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人大调研代表领建社区工作

14.05.2015  11:23

  日前,为切实掌握人大代表领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基层建议,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员对16个人大代表领建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曹县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改善民生和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用好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突出整村迁建,高标准规划,快节奏建设,大力度推进,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超前规划。本着“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和“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委托山东建筑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把全县1176个行政村划分为266个大社区,并搞好每个社区的具体规划,做到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二是积极领建。16名社区领建代表,其中是省人大代表的1人,市人大代表2人,县人大代表13人。目前,16个新型农村社区总占地6102亩,规划建筑面积388.1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人口10万余人。


  三是注重实效。在建的16个新型农村社区,大致采取了以下两种建设模式。一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河畔花园社区、复程社区等10个社区通过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入驻,把社区建设推向市场,吸收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二是统一规划、群众自建模式。十三村社区、中心社区等6个社区尊重群众意愿,征求群众意见,对村庄整体搬迁和规划新建进行信访评估,按统一规划自主筹建。


  调研组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展迅速,效果明显,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认识不高,个别乡镇(街道)没有切实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摆上重要突出位置来抓。部分群众受传统居住观念影响,习惯于独门独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再加上社区建设补偿标准低、贴补金额大,很多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尤其是一些刚建好住房和现有住房条件较好的群众,甚至有抵触情绪。


  二是规划不健全。全县村镇体系规划虽然已经编制,但各社区规划还没有进行;已编制规划的村,规划标准比较低,且没有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导致很多规划无法得到村民认同,实施难度加大。由于规划不到位,规划编制的严肃性无法落实,导致了农村建房出现无序建设势头,非法占地、乱搭乱建现象突出,为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增加了阻力。


  三是资金缺口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来源包括节省土地产生的补偿金、村集体积累的资金、争取的政策扶持资金三部分。村集体积累资金多数村为空白;土地置换资金到位滞后,土地置换补助金须土地复垦验收合格后才能到位;财政政策捆绑、项目整合的扶持资金非常有限。截至目前,全县仍欠拨补助资金过亿元,资金缺口依然很大。


  四是发展不平衡。对于经济基础比较好,闲置院落较多,复耕土地较多的行政村,房屋补贴标准比较高,群众贴补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相对来说阻力就少的多。反之,由于村班子基础、群众经济基础、复垦土地面积等因素制约,一些乡镇办事处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难度异常艰难,虽然破了题,但是推进比较缓慢。


  针对以上问题,调研组建议,一要广泛宣传,提高认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并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增设专题栏目。同时积极与开展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万户困难家庭精准扶贫开发工程等相关活动相结合,加大对干群的培训和宣讲力度。二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社区建设实行合村并点,对当地群众农业生产带来相应不便,因此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把好规划关。同时加强对群众自建房的管理,确保有序建设。三要重点突破,示范带动。一方面从中选取部分较好条件的社区,作为全县社区建设的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一方面加大对示范点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设,完善设施,尽快入住,为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样板。四要整合资金,强力扶持。将财政用于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各项涉农资金,严格按照建设项目总体规划,集中投放,整合使用,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整体效益。五要夯实基础,强基固本。社区建设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领导班子,上级党委、政府要积极给予支持,从人、财、物上向社区建设倾斜。同时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特别是选好用好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的村党支部书记。

烟台市委统战部助力海外山东籍企业渡过难关
    日前,获悉海外鲁籍企业遇到困难,外事侨务办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1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利用一天时间,外事侨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