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亭街15号——寻找隐遁在繁华深处的泉城人家

15.09.2014  21:15

  从大明湖正南门向南穿过马路,就来到济南的一条特色老街——曲水亭街。虽然处于济南的繁华地带,这里却鲜有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是喧嚣都市中难得的静谧之处。街边随处可见的老式建筑,光滑的青石板路,临河洗衣、休闲的居民,记忆深处济南老城的模样在这里依稀可以寻觅得到。沿曲水亭街往南,过百花洲,在曲水河西畔,便来到一处泉城人家——曲水亭街15号。曲水亭街两侧的民房拆拆建建,几经变迁,而这座宅子算是街上的“老字号”了,女主人王俐告诉记者,宅子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济南唯一一处徽派建筑。

  曲水亭街15号始建于清朝年间,它最初的主人已经无从考证,清末民初,王俐的爷爷王秀岑将宅子买下,作为自己的住处。王秀岑祖籍在山东烟台,他是清末的进士,从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到湖北长阳县任县长。3年县长期满后,王秀岑回到山东,定居济南曲水河边。王俐说,祖父之所以选在这里定居,还有一段渊源。潺潺流淌的曲水河仿佛长阳县外水波粼粼的清江;济南南部郁郁葱葱的高山与长阳县清江对岸的群山一般颜色,他将曲水亭街当作长阳县的缩影,把对长阳县浓浓的眷恋寄托在了这座新宅之中。由此可见,曲水亭街“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美名所言非虚。

  曲水亭街15号是一座三进院落,后来在拓宽马路的过程中,沿街的三进院落被拆除了一部分,形成现在的格局。房屋的建筑是框架式结构,榆木梁,杉木檩,土坯墙。正房是前出厦结构,厦前有廊,四粱八柱,柱子下面有石墩,木柱用石墩托起宜于防潮。正房屋内有嵌入老墙体的老砖佛龛,冰花窗户由短木棍儿支撑开合,如今看来颇为新鲜。屋内的家具也都是老辈传下来的,按照旧时的格局摆放,典雅大气,古色古香。此外还有书屋、东西厢房、耳房,并带有跨院和水井,是济南的老四合院。四合院北房东墙上有三层的徽式风格马头墙,与正房相通的南侧耳房,屋顶灰瓦层层叠叠,顶部蝎子尾屋脊高高翘起,美轮美奂,耳房墙体很厚,足有50公分,几乎两倍于现在的墙体,住在这样的房间里冬暖夏凉。

  在院子的东南角,一口泉就静静地嵌在那里,井口雕刻有如意花纹,因此又有“如意井泉”之说,四方的井口加上圆圆的井壁形成了“天圆地方”的奇妙景观。井内壁的南、西、北侧各有一个泉眼,打水时,泉水可以从石头垒砌的井壁缝儿里流出来,南面的泉眼稍大,甚至可以听到咕咚的水声,百余年来这口井未曾干涸过。王俐说,现在泉水也可以直接引用,并且水质上乘,记者有幸在主人家中品尝泉水冲泡的香茗,于茶香之中还有一股清冽甘甜的泉水的味道。2013年5月,济南市名泉委员会将曲水亭街15号的两处无名的泉眼命名为“佐泉”、“佑泉”,王俐解释说,古代君王左边的是文臣,称之为“佐”,右边的是武将,称之为“佑”,二泉命名为“佐泉”“佑泉”,包含着为之君侧,辅佐君王的意思。

  王井边原有一棵石榴树,年幼时王俐常常在树下嬉戏玩耍,家中至今还保留着姥姥、母亲、姨妈在石榴树旁的合影,如今石榴树早已不在,却勾起了王俐许多年少时的回忆。那时曲水亭街是一条狭窄的马路,仅容两辆三轮车并行通过,出门就可以下河游泳,捕鱼捉虾,“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对当时的曲水亭街最好的描述。也许王秀岑买下这座宅子时,未曾想到百年以后,自己的后人还可以在这座院子里居住生活、繁衍生息。这座老宅见证的不仅是王俐一家四代的人事变迁,还见证着曲水亭街延续的淳朴民风,将老济南城的记忆缩影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王俐记得,小时候沿街乞讨的外乡人到家中敲门时,母亲总会准备一些干粮让她送给那些乞丐,受了母亲的影响,王俐至今仍保留着热情好客的性格,因此来院子参观、拍照、品茶的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在王俐的家中看到拍摄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一张曲水亭街的老照片,潺潺流淌的河水波光荡漾,河两岸坐落着旧式的民居,一棵柳树斜靠在岸边。人们在河边洗衣、休闲、乘凉。泉水灵动温柔,让生活在泉边的人也有细腻温婉的性格,80多年过去了,曲水人家还向从前那样,不紧不慢地生活着。游走于曲水亭街,此情此景,倒像是穿越时光,回到80多年前,看到那幅被定格在相机的画面中。

  纵使时光荏苒,这里的人们仿佛都握着一只不会走动的老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