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突出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传统特色

13.09.2014  10:17

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山东省曲阜市,近年来将儒家文化的转化成果运用到公共文化服务中,在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同时,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便利性。

        武家村地处曲阜市南部,全村人口2330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汉鲁王墓等历史文化遗迹。2009年,武家村文化大院建成,为曲阜市首家集党员教育、科技、文化、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办公场所,整体建筑风格突出“古香、文雅”,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记者8月29日上午走进文化大院时,恰逢这里的乡村儒学讲堂正在上课。“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就是说,做儿女的要讲孝道,对父母要做到经常关心。”老师的授课让村民孟祥蓉听着感觉很在理。“现在农村有些不孝敬老人的,老师讲的该让人们都来听听。”目前,曲阜市405个行政村已全部建有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村级文化大院,农家书屋覆盖率达到100%。这些文化大院常年开展党的政策教育、科技普及推广、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览、信息查询等活动,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学习、娱乐的场所和平台。

        在镇街一级,曲阜市12个镇街“圣城百姓大舞台”、文化小广场覆盖率也已达到90%,并成为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的阵地、宣传教育的课堂、歌舞竞技的擂台。8月30日适逢周末,曲阜市小雪街道文化站的文艺排练厅一早便弦声悠扬,家住附近的退休老人苏慧早早吃完饭就来到这里,与几位老朋友学唱豫剧《花木兰》选段。“以前只是几个人一起玩,后来街道给我们资助了服装、道具,组建了庄户剧团,我们也算‘正规军’了。”苏慧说,她们这个庄户剧团有20多人,多是街道上爱好文艺活动的老朋友,创作、排演分工明确。“几年前镇上给我们安排了这间文艺排练厅,有了固定活动场地,我们‘玩儿’起来更有劲头了。”

        这几年,曲阜市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采取“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推动”的模式,激发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活力。当地以“首善曲阜美·德歌擂圣城”为主题,开展了人人唱、村村演活动,建立起队伍、文艺辅导、活动引导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全民参与文化活动、创作文艺作品、享受文化生活的喜人局面。同时,挂牌成立曲阜市基层文艺辅导中心,召集文化社团、大学生文化站长助理和文化志愿者成立基层文化服务志愿队,以镇街、社区、自然村为单位,到村入户发动群众,组织队伍参与广场文化活动。截至今年8月底,曲阜市共有文艺队伍753支,总人数达5.5万,占当地总人口的8.6%。

        坐拥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如何将其融合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曲阜提出了“做大做强儒家文化活动品牌”的思路。“儒家文化活动品牌,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5个方面:孔子文化大讲堂、孔子图书馆、孔子文化主题演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镇街特色文化品牌。”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介绍,孔子文化大讲堂主要立足城区,曲阜市有关部门出面邀请孔子研究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等学术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教授,从不同角度为游客和市民深入阐述儒家思想;孔子文化主题演出体现在惠民展演中,当地组织艺术家结合孔子生平编排了乐舞《杏坛圣梦》、舞剧《孔子》等,向基层民众免费展演;镇街特色文化品牌则是着眼基层,以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为主题,形成“一镇一品”文化特色,如小雪街道的书法篆刻、陵城镇的舞龙舞狮、姚村镇的青少年传统文艺辅导等。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涂可国认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引导和强大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内容方面应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从这一角度而言,各部门统筹推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显得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