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云”飘到田间地头
智慧农业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粮食丰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农业的亮点,更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定海神针’。”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副教授程斐说。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也面临着价格“地板”、成本“天花板”、补贴“黄箱”、生态和资源的“红灯”等挑战,“互联网+”的出现,在农业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方面给农业带来了契机。
8月5日,青岛发布《青岛市“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指出,在未来5年,青岛将重点实施“互联网+生产”、“互联网+经营”、“互联网+服务”、“互联网+管理”、“互联网+创业”等5大行动计划,明确了15项具体工作任务。
该《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构建共创、共享、共赢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圈,引领10万农业“创客”创业,带动百万农民利用互联网致富,全市农业信息化综合水平达到65%以上。
“从土壤分析到作物种植,从天气监测到施肥喷药等,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驱动的智慧农业,无时不刻不在改变着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个行动计划就是包括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销售、创业等整个全链条纳入互联网管理,以让农业进入互联网时代。”青岛市委农工办副主任张建东说,为确保《行动计划》落实到位,青岛市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互联网+现代农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
针对市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农产品质量问题,《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农产品质量的标准、监管的预警和追溯体系纳入一个系统,深化衔接机制,推进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的全程信息化,做到生产过程有错必纠、全部流程可追踪。
建立农民创业园集群
张建东说,围绕《行动计划》,青岛提出了建立农民创业园规划,加强互联网应用培训,支持互联网创业,鼓励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参与“互联网+农业”。
目前,青岛新型农民培训体系较完善,拥有106所标准化社区学校、117个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建立了近500人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下一步,青岛将实施农业创业培训的万人计划,将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二者紧密结合和融合,一年培训2万名创客和2万名新型职业农民。
此外,青岛还将建立10处农业创业园集群,由政府提供经营场所、宽带网络、软件等,便于开放式的农业产业众创空间,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客的生态环境,打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大力发展众创农业,鼓励引导有创新、有创业激情的创客通过众筹、创业园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带动农民的创业致富。
青岛还借力大电商企业“渠道下沉”、建设电商“孵化中心”的机遇,开展农民互联网创业培训。7月16日,位于黄岛区的“青岛农村淘宝西海岸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营,这是阿里巴巴“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的胶东地区第一站。
“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为黄岛农业新型主体开展互联网应用和创业培训。”黄岛区农发局副局长谢石林介绍,该区给予“孵化中心”3年办公场所支持,其中辟出1000平方米做培训场所;设立了300万元的区镇村电商运营基金,用于农村电商合伙人培训、奖励及项目孵化推广。
电商“孵化中心”不仅为农民互联网创业提供了条件,也带动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即墨市规划建设的农产品电商发展聚集区,支持“即墨市农业专业合作社网”及农、林、水、畜等部门进驻,为新型主体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
农业科技110平台共享
张建东说,市场调研中,青岛在推进“互联网+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阻力,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依然存在,且农村地区的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留守的老人、小孩、妇女有一些不具备使用互联网的能力和条件。
“‘互联网+农业’能否落地,大数据是关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各级政府推进农业信息化必须解决的问题。”张建东说,《行动计划》中提出,青岛将重点抓好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农业技术推广等工程,打造开发、共享、功能更加完备的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云”服务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通道。
在青岛农业科技110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记者看到,结合“农户空间”的档案信息分析,农民收到的农情提示短信都是“个性化定制”的;作物发生病害,可进入病虫害视频诊断系统;作物需要打药,农药监管信息平台能提供登记备案的正规农药及经销点信息;农业综合监管与指挥调动系统可以对各类数据进行集中采集、展示、处理与管理,并进行动态监测与趋势预测……
青岛“互联网+工业”基础好,外加青岛作为中国联通数据中心“枢纽港”的便利,青岛建立了统一、开放的农业“云”计算中心,为农户提供视频诊断、测土配方、土地流转、网上销售及物联网应用等服务。目前,青岛的涉农信息服务已经纳入统一的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平台,农业企业和农户可免费接入,这满足了全市400万农民的信息需求。(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