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全省水环境质量通报

15.09.2015  10:51

   一、8月份全省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5年8月,省控重点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降至22.1mg/L和0.73mg/L,同比分别改善18.1%和10.1%。全省四大流域COD平均浓度均有所改善,但受强降雨影响,小清河和淮河流域氨氮浓度出现一定反弹(8月份,全省平均降水量为155.2毫米,较常年偏多2.9%,比上年偏多90.6毫米,同比偏多140.2%)。其中,小清河流域氨氮平均浓度为1.81mg/L,同比反弹30.5%;省辖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沿线氨氮平均浓度为0.54mg/L,同比反弹6.0%。 

  全省17市中,菏泽、日照、东营、德州、青岛、聊城、临沂、济南、滨州、济宁、枣庄、泰安等12市COD浓度同比改善,其余5市同比反弹,反弹幅度最高的是烟台市,为27.2%;日照、菏泽、青岛、东营、德州、聊城等6市氨氮浓度同比改善,其余11市同比反弹,反弹幅度最高的是烟台市,为126.8%。 

   二、8月份省控河流消除劣五类水体工作进展情况  

  2015年8月,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五类标准(主要指标COD≤40mg/L,氨氮≤2mg/L)评价,全省参与评价的100个断面中,除断流和河道整治的25个断面外,有70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V类标准,占总数的70.0%;有5个断面水质劣于V类,占总数的5.0%,比上月减少6个,比年初减少16个。17市中,有4个市存在劣V类水体,其中淄博2个,济南、济宁、滨州各1个。各市断面达标率情况见下表: 

   三、济南市小清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 

  8月份,全省5个劣五类水体断面中,乌河入预备河处、梁济运河邓楼等2个断面主要因管网破损、闸板漏水等突发因素导致超标,小清河唐口桥、西闸等2个断面主要是由于上游济南市小清河出境辛丰庄断面氨氮超标所致。今年以来,辛丰庄断面每月水质均劣于五类,其中氨氮月均浓度最高值达6.66mg/L;8月份氨氮浓度仍高达3.41mg/L,超地表水五类标准0.71倍。 

  2013年,济南市积极开展城市(含县城)建成区污水直排口整治工作,在全市列入省政府挂牌督办的115个直排口的基础上,又自我加压,对新发现的1087个直排口进行了截污整治,将原直排环境的生活污水全部导流入管网,解决污水直排环境问题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由于2013年以来,济南市区尤其是光大水务一厂片区污水处理能力并未同步得到明显提升,当前市区入网污水总量已超出污水厂的处理负荷,因此每天约有3万吨左右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从光大一厂管网溢流口排入小清河,导致下游辛丰庄断面水质氨氮出现超标,并对下游干线上淄博、滨州等市的河流断面造成影响。同时,由于济南市区部分地段雨污混流,降雨较大时污水厂溢流情况加剧,致使辛丰庄断面水质进一步恶化。 

  针对今年以来小清河辛丰庄断面长期超标的严峻形势,济南市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由杨鲁豫市长牵头,三位副市长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小清河水质保障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炼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管网修建、湿地建设等一系列治污工程,由济南五区一市、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共同实施,力争10月底前实现辛丰庄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截至目前,光大水务一厂5万吨/日扩建工程在与厂方签订协议后已正式启动,厂区消化池北池拆除和苗木迁移工作已完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表已编制完成并上报审批;光大水务四厂二期7万吨/日扩建项目工程已开工建设;高新区水质净化一厂三期3万吨/日扩建工程、巨野河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使用;市环保局也已于8月底就引水补源问题与市水利局进行对接,预计汛期后启动引水工作。