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考队在南极普里兹湾成功回收锚碇式潜标
16日凌晨,“雪龙”号在南极普里兹湾航行时,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大洋队成功回收了一套锚碇式潜标系统,该潜标系统包含的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采集了2015年2月至12月期间极为珍贵的13个沉降颗粒物样品。
据该项目现场执行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潘建明介绍,锚碇式潜标是海洋研究的先进装备,一般由浮球、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温盐深仪、沉积物捕获器、释放器和锚碇装置等部分组成,在被投放入预定海域之后,通过底部重块的作用,会悬浮在海水中,长期记录海水剖面的温度、盐度、流速、流向、溶解氧、叶绿素以及垂直物质输送通量等数据。
潘建明表示,在南大洋布放锚碇式潜标,长时间跨度采集海洋物理化学水文等相关数据,分析其变化,可以为理解、认识南极碳循环和海冰变化过程提供科学依据。
他介绍,南大洋面积约占世界大洋总面积20%,在全球气候系统和物质循环中至关重要。南大洋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吸收的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海洋吸收二氧化碳量的30%,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汇区。同时,南大洋海冰的季节性消长是全球最显著的季节性循环,其冰边缘区浮游植物的旺发贡献了15%的南大洋净生产力,其中75%的生产力与当年冰有关。
“本次成功回收的锚碇式潜标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所获得的沉降颗粒物通量数据,为量化普里兹湾有机碳的生产、输出以及再循环效率,估算初级生产的季节变化,从而为评估南大洋碳循环变化对中、低纬度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海冰变化对初级生产的影响提供详实证据,”潘建明说。
在成功回收潜标基础上,科考队员又在相同站位布放一套潜标系统,以保持观测在时间、空间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预计该套潜标系统将在第33次南极科考期间回收。
据了解,从2010年以来,我国已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连续布放了5套锚碇式潜标,已成功回收4套。此次科考期间,科考队计划在普利兹湾北部、湾口处的路坡和陆架区域、冰架前缘等位置视情况布放5套。
原标题【 中国科考队在南极普里兹湾成功回收锚碇式潜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