续管孩子,丈夫一年也见不到几面。
几年过去,儿子第一年高考落榜,回去复读要求在外自己居住,母亲也同意了。只不过一次意外的到访,让她发现了儿子与男人同居的端倪。“问他他也承认了,还说他就喜欢成熟的男人!他们已经……”
点点“附近的人”或者“憨厚”的学长搭讪新生被带入一个“新奇世界”
“我们来做个检测。”昨天,省城某高校大学生小严(化名)和小焕(化名)来到历下区疾控中心艾防科要求抽血。“是第一次来吗?”工作人员问道。“你忘啦?我已经来过一次了!”小严笑着说。
送走了他们,大夫小梁和小崔的心情都有些沉重,“大学生感染者的比例越来越高了,真希望他们赶紧‘斩断’危险性行为,爱惜身体,回归正常生活。”
两人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大学生同性恋有增多的趋势,同样的,青年学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比例也上升较快。“大一到大三这个阶段来咨询的较多,凡来的几乎都有过性行为。其实,一些男同一开始的性取向是正常的,可是因为对‘同性恋’好奇,通过交友平台,比如点点‘附近的人’或者‘学长搭讪’进入那个圈子,进去后发现自己‘喜欢同性’,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我们发现,被拉入男同圈里的学生,性格都是比较内向的,外向的很少。”小梁大夫告诉记者,他们平时缺少朋友,一旦进入那个圈子,很多人“关心”他,就感觉特别信任。
“男同”从小性取向异常 根源是父母“角色错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更多的“男同”从小性取向便是异常的。“有一些家庭,父亲的角色没有发挥好,母亲特别强势;或者家里姐姐三四个,就一个最小的男孩。他们从小本该从父亲身上得到的阳刚、决断力并没有建立起来,上了初中,性取向就逐渐出了问题。”小崔大夫一直在强调,“父亲的角色很重要”。
相比日常有过高危性行为的“恐艾”群体,在艾滋病防控专业人员看来,男同圈子可以说是防艾知识的“专家”了。“他们每3个月或者半年,就会定期来检测。”
到了25岁以后,迫于家庭的压力,男同们也要结婚、生子。“从我们的工作来讲,我们也告诉他们:他应该告诉对方自己的性取向,甚至有没有感染艾滋病毒;要是想生孩子,对感染者来讲,我们是不建议生的,非要生,也要告知对方,以便采取药物阻断措施……”“但这个只能靠道德约束,没法用法律来强制。”小梁大夫告诉记者,这是个人的修养、也是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