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预言帝”是佛祖的授记老师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六,恭逢定光佛圣诞。
定光佛,又称燃灯古佛。《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云,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
定光佛在佛国中辈份最高,因此很多经论以燃灯佛为中心,而说其前后诸佛之出现,比如:《无量寿经》谓过去久远劫,定光如来出世教化众生,其后历经十劫,依次出现五十三佛,最后之世自在如来时有法藏比丘修因行而成道者即为阿弥陀如来(阿弥陀佛)。
《大阿弥陀经》卷上载,定光之后有三十三佛。
《大唐西域记》卷二记载,北印度那揭罗曷国有释尊供养燃灯佛而受记之遗迹。
定光佛曾是佛祖释迦摩尼的启蒙老师。他曾授记(梵语的意译,佛对菩萨或发心修行的人给予将来证果、成佛的预记)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接班成佛。这段历史,在释迦牟尼佛与十大弟子之一须菩提(梵语为Subhuti)在《金刚经》的答问里有详细记载。
《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记载: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摘自《金刚经》。
这段话的意思是,须菩提说,就我了解佛所理解的义理,佛在燃灯佛那里,自省自悟,并没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的译音,阿为无,耨多罗为上,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意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最高的智慧觉悟。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为“佛”。)佛说:诚如斯言,须菩提,我那时心意清净,没有任何妄想住相,实在无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果有法可得菩提之法,则燃灯佛就不会与我授记了,当下就应该传授我成佛之法了,又何必悬记(指佛遥记修行者未来证果、成佛的预言)来世,方作佛耶?实在是没有办法得菩提,所以燃灯佛才与我授记,并预定我来世成佛之名号,称“释迦摩尼”。你知道如来是什么意思吗?如来者,就是本性湛然,不染不着(《六祖坛经》有云:“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如其本来,所以名如来。倘若不知道这个用意,说如来另有法可得菩提,须菩提,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如来所得菩提,是平等真如,实相妙法,不可以色相见,不可以言说求。所以如来说种种法中,能自悟真如,皆是佛法。
看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定光佛可真是相当了不起的一尊佛,是他预言释迦牟尼会成佛的。
有人问了,这是佛祖的老师什么时候说的呀?说出来吓你一跳,是4276.8亿年前。因为这个预言是在九十一劫前说的,在佛经里,一劫为43.2亿年,佛祖成佛在2000多年前,43.2亿年乘以99,自己算去吧。
《华严经》里有四句非常有名的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世诸佛,说的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诸佛。燃灯古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佛代表未来诸佛。清代《破邪详辩》中有首打油诗:天上龙华日月星,地下龙华水火风,人身龙华精气神,三才配合天地人。初会龙华是燃灯,二会龙华释迦尊,三会龙华弥勒祖,龙华三会愿相逢。
每年定光佛寿诞这天,都会有大批民众燃灯供佛,祈求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增加福慧。
正月初六,在民间又叫“送穷日”,将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这“五穷”统统送走。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一篇《送穷文》,文中说,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大意是说,主人向穷鬼三次作揖,对他们说:“听说你们即将起程,小的不敢问你们要走哪条路,悄悄准备了车船,装了干粮,今天是吉时良辰,无论是哪里都是吉利的。请你们吃一顿饭,喝一杯酒,带领你们的朋友伙伴,离开旧寓去住新的住所,车扬尘,风鼓帆,速度比电光还要快,你也不至于总是待在我这里心生怨气。我有心资助你们远行,你们是否打算马上就走呢?”
正月初六,是鸡年的第一个“六”,因此,从这天开始,很多店铺已经开始放开门炮,农民朋友也开始下地农耕,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春节长假的最后一天了。收收心,该上班啦!
顺风顺水正月六,
鸡年大吉好兆头,
春风和煦弄杨柳,
健康财富一望收。
如果喜欢,这四句新编打油诗就送你啦!(文/宾语)
作者:宾语 编辑:胡立荣 责任编辑:温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